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抗疫觀|德國專家呼吁關注新冠“長期后遺癥”
4月20日,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報道稱,德國約十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出現了“長時新冠”(Long-COVID)現象或新冠“長期后遺癥”。變異病毒出現后,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出現后遺癥的概率有所提升。然而,全社會對這一問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德國對相關信息數據掌握較少
2021年3月11日,德國綠黨向聯邦議院提交書面詢問,向德國政府提出41個“靈魂拷問”,內容涉及:新冠后遺癥的出現比例、相關患者的性別、年齡段;新冠后遺癥的癥狀和嚴重程度、與患者感染新冠輕癥還是重癥的關系;感染新冠與疲勞綜合征、腦和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關系;德國政府對相關數據信息的掌握程度、統計收集的渠道;德國政府對新冠后遺癥相關研究的支持;德國醫療體系對新冠后遺癥患者的救治方案等等。
在4月23日給綠黨的回復中,聯邦議院坦陳,德國政府對新冠后遺癥的患者人數、人群及其原因都不清楚,因為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RKI)沒有將新冠后期影響定期記錄在報告系統中。基于聯邦政府所掌握的知識和科學研究結果,可以推測出“長時新冠”是由于免疫反應的失調引起的。在某些情況下,血管的炎癥和微血栓的形成似乎也起著重要作用。該病毒可以在多種類型的組織中發生,根據目前的信息,“長時新冠”癥狀還可能影響多個器官系統。
聯邦議院給綠黨的回應表明,德國對“長時新冠”患者的登記和護理尚未受到特別高的關注。一方面,對于一種新疾病,其長期后果需隨著時間推移才能逐漸明朗;另一方面,由于德國疫情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目前仍需將注意力集中在應對和照顧送入重癥監護病房的新冠重癥患者。
醫生自發建立新冠愈后門診
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關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長期后果。科隆大學醫院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百分之十的急診患者在感染六個月后,仍會出現一定的“長時新冠”癥狀。這些癥狀包括頭痛、四肢疼痛、嗅覺及味覺喪失、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問題。有些人甚至無法閱讀,或極易筋疲力盡。與此同時,在德國,門診醫生和普通民眾自發組織建立起新冠愈后門診和全國自助小組。
德國各大媒體,如《南德意志報》、《明鏡》周刊、《時代》周刊等也先后報道了“長時新冠”患者正在遭遇的痛苦。海利根達姆醫院呼吸道疾病康復診所的主任醫師弗羅姆霍爾德(J?rdis Frommhold)講述了相關病例:一位患者有時突然發現自己在被水淹沒的廚房里,因為她忘記了自己為了洗漱打開了水龍頭。另一名患者有一定心理壓力時,無法使用連貫的句子。當被要求寫下她的想法時,她在紙上畫了難以辨認的字符。弗羅姆霍爾德認為,大多數“長時新冠”患者都感到這些癥狀迫使他們和原有的生活決裂,而他們迫切希望回歸正常。
在巴伐利亞州多瑙施陶夫診所的浦法伊弗爾(Michael Pfeifer)醫生是該地區唯一提供新冠愈后門診的醫生。他的一位患者在痊愈后,對甜味失去了覺知,原本她擅長數獨游戲,現在卻連最簡單的初學者題目也無法完成……這些新冠后遺癥的患者通常會從一位專科醫生轉到另一位專科醫生,但心臟病專家、神經病學家、肺病專家等都無法為其找到病根。浦法伊弗爾將各科的專業醫生一起找來,采用跨學科的方法為病患尋找恢復方案。這些療法通常需要很長時間,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往往也要花費大量時間。面對不斷增加的救治需求,浦法伊弗爾卻沒有足夠的人手,他說:“我們需要治療師、理療師和一整個團隊。” 他對州政府寄予期望,因為巴伐利亞州衛生部已口頭表達了支持新冠愈后門診的意愿。
“長時新冠”與患者免疫反應失調相關
新冠重癥患者出現“長時新冠”癥狀更為頻繁。研究表明,德國的重癥病人中,有50%至70%受新冠后遺癥所困擾。這意味著,當他們離開醫院時,必須再次努力改善自己的狀況。弗羅姆霍爾德表示,上下樓梯都能成為這些患者的挑戰。他們必須恢復呼吸節奏,慢慢恢復體力。感染后幾個月,他們仍在呼吸困難和疲憊中掙扎。
在柏林,“長時新冠”的患者數量也在增加。今年年初,來自夏利特醫院的醫生謝本博根(Carmen Scheibenbogen)也不得不推出一份等候名單。這位免疫缺陷門診的負責人對所謂的慢性疲勞綜合征進行了研究,她觀察到,越來越多病人在感染后長期處于疲憊狀態,無法繼續以前的生活。其中,非重癥新冠患者的年輕病人是出現這種癥狀的首要群體。謝本博根說:“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這些病人病重的原因。在過去,這種疾病被錯誤地歸類為精神疾病、倦怠或抑郁癥。然而,慢性疲勞綜合征很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這意味著,在這些病人中,免疫系統在感染后會增強,并轉而對抗病毒。但在感染后,免疫系統無法自行關閉和恢復平衡。謝本博根認為,這也可能與新冠患者在患病后長期處于疲憊狀態有關。她認為,迫切需要開展更多研究找出治療方法。
目前,僅德國就有超過25萬人因感染新冠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征。謝本博根擔心,如果德國的新冠新增感染人數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到今年年底,還會有至少10萬人患上這一新冠后遺癥。
對于弗羅姆霍爾德和謝本博根兩位醫生來說,“長時新冠”不僅需要改進研究和醫療服務,相關知識的普及教育也十分重要。弗羅姆霍爾德表示,社會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如果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慢性病人數量猛增,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新問題。她正在呼吁有關機構為相關研究投入更多資金。在美國,相關研究已獲約十億歐元的資金支持,而德國仍需做更多工作。
(作者郭婧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講師、巫琪系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