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劇集收入大漲7成翻身扭虧,電視劇大廠華策為何非要投電影?

作者|王 瑩
編輯|友 子
2019年巨損14億后,華策去年業績迎來了大反轉。
華策影視4月25日發布2020年報:盡管去年遭遇疫情影響,華策去年營業總收入37.32億,相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41.88%,全年業績扭虧為盈,實現了3.99億凈利潤。去年恰逢上市十周年的華策,終于盼來了近年難得的高光時刻。
業績翻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電視劇主業去年的收入增長——其去年電視劇銷售收入超過34億,相比前一年大幅增加15億,增幅72.58%。其中光是《鹿鼎記》《有翡》《平凡的榮耀》《錦繡南歌》《我的時代,你的時代》五部大劇,收入就達21.7億,占總營收將近六成。
雖然一直被稱為“電視劇第一股”,華策過去幾年一直在拓展業務力圖營收多元化,在電影、經紀、音樂等其他業務方面都有顯著增長。

尤其是今年春節檔《刺殺小說家》票房突破10億,成就華策在這一重大檔期的首個輝煌戰績。一季報顯示,華策實現總營收14億,歸母凈利潤1.37億,相比上年同期增長83.86%和24.8%,當中就有《刺殺小說家》的重要功勞。
不過數娛夢工廠注意到,相比華策近年持續加碼的院線電影業務,去年華策的經紀業務、音樂業務反而實現了更高的增幅,尤其是經紀收入去年大幅增長65%,超過電影成為僅次于電視劇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曾經是華策第二大業務的綜藝,去年的營收驟降到幾乎可忽略,距離徹底淡出只有一步之遙。
總的來看,從電視劇銷售貢獻了總營收的9成就能看出,華策仍然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電視劇公司。但面臨著劇集向短、網劇地位持續上升的大趨勢,電視劇起家的華策面臨著競爭優勢被削弱的風險,因此面臨毛利率更高的電影、經紀等其他業務,華策的執念自然而然還將延續。

劇集收入提升近15億
大IP銳減、劇集向短
疫情籠罩的2020年,華策影視能扭虧為盈甚至實現三年內最優秀的業績,最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的2020年其電視劇業務收入的提升。
從年報可知,2020年華策影視開機電視劇16部573集,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12集。其主營電視劇銷售收入為34.19億,相對于2019年的19.81億提升了近15億。
營收大幅增長,對應的是2020年華策影視電視劇數量和頭部作品體量同步增長。
從年報看,報告期內華策劇集板塊的數量相比于上一年有明顯提升——16部開機、12部取得發行許可證(包括合作方獲得)、22部首播、8部處于后期制作。相比而言2019年開機、取得發行許可、首播和后期制作的劇集數量分別為11、12、16和5。


劇集數量增加,電視劇主營業務成本也同步提升。2020年華策的電視劇業務成本相比于2019年同比增加了52.60%,從16.73億增長為25.54億。
電視劇業務營收的向好也體現在華策2020年存貨周轉天數以及應收賬款的改善上。
相比2019年,其2020的存活周轉天數從371.44天下降到313.29天,應收賬款也從2019年的23.65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12.8億,減少了近一半,而這一數字在2018年曾高達42.48億,可見華策在公司資金回籠方面的努力。
盡管去年古裝大IP劇的播出多不如預期,但在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古裝大IP劇依然是華策電視劇業務的大頭。從年報看,《鹿鼎記》《有翡》《錦繡南歌》《平凡的榮耀》《我的時代,你的時代》五部劇的總營收占領了華策去年劇集營收的前五,5部劇營收總額21.7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58.17%。
去年四季度華策總營收為18億,這一周期內華策正好有《鹿鼎記》和《有翡》兩部大體量作品。

相比而言,2019年為華策貢獻營收前五的《愛情公寓5》《我的莫格利男孩》《下一站幸福》《外交風云》以及《加油,你是最棒的》共計收入16.26億,多是當代都市作品,可見2020年大古裝IP劇依然有強大的市場議價能力。
然而隨著近來大古裝IP劇的頻繁撲街,華策2021年的劇集策略也有所變化。
從其2021年待播和預計開機劇目列表中可以發現,相比于前幾年華策今年古裝大IP項目大幅減少。2020年開機的16個項目中,僅有《長歌行》和《錦心似玉》為超過40集的古裝大IP,其他的多為當代都市題材。目前兩部古裝劇都于一季度播出——《錦心似玉》播出完成,《長歌行》進入尾聲。
在2020年開機于處于后期制作的8部劇集中,改編自滄月原著、李易峰主演的《鏡·雙城》以及改編自墨寶非寶原著的《一生一世》和《長安如故》為體量較大的IP作品。在2021年開機的作品中僅有同樣改編自滄月原著的《七夜雪》為體量較大的古裝IP。

