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均益:不讓讀傳媒大學的女兒再做這行

盡管特意找了為領導人拍照的資深攝影記者幫忙,水均益仍不太想用這張照片做封面。他更喜歡一張背著大包、風塵仆仆去往薩達姆老家采訪的照片?!靶侣劺媳煌鼻啊?,照片下這樣寫道。
這位“老兵”已經在新聞戰線上工作三十年。當年大學畢業時,出身書香門第的水均益,堅決沒有從事這個知識分子家族一直傳承的職業——老師。在目睹了文革中長輩受辱的水均益看來,老師太脆弱了,太容易被沖擊。在那個大學生畢業還可以分配工作的年代,水均益最終在外交部、農牧漁業部和《中國日報》等單位中,挑中了最正統的新聞機構——新華社。那時候,他對于記者為何物并不很了解,在朦朧的意識里,只知道記者可以免費出國、買火車票不用排隊,挺牛的。
事情并非一帆風順,在新華社的大部分時間,水均益都坐在散發著陳年木頭味道的辦公室編稿子。其間雖然也有過短暫的駐外記者經歷,但完全無法滿足這個向往刺激的年輕人對于新聞成就的渴望。為此,他也萌生過辭職的念頭,一家公司相中了他,甚至都已經為他印好了公關部經理的名片。
恰恰就在那時,一個來自央視的機會,改變了水均益后面二十年的人生軌跡。在鄧小平南巡之后,新聞機構的改革契機應時而來,作為國家電視臺的央視責無旁貸。改寫中國電視新聞史的《東方時空》于是橫空出世,一批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懷著對于平庸工作的不滿和一腔新聞理想,書寫了至今無法復刻的輝煌。當時的觀眾驚奇地發現,畫面和聲音不再兩張皮,中國電視開始有了主持人,而不只是播音員。在那個自由、平等的環境中,而立之年的水均益和他的伙伴們,靠著“門外漢”的無所畏懼,生生走出了一條新路。為了一條新聞,他會在后半夜翻外交部宿舍大院的墻頭,敲開國際司司長的家門。也可以在港澳辦主任魯平住的酒店多功能廳,“24小時等你”。這后來成為《東方時空》的一個口號。
《東方時空》給了水均益自由馳騁的空間,讓他體會到了大街上被陌生人認出的名人感覺。這種成就感,遠遠超過當年在報端署名的一條條稿件。不過直到今天,水均益始終不覺得自己有多大名氣,“中不溜地有名吧,我不如小白、小崔他們有名,我一點不羨慕嫉妒恨,我為他們高興”。
作為一名記者,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讓水均益走上了事業的第一個頂峰,也給他帶來了錐心之痛。盡管在開戰前做足了持久戰的準備,甚至買好了汽油發電機和120公斤的阿拉伯大餅,來自央視乃至更高層的命令,還是將他們召回更安全的約旦。彼時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進入戰火中的巴格達,令國內民眾對于央視記者做“逃兵”的指責不絕于耳。盡管事后水均益和伙伴們“違反了所有的紀律”,私自偷偷返回巴格達,冒死拍到了爆炸的獨家現場畫面。但是民眾對他們的指責并沒有因此而消失,這也成為他心中最為委屈的痛苦。甚至到了2004年,他還曾數度在夜深人靜時,準備寫下事情的真相,終于還是因為當時心態不夠平和而作罷。
2013年,伊戰十周年,重返巴格達的水均益看到的是一個被戰爭破壞的混亂國度。曾經幫助過他的當地人阿布,也因為一點酬金的小事而反目。這兩次不同的體驗,被他收入新書的前兩章,足見這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二十年間,央視和水均益都在成長。曾經,中國記者進入伊拉克采訪,都是外國媒體筆下的新聞。而今,帶有CCTV標志的轉播車已經遍布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水均益也成為第五次采訪普京的中國記者。面對這位俄羅斯政壇的硬漢,水均益最終贏得了對方的“驚世一抱”。巧的是,水均益的家族,與俄羅斯一直頗有緣分。他的父親水天明,是蘭州大學俄語教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小小年紀的水均益就對俄羅斯文藝產生興趣,《復活》、《戰爭與和平》都是他少時的讀物。這種知識背景,也為水均益多次采訪俄羅斯政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即便如此,專業而深入的準備仍是必不可少的。水均益說,最近一次采訪普京,光是A4紙的材料,就打印了兩三百頁,還不算各種相關專著、論文和采訪報道。
盡管在采訪普京這件事上,水均益獲得了超過西方主流媒體的待遇,但他也坦陳,中國媒體距離“西方所謂的主流媒體”尚有差距?!拔覀兊穆殬I性、專業性、整體的團隊合理化運作、影響力,本質上還是有著區別?!?/p>
談到最近馬航MH370失聯事件,外界對中國媒體的批評,水均益認為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當年在汶川地震時,西方主流媒體完全依賴中國媒體,報道只能打擦邊球。這次MH370事件中對中國媒體的批評,“多少有些不太客觀”。在這件事上,中國也是一個“外媒”,“我們的優勢和資源完全不能和別人相比,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們主導,不掌握核心信息?!敝袊浾咴谶@件事的人脈關系上也很難與英美等國媒體相比。總之,不能一概而論。“我不同意說中國新聞、中國媒體完蛋,我覺得沒有,絕對不會!”
