- +1
南北兩代“江姐”首次聚首,《紅梅贊》唱響國家大劇院
看上海歌劇院歌劇《江姐》,光是上半場,作曲家羊鳴已經(jīng)掉淚了四次,“年輕演員們能勝任,角色立得住!”在現(xiàn)場重新聽到自己寫的音樂,87歲的羊鳴瞬間回想起了近六十年前的創(chuàng)作情景,“沒想到‘江姐’傳到第六代了,感人,真是感人!”
4月30日至5月1日,上海歌劇院新制保留歌劇《江姐》登陸國家大劇院,首度亮相北京,歌劇《江姐》作曲之一羊鳴、原空政文工團第二代“江姐”孫少蘭也坐進了觀眾席,動情溫故《紅梅贊》。
《江姐》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chuàng)排,1964年轟動首演后引發(fā)全國各地文藝院團的學(xué)習(xí)熱潮,上海歌劇院便是其中之一。
“1965年至今,上海歌劇院登舞臺、進校園、入社區(qū),堅持排演《江姐》近六十年,在超過五百場大大小小的演出中,將這部歌劇由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傳到了第六代‘江姐’何曉楠、周琛?!痹谏虾8鑴≡涸洪L許忠?guī)ш犗拢贻p的主創(chuàng)團隊和演員帶著《江姐》來到首演地,接受北京觀眾的檢驗,緬懷先烈的同時,希望將“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 ”的紅巖精神傳承下去。


《江姐》演出現(xiàn)場
第六代“江姐”: 心里相信這個人,才能打動觀眾
“第一次去任桂珍老師家求教,剛進門她就問我,曉楠,你相不相信江姐這個人真實存在?我說我相信。老師說,那我們正式開始。”
作為上海歌劇院第六代“江姐”,何曉楠的一腔一勢、眼神身段都曾蒙任桂珍口傳心授,但最開始,任老師并沒有教她舞臺上的走位、手勢,而是從江姐“繡紅旗”的故事講起,這也是她多年來感悟的寶貴經(jīng)驗:真實是從內(nèi)心里相信,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演員在舞臺上傳達出來的眼神、唱段、臺詞才是真實的,才能打動觀眾。
“觀眾會認為,這就是江姐,而不會說:她演得挺像的。”何曉楠認為,演好江姐的關(guān)鍵是“真實”,同時要會“共情”。2013年以來排演了那么多次江姐,有時候,她甚至覺得挺傷的。
“因為江姐經(jīng)歷了太多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特別是第二場戲,江姐抱著熱切的期盼去見丈夫和戰(zhàn)友,卻在路上聽聞?wù)煞驙奚呢?,很難接受。這對演員的唱功和表演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p>
排這場戲時,何曉楠常??薜貌荒茏砸眩薜贸幌氯?,“我不得不感慨江姐的偉大,她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母親,是一個妻子,也是一個革命者,正是因為這樣多重的身份,她不能讓私人情感影響革命工作?!?/p>
受江姐影響,何曉楠勉勵自己,不要將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同時,要不懼困難,“任老師的膝蓋、頭部都做過手術(shù),但她不會讓你感覺到身體不舒服,永遠給你積極向上的感覺。她身體力行告訴你,如何在生活中做江姐,進而在臺上演江姐,這個過程是無縫銜接的,而不是臺上江姐,臺下變成了另外一個人?!?/p>
何曉楠在北京首演的《江姐》誕生于今年4月。舞美設(shè)計師韓生20年后再度和上海歌劇院的年輕設(shè)計團隊合作,保持老版精髓的同時,根據(jù)當(dāng)代審美作出調(diào)整:保留了依據(jù)山城重慶特點而設(shè)的高低不平的空間結(jié)構(gòu),用臺階為合唱團提供演出支點;舞臺由彩色變黑白,以素描手筆、版畫風(fēng)格勾勒山城的風(fēng)貌,讓人眼前一亮。

南北兩代“江姐”共唱《紅梅贊》,左起:周琛、孫少蘭、何曉楠
第二代“江姐”:這么大的戲交給你,你不能丟臉
作為原空政文工團的第二代“江姐”,孫少蘭一直陪伴這部歌劇走到1991年。時隔30年再看《江姐》,音樂一起,64歲的孫少蘭倏忽間被卷進了舊時光,“上海歌劇院的年輕演員能把這么重的戲擔(dān)下來,很不容易!”
