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僅六成企業獲許可證,嬰幼兒配方奶粉漲價聲起

5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就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食品安全保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藥監總局)在會上公布,全國有82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獲得重新許可,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和申請注銷的企業有51家。澎湃記者發現,知名企業盡數過關,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均榜上有名。
近四成企業在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中退出,是否會影響國內奶粉市場的供給?
對此,乳業專家王丁棉說,此前國內奶粉市場已經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且此次獲證的企業均是規模較大的企業,其此前的產量已占全部產量的70%左右,因此市場供給不會出現太大波動。此外,未獲證企業可能還存在庫存消化的問題,而獲證的企業也必然會看到階段的供需變動,從而加大產能。
不過,荷蘭合作銀行乳業分析師陳煒認為,由于拿到許可證企業數量大幅少于原先的120-130多家,這對于供應,尤其是中低端產品(尤其是低端產品)的供應,會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藥監總局畢玉安的解釋,這次沒有通過的51家企業,其中有14家轉為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基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再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有23家申請延期審查;有5家未通過審查,不能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另有9家自愿申請注銷生產許可證,今后將不再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對于這51家企業,包括以后新設立的企業,要想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若申請并通過審核,符合條件的還會發放生產許可證。
與獲得重新許可的企業名單同時公布的,還有各家企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名錄。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說,下一步,修訂中的食品安全法和乳品條例,將會把產品配方,主要是嬰幼兒乳粉的產品配方列入到強制管理的內容,要求企業對配方進行備案審查。
根據上海市食藥監局此前發布的消息,上海三家企業原有300余種配方,現在分別減少至21、33、33種。
此外,今年國家層面還準備制定建立食品可追溯體系指導意見,年底將要求一些企業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追溯體系建設進行演練。根據食藥監總局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都要建立從原輔料的采購、使用到產品銷售全過程的記錄制度,目前食藥監總局正在一些地方做試點。
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稱,目前無論是從標準、原料和生產條件來看,國內所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國外生產的乳粉沒有什么差別?!拔覀儑覙藴实闹贫?,一方面是參考了國際的標準、其他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時也參考了我們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攝入量的要求。在某些指標上可能我們比某些國家和地區更嚴格。”
姜毓君舉例說,盡管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所用的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都是進口的,去年頒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還是提高了0-6個月嬰幼兒配方乳粉所使用原料的灰分要求。由于這個規定比發達國家和地區要求還要嚴格,引起了部分企業的較大反響,但在審查中還是堅持了上述規定。
姜毓君透露,根據今年5月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結果,在覆蓋22個省份86家生產企業總共2698批次樣品中,未發現不合格樣品。國內的幾家權威檢驗機構曾聯手,對來自23個省份、112家企業的368個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以及來自15個國家及地區、140個品牌的569個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進行了比較監測。各項質量安全指標也都沒有差異。
質量無異,是否意味著未來國產奶粉將會取代進口奶粉市場?對此,王丁棉認為,目前國內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的不信任,已經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對企業誠信的一個懷疑,“除了質量,還有眾多虛假廣告都使得消費者無法相信國產奶粉?!?/p>
不僅是質量問題,還有價格問題。據食藥監總局介紹,據食藥監總局介紹,為了此次許可證重新申請,相關企業投入共計34.4億元進行改造,包括改造生產工藝、流程,清理產品的配方、包裝和標簽等。這筆巨資投入是否會助推奶粉價格上漲?
馬純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他個人認為企業不會把投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抬高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價格。
馬純良說,目前國產奶粉企業用的奶源、原輔料大多為進口,價格的成本基本上和國際是相同的;價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市場銷售費用所致,“據我了解,市場銷售費用大概要占到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價格的50%,甚至還要多一些。”
“最近我們收集了一些國內外主要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價格,發現許多國外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在歐洲的價格大多是9-15歐元,也就是說不到130元人民幣,表明其成本不過百元。而這些產品在國內售價卻高達兩三百元,甚至達到470元。某些國內品牌的高端產品,價格和國外品牌的產品價格不相上下。”姜毓君說。
“羊毛終歸出在羊身上?!边@是王丁棉的看法。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也認為,不排除企業后期推出高端產品,一方面是利潤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國家政府的意愿所在,希望以高端產品來應對外資品牌的競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