采訪中水均益還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門將打造一檔新欄目,在晚間時段打造一檔一個小時長的節目,關注當天全球重大新聞,水均益將作為主要的主持人之一,并希望藉此打造個人的“第二春”。
盡管否認自己有很大名氣,但這張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面孔,還是曾經給水均益帶來過一些麻煩。比如“夜總會風波”和被媒體拍到的“神秘女子”,這些在新書中也有提及。采訪開始前忙著簽字的水均益,還不忘給大家介紹,“這就是我老婆,網上說的那個?!闭麄€采訪過程中,妻子楊迪一直坐在大家的后面,只在水均益要煙的時候遞了一下。這位央視的體育記者,現在已經很少去單位,低調地隱身丈夫背后,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直播之外的水均益,是個很隨性、真誠的人,還曾經滿世界開車找鹵煮火燒,一口氣吃了兩碗。大女兒水亦詩,是水均益和前妻所生,而今正在傳媒大學念播音主持專業。水均益本來不希望她讀這個專業,而是希望她去做律師。不過女兒很早開始就對傳媒產生了強烈興趣,自己也尊重她的選擇。不過在當下的就業環境中,他認為女兒還是應該再繼續讀書深造。至于未來的就業,“她是進不了央視,除非我離開。因為有規定一家人在央視的,不能超過一個人?!彼嫘ρ浴?/p>
當天恰逢世界讀書日,急著趕去參加另一檔節目的水均益,起身時告訴記者,自己要在節目中推薦的書,是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這也是他在《益往直前》中著重提到的一本書。隨后他拱手,向大家告別。
對話水均益
澎湃:你最近這次采訪普京時做了哪些準備?
水均益:我每次做人物專訪,采訪國家領導人的時候,基本上會有幾個來源,一個是通過網絡搜尋相關的新聞報道、采訪實錄。最早我還看過維基,這個人的簡歷,盡量找一些第三方中立一點的關于這個人的描述。另外找一些他自己的自傳,有別人寫的他的傳記的書也去看一看??梢蕴拐\地說也有糊弄事兒的時候,但這種情況很少出現。比如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了很多國家的領導人,我們就撒了一下網,沒想到很多國家領導人接受采訪。有一天我記得采訪了四個,就沒有時間做很好的準備。(這次采訪普京)我大概統計了一下,這種A4紙我基本上得打出兩三百頁來,還不算著作、論述,所以這得看大量的東西。
我的家庭是一個受俄羅斯文化和語言熏陶非常濃烈的家庭,因為我的父親是蘭州大學的俄語教授,所以我從小實際上是耳聞目染。雖然我到至今不會說太多的俄語,簡單地蹦幾個詞還行。我小的時候是文化大革命末期,那個時候家里的很多書都被抄家抄掉了,被稱之為大毒草,但是還留著一些我父親講課的一些書,比如說《復活》、《戰爭與和平》和普希金的詩集。我那時候完全渾然不知,但是從開始認字,開始讀得懂一些東西的時候就翻出來看。在我的印象里,俄羅斯一直是在我小時候讀過的那樣的文學作品、音樂創作的輝煌之下,包括像列賓的畫,那種大油畫,非常蒼涼的場景。
所以總體來講,比如采訪普京,我對俄羅斯的理解和了解,出發點是我這樣的背景知識,當然這些年做俄羅斯的采訪很多,也去過很多次俄羅斯,在15年前的《前沿故事》里曾經寫過瘦死駱駝比馬大,那時候其實正好是俄羅斯日子最不好過的時候。但是這些年,特別是普京之后的10來年俄羅斯發生明顯的變化,現在的俄羅斯確實不是瘦死駱駝,已經變成大駱駝,而且正在向一個更壯、更強大,甚至于帶有攻擊性的駱駝方向發展。這當然是普京的政策導向,但是普京的政策是有他的基礎的,因為普京不是因為簡單的個人魅力在俄羅斯擁有這么高的支持度,有這么高的人氣,我個人理解還是因為他很多的政策是比較和俄羅斯民眾的心、愿望合拍的。