(華策今年為數不多的古裝IP劇之一)
大IP古裝劇大幅減少的同時,劇集整體長度也在縮減。自去年2月廣電總局發布“提倡劇集不超過40集的文件后,短劇顯然已成大勢所趨。且不說平臺專攻的12集短劇,影視市場上除了古裝IP改編劇外,去年一年40集以上的劇已經不多。
2020年和2021年,華策的劇集集數都在逐漸變短。如果說2020年播出的劇集中40集以上劇集還有不少是2019年的存貨,2020年后華策開機的電視劇中,除了少量古裝劇外,大部分劇的體量都在40集以下。在16個開機項目中,有15個不到40集、9個不到30集,在2021年預計開機的作品中更是不再有40集+的作品。
比如由龔俊、喬欣主演的《沉睡花園》僅為16集,長度已經向日劇、美劇看齊。該劇由華策和芒果tv共同出品,預計今年上線湖南衛視的季風劇場。
古裝大IP減少,劇集向短,這樣一來華策在電視劇領域積累的優勢被削弱。可以說今年短劇的整體質量,將成為接下來考察華策影視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構建“刺殺宇宙”、重拾《反貪》
院線為主、放棄網大?
2020年疫情影響下,華策近年大力拓展的電影業務也受到影響,不過情況并非一路直下:雖然票房分賬少了,電影銷售收入卻有增長。
作為行業里老牌的電視劇企業,華策影視2016年開始發力電影業務。2018年起,電影業務成為華策主營業務占比份額最大的板塊,其影院票房和電影銷售營收占比在2018、2019年分別為8.13%、8.01%,其中影院票房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1.29%增長為2019年的2.48%。
2020年全國影院收入相對于往年同期打三折的情況下,華策整體的影院票房從上年同期的6500萬下跌到1500萬,營收占比跌至公司總營收的0.42%。同時電影銷售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5.53%跌到1.80%。由此電影業務從原本的第二收入來源跌至第三,稍低于電視劇和藝人經紀業務。
從財報看,2020年華策的影院票房收入主要來自于投資、聯合出品的《金剛川》,而電影銷售收入則來自于8部流媒體發行的網絡電影。

2021年春節檔,華策影視帶著《刺殺小說家》沖進春節檔并最終收獲了10億票房。盡管影片口碑和整體票房都不及原先預期,但緊隨其后的3月末,華策影業繼2018年后時隔三年再發電影片單,除了表示將打造“刺殺宇宙”外,還宣布未來三年30部電影、票房100億+的計劃。

不過數娛夢工廠注意到,華策今年這份片單中,多數作品在2016年的片單中就曾出現過,如本次宣布將由郭帆監制、饒曉志執導的《翻譯官》以及《十面埋伏》《億男》《尋秦記》《內在美》等。
《刺殺小說家》雖然在春節檔實現了10億+票房,但要等到續集兌現業績還要等上更多時間。
《刺殺》第一部自2016年開始籌備,2018年低開機,2021年初上映,耗費近5年。在發布會上,華策影業透露“刺殺”系列將是一個長達8-10年的IP打造計劃,換言之未來兩三年內《刺殺小說家》要看到第二部上映還比較艱難。
從年報看,盡管今年開機、上映的作品盡管體量有大有小,但相對于前兩年華策主投主控的比例在明顯增加。
今年華策的八部電影中,除引進片《銀魂:The Final》和《紫羅蘭永恒花園劇場版》外,其他6部電影都是華策主投、主控宣發的,其中《淵野邊》《反貪風暴5》《尋秦記》《我要和你在一起》(原名《魔女》)計劃今年上映,《翻譯官》《內在美》計劃于今年開機。

八部電影中,《反貪風暴5》和《尋秦記》都由古天樂主演。此前華策主投主控宣發的《反彈風暴3》曾收獲4.4億票房。隨后華策未曾參投的《反貪風暴4》曾在全國收獲7.99億票房。本次重新主投主控《反貪風暴5》,再次將該系列的主投權拿回手中,說明了華策在院線電影領域的決心。

(電影版《尋秦記》劇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自2017年開始參與網絡電影的出品后,近三年里華策分別有2、5、8部網絡電影上線。在2部2019年的網絡電影今年一季度上線后,華策今年計劃中再無網絡電影。

藝人經紀成第二大業務、音樂收入激增400%
綜藝全面淡出?
相比于電視劇業務,藝人經紀和音樂業務在華策主營收中的占比就顯得不足一提。
在電影業務還未發展起來時,藝人經紀業務曾是華策繼電視劇、綜藝之后的第三大收入來源。自從2018年電影業務提升后也緊跟綜藝之后,位居第四。去年華策經紀業務營收超過1.14億,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
2018年藝人經紀的營業成本相比上年提升92%后,2019年、2020年兩年里華策的藝人經紀業務的營業成本連續降低、毛利潤持續上漲——從2018年的47.38%上漲到2020年的65.37%。

自2018年才開展的音樂業務去年也是高速增長,音樂業務目前主要是影視劇的配樂。盡管2020年華策音樂業務的營收占比僅為總營收的1%,但其相對于2019年營收迅速增長了412.77%。
這樣的收益一方面離不開華策近三年來對音樂運營的投入增加。2019年、2020年華策在音樂運營的成本投入相對于往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06.75%和313.92%,與此同時該業務板塊的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53.17%提升到了2020年的62.20%。尤其2020年7月,華策影視和咪咕音樂簽訂了合作協議。

2020年華策藝人經紀和音樂板塊的毛利率都超過了60%,而電視劇銷售、電影銷售的毛利率分別是25%和33%。因此雖然盤子較小,這兩項業務對于華策來說算得上較低投入、較高回報。
與藝人經紀和音樂業務收入提升相對的,是綜藝業務的銳減。
在此前的2017-2019年三年,綜藝一直是華策影視自電視劇和電影之外最大的收入來源。甚至在2017年電影業務尚在起步階段時,綜藝營收僅次于電視劇,位居第二。
近兩年網綜興盛,傳統綜藝制作公司優勢被大幅削弱。2018年、2019年華策還承制了《異口同聲》《青春同學會》《花樣中國》等綜藝和《抖音美好奇妙夜》《天貓雙十一狂歡夜》等活動。
但到了2020年,華策的綜藝業務幾乎消失,來自綜藝板塊的收入從2019年的1.6億驟降到2020年的1089萬,從營收占比的6.45%也減少到可忽略不計的0.29%。

在華策影視2021年的計劃中,也并未出現綜藝相關的內容。或許隨著電影、經紀甚至音樂等業務的穩步開展,綜藝業務即將從華策的業務版圖中徹底淡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