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再次被測出鎘米,兒童血鉛超標




綠色和平稱于2013年7月到9月期間在湖南衡陽市衡東工業園(大浦片)進行實地調查,對其周圍5個村莊的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樣本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13個稻米樣本中有12個樣本的鎘含量超標,并含有不同程度的鉛、汞、砷等其他重金屬,其中鎘含量最高的一個樣本超國標近21倍。稻田土壤樣本的鎘含量則全部超過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過半超標準三倍以上。
綠色和平稱,他們去年對當地的爐鋪村、永寧村、石橋村、新民村、堰橋村村民和村委會進行走訪,據他們說當地兒童全部查出血鉛超標。澎湃記者尚未證實這一說法。
不過,衡東縣大浦鎮爐鋪村村民李來銀告訴澎湃記者,2012年6月份,在湖南省職防院中心血鉛檢測中,全家3口人被檢測出血鉛超標,為全村最嚴重的家庭。其中李來銀的孫女李文潔(5歲)血鉛含量501ug/L,孫子李雄偉(7歲)486ug/L,妻子譚忠秀(57歲)457ug/L。血鉛事件曝光后,當地政府組織他們去常寧水口山職工醫院住院治療一周,出院后,分兩次送給他們每人7箱牛奶和3盒鈣片,并承諾負擔后期的復查費用。但李來銀說,迄今為止,政府既未對他們進行補償,也未足額報銷相關費用。
有色金屬行業與產糧區的高度重合
衡東工業園(大浦片)距離衡陽市區21公里,距衡東縣成20公里,是一個以有色金屬企業為主的工業園,園區12家企業中,即有9家為有色金屬行業企業。按照工業園區管委會的規劃,整個園區以有色金屬冶煉、化工、銅業及機械制造業為支柱產業。
綠色和平進一步將湖南省曾爆出鎘米新聞的事發地與全省有色金屬行業的分布密度相對比,結果發現有色金屬企業密集分布在河道周邊,同時也是主要產糧區之中,構成了有色金屬行業與產糧區的高度重合。
環保部和國土部4月17日公布的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 主要污染物排在首位的就是為鎘,而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雖然湖南官方未公布湖南省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但在今年1月11日由曙光環保發起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湖南省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黃順紅院長提到“2012年,全省重點區域水稻產地有78.1%受到鎘等重金屬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為44.4%,輕度污染為33.7%”。
近幾年來,關于鎘米的風波層出不窮。早在2002年,農業部所做的稻米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鎘超標率為10.3%,2006年湖南株洲爆出鎘米超標導致村民不適,2008年四川成都抽檢檢出兩米 業公司鎘米超標,2011年,南京農業大學潘根興教授公布2007年做的170個樣品檢測超標率也約為10%, 而2013年廣東省公布的抽樣調查顯示,高達44.4%的米和米制品超標,而湖南則是鎘米風波的風暴中心。
在今年1月11日由曙光環保發起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湖南省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黃順紅院長提到“2012年,全省重點區域水稻產地有78.1%受到鎘等重金屬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為44.4%,輕度污染為33.7%”。
根據《湖南日報》的報道,截至2013年底,湖南共有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869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的有225家,過10億的有32家。全省有色金屬行業完成10種有色金屬產量301萬噸,是全國第三位。
其實湖南省早在2011年就啟動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2011年初國務院批準《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這是全國第一個獲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方案涉及衡陽在內的9個湘江流域城市,提出了民生應急保障、工業污染源控制、歷史遺留污染治理3大重點任務,規劃項目927個,總投資595億元,規劃期限從2011年到2020年。
在治理工作開始的第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在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說,要在”十二五“期末,也就是2015年,使湘江流域內危害群眾健康的重金屬污染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涉重金屬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涉重金屬企業數量比2008年減少50%。工業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和控制,重金屬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50%。歷史遺留污染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不過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調查,今年3月湖南省環保廳向湘江沿河城市下達2014年湘江污染防治考核內容和項目征求意見表,發現涉重污染治理情況不容樂觀。報道說幾乎無一地市可以完成考核內容,這其中打折扣的幾乎全是涉重金屬治理項目,缺錢缺技術制約著治理項目的進展。