這次索契冬奧會就是特別典型的(俄羅斯文化)濃縮,那天新聞頻道直播我做直播嘉賓,我在解讀的時候也是這個觀點,世界上大概沒幾個國家能像俄羅斯這樣有著這么豐厚的民族的積淀。所以其實絕大多數俄羅斯老百姓當中也有一個我們所說的夢想,所謂“俄羅斯夢”,或者說“俄國夢”,就是要恢復原來大國的地位,要重塑俄羅斯這樣一個超級大國的輝煌。我不知道你們看過沒看過普京在總統府克里姆林宮宣布接收克里米亞的時候,網上傳的很多的,就是普京的那篇講演,那篇講演濃縮了他和很多俄羅斯老百姓心中真實的情感和真實的想法。比如他們認為其實俄羅斯被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欺騙了,當年在蘇聯解體之后他們走過了那樣一段道路,當時也有西方給他們做了很多承諾,但是事到最后證明這一切的東西全是虛幻。我個人感覺這是俄羅斯的主流想法,有的西方人稱之為這是俄羅斯的新保守主義,但是不管是新保守主義還是舊保守主義,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俄羅斯老百姓心目當中這樣的一個觀點,大多數人認為是這個。
在之前的格魯吉亞那件事情上,普京被很多人神化,他當天晚上在鳥巢看奧運會開幕式,其實那個時候命令已經下達了,俄羅斯的坦克已經開進格魯吉亞了,他就是這樣一種人,他想好了認定了,認為是他國家利益的事兒,他基本上有點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之外。而這次克里米亞更是這樣,已經到了他的底線。我們都說國家核心利益,這個我相信普京的想法。我不是說我贊同他,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一定要從他的出發點理解,看一下地圖就知道,如果說真的烏克蘭被撬掉了,真的加入北約的話,那真的是所謂北約的反導系統,北約的F16,包括北約的航母,就能開到俄羅斯的家門口,這是普京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澎湃:談到中國媒體的發展,在這次MH370航班報道中很多媒體人也在反思,中國媒體有一些關鍵性的信息沒有拿到,甚至有人說完敗。你覺得在馬航事件中,中國媒體的表現是怎么樣的。
水均益:這個問題咱們一定要客觀,而且要辯證的看。首先,我們中國媒體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所謂的現在的新媒體,我們本身和西方所謂的主流媒體是存在差距的,這是一個現實,這個誰也沒有說否認。
反過來說我們國內媒體,(這些聲音)我也看到了。這件事情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在MH370這個問題上中國媒體的表現,和比如說汶川大地震中國媒體的表現,如果把這兩件相隔不算太遠的事兒勾連在一塊,我們信息比對的話會發現里面有一些問題。比如說汶川地震的時候,那時候我印象里可都是西方主流的媒體完全依賴中國媒體。而反觀這次MH370,我覺得有些東西多少有點不太客觀,就是在分析這個新聞話題的時候,首先在馬航這件事情上我們中國也是一個外媒,這不是我們中國的事兒。而且我們的優勢和資源完全不能和別人相比,因為本身中國在解決空難的時候,無論我們的權威機構、我們的專家,我們救援的能力,所有這些東西我們不是主導,我們不掌握核心的信息。首先這件事兒馬來西亞政府主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主導,而所有關于這些東西的關鍵信息,波音、衛星公司、美國航空安全總局,所有這些東西是英美的,是人家發達國家的。你說BBC找波音好使還是CCTV好使?我那幾天天天在網上看CNN網絡版的那個東西,人家請一個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前官員,或者美國航空安全局的前主席跟玩兒似的,那是人家自家人,所以這塊他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
