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宮頸癌疫苗等何時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專家:涉及產能等多因素
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今年的主題是“疫苗使我們更緊密”。
4月27日下午,蓋茨基金會舉辦的全球健康與發展媒體研討班第二十六期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馮子健談及宮頸癌疫苗(HPV疫苗)等新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問題時提到,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做過很多討論,包括咨詢國際上的專家,討論是否就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優先性建立一個論證框架,將哪些方面作為衡量更優先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標準,相信隨著各方的推動,這個過程會進一步加快。
“這些價格比較貴,種類比較多,確定哪一個先納入,哪幾個同時納入,確實充滿爭議。”馮子健在此次研討班提到,新的疫苗價格越來越貴,每納入一個新的疫苗需要的財政投入數額都會非常巨大。哪個疫苗適合納入國家免疫項目影響多方利益,包括生產商以及不同的接種者與家庭。免疫政策、免疫項目制定的過程要規范、科學、公開透明、公正、負責任,這個過程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決策機制和過程。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免疫規劃技術官員左樹巖介紹,2020年,已經有192個國家將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納入免疫規劃,150個國家將PCV(肺炎結合疫苗)納入免疫規劃,112個國家已經將輪狀病毒疫苗納入免疫計劃,110個國家將HPV疫苗(又被稱為“宮頸癌疫苗”)納入免疫規劃。
在中國,疫苗可以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前者免費接種,后者為自費。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四種疫苗,在中國目前尚未被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趙方輝說,將一種疫苗納入免疫規劃要考慮多個關鍵因素,包括疾病負擔、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的成本效益和衛生經濟學評價,以及生產供應的產能。
以HPV疫苗為例,趙方輝認為,HPV疫苗在經濟負擔和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已經比較明確,成本效益和衛生經濟學的評價仍需要更多詳細的數據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產能方面,未來隨著更多國產HPV疫苗在國內獲批,相信能解決這一問題。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高級項目官杜珩稱,某個疫苗是否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除了供應和經費的問題,其中還涉及公眾對疾病和疫苗的認識。
以PCV疫苗和Hib疫苗為例,這兩種疫苗針對的疾病因為細菌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有一部分疾病負擔不清或者被遮蓋;以HPV疫苗為例,最初上市時對9-15歲的女性是建議三針接種,后來發現接種率兩針的免疫效果也很不錯,后續多個國家免疫規劃及WHO指南都是推薦兩針程序。最近,真實世界研究表明一針程序也可以,如果有更多證據,有望得到WHO推薦。
對于疫苗接種經費的問題,杜珩認為,不能完全依賴于中央財政統一的撥付,也可以考慮探索多種的籌資機制、支付機制,如政府、醫療保險、社會、個人共同承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