澎湃記者在衡陽市環保局的官方網站上也查不到重點監測企業的排污信息。
與治理工作的尷尬局面相對應的,是湖南省有色金屬產業擴張的步伐。《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到,有色金屬產業是湖南具有顯著本土優勢的產業,也是湖南支柱產業。在“十一五”期末,湖南多種有色金屬產量排名在全國前三以內。而在這份規劃中,湖南還將上馬80個主要建設項目。
2012年湖南省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還是全國第五,到了2013年便是全國第三。綠色和平參照《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手冊》,對其中32個項目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這32個擬建項目一旦運行,保守估計將產生鎘排放12.41噸,鉛排放94.48噸,其中鎘的排放量接近2008年湖南省全省工業廢水的鎘排放總量,而鉛的排放量幾乎是2008年的2倍。
作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最大源頭,湖南省有色金屬產業2011年為全省的利稅貢獻有355.19億元。而據湖南省環保廳測算,目前僅治理湘江的重金屬污染就需高達4000億人民幣。按照十一五期間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的利稅總額計算,即使將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利稅總額全部投入來治理湘江,也需要至少27年。
除了湘江以外,湖南亟需投入治理的,還有龐大而數量不明的中重度污染耕地。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2年城鄉一體化藍皮書中指出,根據農業部門近5年農業環境質量定位監測的結果,僅湘江流域糧食產地受重金屬污染的面積已逾118萬畝。其中重度污染的約19萬畝,占16%,主要污染物為鎘、砷等,尤以鎘的污染最為嚴重,土壤鎘的超標率高達64%。根據1999-2000年湖南省農業環境質量定位監測結果,湖南土壤重金屬污染面積已達71.52萬公頃,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23.7%”。綠色和平進一步指出,從有色金屬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和所需要投入的治理成本來看,這實際上是地方政府的一場虧本買賣。
兒童血鉛超標
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地處衡陽盆地和湘江中游,衡陽有句話說”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道盡了魚米之鄉的優勢,同時衡東還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縣。但在傳統農業向現代冶金業產業的較色轉換中,一切卻并不如看起來那般美好。血鉛超標成了當地兒童不能承受之重。
衡東的大浦鎮為衡陽市工業中心,是衡東的”南大門“,2003年8月衡東大浦鎮工業園正式設立,引進了金虎銅業、合林銅業、創大冶金、中南冶化、鑫大化工、領欣銅業等一批企業。其中金虎銅業是湖南省重點項目,多次上榜全省重金屬企業50強。
綠色和平稱,他們去年對當地的爐鋪村、永寧村、石橋村、新民村、堰橋村村民和村委會進行走訪,據他們說當地兒童全部查出血鉛超標。
2013年10月中國日報曾報道該園區附近的爐鋪村10組13位兒童中11位被發現血鉛中毒。其中最嚴重的兒童其指數為380ug/L,這些兒童年齡最大的只有7歲,最小的僅有2歲。該村7、8、9三個組的兒童也進行了血檢,鉛和銅等多項重金屬元素超標。而石橋村、新民村的6名兒童,其中4人血鉛超標。
村民們反應,血鉛超標的兒童普遍看起來面無血色,體型偏瘦,他們常常疲乏嗜睡。村民們懷疑正式周邊冶金化工等企業排污造成的土壤和水污染導致了兒童血鉛中毒。
這篇報道還說一些冶金廠附近的土地農作物連年減產,竟沒有人敢購買這些村莊種植的大米和蔬菜。
近年來一直有村民在網上舉報大浦鎮工業園區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一位村民于2014年4月10日在湖南本地新聞網站華聲在線舉報說,工業園區附近的油草塘村、浦泉村、新民村、石橋村、爐鋪村、堰橋村、永寧村、大浦大隊,大浦鎮居委會及湘江河大浦段種植的水稻大面積減產,從原來的畝產千余斤,到現在只有四、五百斤。他稱這些舉報信息多次反應后仍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回應。
澎湃記者今天早晨趕赴湖南衡東縣,找到了今年64歲的大浦鎮爐鋪村村民李來銀。李來銀稱,2012年6月份,在湖南省職防院中心血鉛檢測中,全家3口人被檢測出血鉛超標,為全村最嚴重的家庭。其中李來銀的孫女李文潔(5歲)血鉛含量501ug/L,孫子李雄偉(7歲)486ug/L,妻子譚忠秀(57歲)457ug/L。血鉛事件曝光后,當地政府組織他們去常寧水口山職工醫院住院治療一周,出院后,分兩次送給他們每人7箱牛奶和3盒鈣片,并承諾負擔后期的復查費用。但李來銀說,迄今為止,政府既未對他們進行補償,也未足額報銷相關費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