還有一點,這點當然要客觀地闡述一下,那就是我們中國的記者在人脈關系上還是達不到。人家人脈關系做了很多年了,不是臨時抱佛腳。這點上我們的意識、我們的能力,起碼來說我們中央電視臺的駐外記者還很年輕,所以這塊還有待提高。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個綜合的東西,不能一概而論。當然客觀來講,我們(差距)一定是存在的。我們現在很多媒體,其中包括央視的很多操作,也還在由小作坊式的模式向集團化作戰、科學化作戰、系統化作戰的方向邁進過程,我們還是在發展過程當中。這個事兒提出來具有建設性,起碼我覺得不要讓我們太驕傲自大,說我們牛了。別,你還差得遠,你還嫩著呢。但是我覺得敲敲警鐘有好處,起碼對我們從業人員來講從這個角度來講是上課。但是我不同意說“中國新聞、中國媒體完蛋”,我覺得沒有,絕對不會。
澎湃:你畢業的時候有很多選擇,包括外交部等,是不是因為在文革中,由于是知識分子家庭受到迫害,所以在你成長中有一些陰影,不想繼續走家里長輩的路,才選擇做記者?另外你女兒現在也在學傳媒專業,平時你們會不會有專業上的交流?將來她就業的時候,你還會建議她進媒體嗎?
水均益:所謂家庭陰影倒是沒有,看你怎么解讀。因為我的家庭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而且我的爺爺是解放前的國民黨的教育官員,所以在解放之后,特別是在反右運動當中受了沖擊,我們家也受了很大的沖擊。但是這個事情已經翻篇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幕,我爺爺這個事兒在改革開放之后沒幾年就平反了。而且我記得我父親還說,當時平反的時候習主席的父親習仲勛同志專門寫了信,在蘭州公開宣布,因為那時候我爺爺算是大右派,罪大惡極的概念,你說到所謂的陰影也就是這樣的概念。
在我剛上了大學之后,面臨分配談到工作的時候當時就有一個特別強烈的愿望,我不想當老師,因為我們家所有人都是老師,我覺得老師太脆弱了,而且老師太容易受沖擊。一個運動就靠邊站了,這個東西都是我歷歷在目,那時候的一種心態。當然還有一個心態,畢竟18、19歲的年輕人想出去闖。那時候對記者沒有概念,只是覺得記者肯定能夠免費出國,然后可以天馬行空,記者肯定很牛了,起碼買火車票不用排隊,就是這樣的概念,而且能上北京,所以就報了新華社,所以就這么干的新聞。
然后再回來說水亦詩的事。水亦詩是這樣,她小的時候因為我在電視臺自然有一些機會,包括跟鞠萍姐姐做少兒節目的時候,可能從那開始就對這個東西感一些興趣了。我從來沒有誘導過她,我甚至跟我的朋友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干記者,多累?。《乙獱奚艉芏嘧约旱臇|西。
但是她慢慢的對這個感興趣,最后考大學的時候就一門心思要考這個,我甚至勸過她我說你考點別的,哪怕學個歷史。我最早希望我孩子學個律師什么的,當女律師多好啊,干干凈凈的,還很威嚴,不可撼動的那種感覺。但是后來她選擇了這條道路,而且還考得可以,就上了傳媒大學學播音主持。
至于說交流,倒不是非常非常頻繁,不是那種每天的交流。因為現在微信什么的她也跟我聊,前兩三個禮拜還跟我長聊了一次,聊了快三個小時,把她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她也希望聽聽我的意見。我覺得水亦詩,她在初中曾經有過幾年的叛逆期,但是考上大學這兩年,我覺得她長大了,懂事了,特別能為我著想,我覺得我完全可以跟她溝通、交流,是非常平等的關系,這讓我非常感動。其實我不希望她非得考慮我的感受。
前一陣說到她所謂方向的時候,既然她選擇了這個,我曾經為她設想,我說你多學學新聞,大眾傳播的理論,包括現在很多的網絡、新媒體這么強勢,我覺得你應該多接觸這個,學學這個。我甚至覺得按現在的這個節奏,恐怕大學畢業先不著急找工作,還得繼續深造一下,因為很現實的一個東西。中央臺她是進不了,因為中央電視臺有這個規定,就是一家人不能超過一個,就是我在電視臺她就進不了電視臺,除非我退了。我說實在不行我退了,但是電視臺不一定能要,不是最早職工接班的那種概念。這些東西我只能跟她說,至于她怎么選擇完全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是我現在對她挺有信心,起碼我相信我的孩子在走正道,這我就不用擔心了。至于她愿意做新聞還是其他的,甚至于做平面或者新媒體,完全可以。我覺得任何情況下我都會尊重她的,我也不會去干涉她的自由。
