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創維汽車登場,黃宏生的造車夢能否照進現實?

作者:龔進輝
今年以來,造車成為最熱的行業風口之一,造車新勢力、科技大廠、房地產企業和家電企業等各方勢力爭相入局。這不,4月27日,創維汽車正式啟航,帶來首款量產車型——創維ET5。創維集團掌門人黃宏生當場立下Flag:力爭成為全球十強品牌,市值跨上3000億元。
不得不說,初來乍到的創維汽車野心勃勃。而為了讓進入全球電動車第一陣營的夢想照進現實,現年65歲的黃宏生喊出“要為新能源車再奮斗30年”的口號,實在太拼了。那么問題來了,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他的造車夢能否如愿?
其實,黃宏生并非造車行當中的新兵蛋子,而是經驗豐富的老手。早在2011年,創維集團在南京成立開沃汽車集團,收購并重組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重點發力新能源客車市場。你還別說,開沃汽車發展順風順水,2014-2019年銷量穩定增長,連續6年在全國新能源客車銷量排名Top4。
2019年,開沃汽車更是躋身新能源客車行業第二,銷售額達到39億元。其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大獲成功,加上彼時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開始走俏,黃宏生萌生“商轉乘”的想法,希望能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復制開沃汽車的成功經驗。說干就干,2019年11月,天美汽車正式成立,2020年10月發布旗下首款中型電動SUV天美ET5。
而今年4月27日,并非創維官宣造車的起手式,更像是天美汽車的更名儀式,而創維ET5則是天美ET5的升級版。作為科技自媒體的我,尚且對天美汽車了解不深,更何況普通大眾,品牌知名度不高成為其拓展市場的一大硬傷。數據顯示,天美ET5上市至今,總銷量僅為667輛,這完全是一個拿不出手的成績。
因此,天美汽車改名勢在必行,而創維作為國內家喻戶曉的家電品牌,更名為“創維汽車”是非常討巧的明智之舉。于是,今年3月26日,開沃汽車與創維集團簽訂商標轉讓協議,前者喜提帶有“創維”和/或“Skyworth”商標的11個商標的轉讓。
當然,除了名氣不夠響亮之外,天美ET5銷量慘淡還與自身產品力一般有關。縱觀車輛各種軟硬件配置,無論是續航里程、自動駕駛能力還是車機交互設計,能夠打動用戶或制造營銷噱頭的黑科技并不多。如今,天美ET5搖身一變成為創維ET5,就能緩解當初銷售不景氣的尷尬局面?我看懸。
恕我直言,作為一款中規中矩的換標產品,創維ET5恐難以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太大風浪。原因很簡單,其知名度是打開了,但產品力不夠強悍的短板并未消除。簡單來說,如果創維ET5放在2020年初,或許會比較搶手,但在當下則完全是另一碼事。
以用戶最關心的續航里程為例,創維ET5的電池容量為55.33kWh、71.98kWh兩檔,NEDC續航里程為410KM和520km。而在15-20萬元區間內,市場上已涌現出很多電池容量達到80kWh、NEDC續航里程達到600km的車型,無形中削弱創維ET5的競爭力,用戶更愿意選擇那些造車經驗更豐富、銷售網點覆蓋更全面的汽車廠商旗下產品,沒有太大動力也不愿冒險選擇創維ET5。

因此,我預測,創維ET5上市后,銷量會超過天美ET5,但想要成為爆款,似乎并不現實。在我看來,其更像是創維造車的試水之作,也在可容許的試錯范圍之內,即便銷量不及預期也不礙事,因為真正影響創維造車大局的是資金和技術兩大關鍵因素。
資金方面,造車非常費錢盡人皆知,蔚來掌門人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元不要造車,小鵬掌門人何小鵬也大呼,造車以后才知道200億元根本不夠花。目前,創維汽車已投入100億元,未來計劃再投入300億元。而小米汽車首期投入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達到100億美元,百度旗下集度汽車未來5年將投入500億元。
不難看出,放在整個行業內,創維投入400億元造車屬于中等水平,“鈔能力”一般。雖說造車成敗不完全取決于資金,但沒人不希望儲備充足糧草,而創維的表現并不出眾,處于不上不下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與小米動用自家資金造車不同,創維卻寄希望于從二級市場融資來支撐造車事業。
“汽車產業只有上市才能做大做強,快速上市是我們一個近期目標。目標是今年年內申報,希望明年能夠掛牌科創板。”黃宏生表示。更名、造車、上市,創維精心包裝的造車故事一氣呵成,不免讓人質疑其造車的決心,似乎造車只是手段,圈錢才是目的,與小米動真格造車形成鮮明對比。
技術方面,在黃宏生看來,創維汽車一大優勢在于軟件和智能化,產品耐用、可靠和整個生態優勢。2019年,開沃汽車成立“酷沃智行科技”,在酷開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基于汽車應用場景,研發出Skylink智能網聯系統。因此,你會看到,車內生態互聯成為創維ET5的一大亮點,十分注重對創維家電各類操控的引入。
但問題在于,只有將用戶從日常駕駛中解放出來,才會真正關心車內使用場景,這也是各大玩家爭相發力自動駕駛和續航充電的原因所在。換言之,黃宏生強調的所謂優勢,只是感動自己而已,卻不是用戶所需的,至少現階段不是,只有攻克自動駕駛、續航充電等難題,生態互聯才有望被用戶接受甚至得到認可。
令人欣慰的是,黃宏生已意識到自動駕駛、續航充電的重要性。他透露,今后也將在自動駕駛系統、智能網聯操作系統、智驅解決方案、智電解決方案等方面不斷進行發力,進一步增強創維汽車技術實力。由此可見,目前創維汽車在上述領域的涉足明顯不足,與BBA、造車新勢力相比占不到多大便宜,缺乏領先行業的技術優勢,自然難以有效吸引大量用戶。
整體來看,創維汽車資金實力一般、技術實力偏弱,綜合實力在一眾造車玩家中并不起眼。對了,創維家電培養出3億家庭用戶也是黃宏生引以為傲的一大優勢,我必須得給他澆盆冷水。要知道,汽車屬于大宗消費品,用戶對家電的忠誠度很難移植到汽車身上,用戶買了創維電視就會買創維汽車?我看黃宏生想多了,創維汽車想要取得優勢,必須從產品本身入手。
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為了自我壯大還是應對日趨激烈的外部競爭,創維汽車都急需補課,這也是其兌現“力爭成為全球十強品牌,市值跨上3000億元”這一Flag的必經之路。一輛貼著創維Logo的車并不足以讓用戶買單,一輛有科技硬實力加持的車才能真正打動用戶。
顯然,創維汽車距離證明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知你發現了沒,黃宏生制定的造車夢并未給出具體期限,潛臺詞是自己心里沒有底,這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現。放眼未來,不管創維汽車能否如愿崛起,漫漫征程都注定不會一帆風順。造車不易,黃宏生且造且珍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