首演前,在北京見面會上,南北兩代“江姐”還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首次同臺——孫少蘭與何曉楠、周琛共唱《紅梅贊》,讓臺下人又感動又唏噓。
“我們是踩著第一代人的肩膀往上走的?!?977年,空政復(fù)排《江姐》,因各方面條件突出,來自云南的孫少蘭從多個備選演員中脫穎而出。當(dāng)時,孫少蘭剛滿20歲,團里的江姐基本都轉(zhuǎn)業(yè)了,只剩下反派角色,沒有樣板可依,她只能搜腸刮肚,尋找腦中的英雄形象,從小說《紅巖》和電影《在烈火中永生》中汲取經(jīng)驗。
孫少蘭還絞盡腦汁為人物寫自傳,劇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不知不覺間加深了角色的信念感,“我肯定得下功夫??!當(dāng)初從云南以白丁身份過來,這么大的戲交給你,你不能在北京丟臉。固然有眾人捧柴,但自己不努力,柴也燒不起來。”
孫少蘭的父母都是老共產(chǎn)黨員,從小接受紅色教育,“所以我很容易接近英雄,我心底里是有根的。”在她看來,這部戲是典型的“戲包人”,演員基本可以立起來,但若想角色豐滿,還需做足功夫,填入自己的理解。
相對第一代“江姐”,孫少蘭個子算高的,沒機會做新衣服,只能將就著把自己塞進旗袍里,沒想到還能穿。在北展劇場,她一演就好幾個月,很多觀眾通宵排隊買票,“2毛錢一張票,北展劇場多大啊,場場滿!”孫少蘭還和來京交流的任桂珍有過照面,“我是新人嘛,向她請教在上海演出的感覺,任老師非常謙虛,說我們要互相切磋。”
“演革命英雄,做革命人。”孫少蘭始終將這句話銘記在心,約束一言一行,至于年輕人為什么還要看《江姐》,她認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英雄主義精神,尤其是年輕人。我們現(xiàn)在的好生活,是千萬英雄嘔心瀝血、不惜犧牲生命換來的,我們絕不能忘記,一定要珍惜?!?/p>
歌劇《江姐》作曲之一羊鳴(中)和上海歌劇院主創(chuàng)團隊對談
原版作曲:炊事員哼《紅梅贊》,主題歌有希望了
“歌劇《江姐》是我從事60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使我難忘,也最使我動情的一項工作?!痹诒本┮娒鏁希鑴 督恪纷髑谎蝤Q說。
1962年的夏天,閻肅只用18天便完成了《江姐》的劇本初稿,但羊鳴、姜春陽、金砂這三位年輕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音樂初稿,卻未被采用。幾位年輕人并未灰心,從北京一路采訪到四川、重慶,把江姐的同事都拜訪了一遍,了解她的為人、理想、信念,一步步夯實創(chuàng)作基礎(chǔ)。
羊鳴當(dāng)時28歲,采訪一圈下來最感動的是,“江姐去世時29歲,受訪者的年紀都比她大,但不管是誰,大家都喊她江姐,追憶時眼里都含著淚?!?/p>
“很多戲里的英雄是武裝斗爭者,江姐是一個知識分子,這是一部寫共產(chǎn)黨員‘氣節(jié)’的戲?!毖蝤Q感慨,“江姐這個人,可愛、可信、真誠,個子小小的、瘦瘦的,心地很純,工作很細。她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我們共同起誓,一定要寫好音樂,一定要讓人信服,要對得起江姐。”
三位作曲家廣泛吸取川劇、婺劇、越劇、杭灘、京劇、四川清音等音樂語匯,融會貫通,寫了五十多個唱段,強烈的戲劇性和鮮明的民族風(fēng)格讓人過耳難忘。
羊鳴印象最深的是槍斃數(shù)次后誕生的主題歌《紅梅贊》,“快要公演了,領(lǐng)導(dǎo)問,你們的主題歌能不能流傳?我們不敢保證呀!不久,我們聽到大院里的炊事員邊切菜邊哼《紅梅贊》,突然覺得有希望了,因為我們老在排練,他都會唱了!”
從南方出差一趟回來,羊鳴發(fā)現(xiàn),小孩跳皮筋都唱《紅梅贊》。到了上海,羊鳴目力所及都是江姐的印記,不僅暖瓶上印有江姐像,理發(fā)店為了招攬顧客,還會打出“專剪江姐發(fā)型”的招牌,女孩們爭相剪江姐的短發(fā),戴江姐的白圍巾,穿江姐的紅毛衣,“上海排的《江姐》也地道,任桂珍的第一任‘江姐’我看過,大家很認真,帶著真情在演戲。所以我對上海有特殊的感情?!?/p>
羊鳴認為,唱好江姐的關(guān)鍵是動情,“不要做表面文章,要深入角色,深入研究江姐這個知識分子的心靈,要動情,不能做作?!?/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