澎湃:你一直說自己是個記者,包括剛才說到封面的時候,我看書里你本來想用外面采訪的一張照片做封面。所以我想知道確切的是在哪一年,你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名人,出門上街需要戴個墨鏡了。
水均益:這倒是沒有準確的時間點,就是從《東方時空》吧。大概95、96年,漸漸的覺得有人認識了,媒體上報道的也多一些了,就感覺這好像有點像出名的意思。但是我一直沒認為我名氣多大,而且我并不在乎我名氣多大。這是說的實話,我沒有說想成央視一哥,成為大腕,沒有。我跟趙本山他們在一塊,包括很有名的這些大腕在一塊的時候,我當然很喜歡他們,但是并不是我要跟他們一樣有名就行了。咱出來混不是為了當名人的,不是說多少人認識我就覺得多牛,不是為了這個目的。上電視做記者為什么讓我很刺激?是因為它能讓我有實現感。為什么后來從新華社跳槽到電視臺,因為落款新華社記者水均益,八年都沒有人知道你,可能業內會有些人認識你,但是電視臺打一行字幕,姓水,這個記者長得還不錯,他還會說英文,還采訪國外等等等等。我也告誡自己不要助長自己的虛榮心,而是讓自己覺得有實現感,這種實現感是最大的動力,就是我干了這樣的活兒,我采訪了這樣一個人,有這么多人看到了,這是一種真實的實現感。
我現在也不算很有名,也屬于中不溜的有名,我跟小崔、小白比,不如他們,但是我一點都不羨慕嫉妒恨,我為他們感到高興。我也只能做到這么多了,我覺得挺好的。我也就是前些年找一頂棒球帽戴著,可以稍微遮擋一點,起碼不至于我吃牛肉面的時候一邊調著辣子,那面還得給人簽字,當然其實我也沒有那么大名氣,所以我覺得挺踏實的。
澎湃:過去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媒體拍到你和家人在一起,然后造成困擾。
水均益:我估計那個是他們摟草打兔子,那幫人肯定不是在等我,但是突然間看見我了,而且那個記者知識比較豐厚認出我了,如果要趕上那個狗仔隊不認識我呢我就被放過了,所以我這叫“意外傷害”。
澎湃:最近馬航的事件之所以有一段時間被另外一個娛樂性的事件蓋過了,就是文章劈腿的事兒。作為一個媒體人,想問一下你對名人隱私和公眾知情權這方面的看法。
水均益:存在就是真實的。我既不愿意我也覺得沒必要去指責狗仔隊怎么怎么著的。我覺得這個東西我根本不想討論。如果說要做什么的話?大家想一想,如何來規范,如何幾個方面來保障大家的利益,然后在保障這個利益的前提條件下,大家在一個有序的游戲規則里來玩兒。國外也這樣。戴安娜,很多人把她的死歸結于狗仔隊的瘋狂,你說歐美難道法律不比我們健全,不比我們管制得更加嚴格嗎,但是在好萊塢你照樣擋不住。這是一個互相適者生存的游戲,我覺得無論是哪一方面都要接受這個東西,只不過有些底線。
雖然你剛才也舉例子了,我也被人跟拍過,我也挺不爽。其實是很正當的一件事,就是我跟我愛人出差回來了,有個朋友送個兩箱大閘蟹,然后我們從地庫里搬到車上,就這么一個事怎么了?弄的好像逮到什么事了,我就有點哭笑不得,你想說明什么呢?水均益與陌生女子?我完全可以說那是我老婆,我合法的,我有結婚證。我唯一有點憤怒的,因為從照片上看出來他一路從機場跟到我們家,進了我住的小區。按說那個小區你沒證不能進來,我就投訴那個物業,你們太差勁了,當然現實上很多小區管理也沒有那么嚴格。我覺得也沒有什么,我也能接受。當然你說要侵犯到了我的底線或者我核心的利益,舉個例子,假如說我哪天帶著我的小孩出來你拍了登出來,我就敢起訴你。因為這不光是我的底線,是每個人的底線,國家還有未成年人的保護法。我覺得就是互相生存,其實不要唱高調。
澎湃:有人覺得你這幾年好像被封殺了,實際是誤解,是因為現在節目上調整所以露臉節目少了,還是自己有新節目的想法?
水均益:我們央視準備搬到新臺,然后我所在的部門正在籌劃,利用搬進新臺的契機我們新創一個欄目,就是把我們晚間的時段打造一檔一個小時長的,關注當天全球重大的新聞。我們臺里的主管領導,希望由我作為主要的主持人之一。當時啟動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的臺領導曾經說了一個話“小水,這個欄目就打造你,你來個第二春”,用了這個詞兒,我現在期待著第二春。至于前面那個春是怎么回事呢?各種因素吧,包括我自己各方面的狀態都有這個因素。但是我覺得人是人,不是那個永動機,人有不同的狀態。但是好在我比較慶幸的一點,這股子熱情沒有被根本上澆滅,這也是當記者的一種狀態吧。
澎湃:新節目跟《環球視線》是并存的嗎?
水均益:不會,應該是整合我們央視新聞頻道里晚間幾檔有國際色彩的節目整合在一塊,做一個晚間旗艦版的節目,這個節目還在研發。主持人和節目的樣態可能是兩個人的搭檔式的,我做主持人,有一個主播,所謂主播就是資訊他來播報,因為說老實話這不是我的長項,然后采訪、深度解析包括一些訪談等等,這個由我來做,整個節目我來駕馭。
澎湃:書中你對《高端訪問》這個欄目被砍掉耿耿于懷,會不會在在新欄目里“復活”?
水均益:復活我不敢說,我特別努力地想讓它復活,但是還是要聽從整個央視節目改版和新節目方案的整體調配。老實說,電視臺不是我一個人的,況且我僅僅是一個主持人,雖然是有點資歷的主持人,但是僅僅是一個主持人,我對很多事情的決策權是沒有的。但是可能有些我的意見大家會聽,我當然希望是這樣,因為我不是自私,我不是說你把我的欄目去掉了,我完全沒有這種想法。這么多年在央視摸爬滾打,我深切領會到這一點,你個人的訴求一定要和大盤子合拍,否則的話你就是一個例外,你例外對你傷害也是很大的。而且你的抱負和新聞上的追求就沒有平臺實現,這點我是深切的一種體會。
這個我也在努力,因為這個東西不是原則立場的問題,它就是一個技術性的安排,因為央視現在考慮很多東西要有收視率,我相信你們也是這樣,都有這種巨大的壓力。雖然說央視是國家電視臺,但是我們收視的壓力也很大,我們的收視以及收視可能帶動的廣告效應壓力也是很大的,而且它不光是一個收視,因為還聯系到你的影響力的問題,如果收視低自然影響力差,基本上是這樣的邏輯。那這樣的話你要綜合考慮,如果說你有這樣一個欄目,或者就做高端訪問,或者總統的訪問。你要天天采訪普京就好了,但是要采訪不知道的國家的總統,現實可能也是這樣就是沒人看,你一看收視率掉得可慘了,你面子上也掛不住,所以這個也需要整體的編排、整體的考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