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趙麗穎馮紹峰官宣離婚丨離婚后,人們想給未婚者的4個建議
原創 KY KnowYourself
策劃 / 二狗子
撰文 / 影子
編輯 / KY主創們
日前,趙麗穎工作室宣布,趙麗穎和馮紹峰已解除婚姻關系。

撰稿小姐姐:謝謝女菩薩選在上班時間發通稿。解救新媒體人發際線,從向麗穎姐姐學習做起!
隨后,馮紹峰也發布微博:“日子很長,過去很好,愿未來更好。”

2016年,趙麗穎與馮紹峰傳出緋聞,一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是把CP粉們甜到掉牙。

2018年10月,兩人突發曬出結婚證,宣布結婚。

盡管今天的離婚聲明與結婚“官宣”一樣來得突然,我們也多少能從之前的采訪資料中發現一絲端倪:
比如兩人一度被懷疑是奉子成婚。

比如趙麗穎提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就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

而馮紹峰則覺得,趙麗穎“灑脫”到有時自己會懷疑,她是不是只為了結婚才和自己在一起。

哪一方都沒有錯。可或許正是因為雙方的婚姻生活中,存在著這些看著不起眼的小偏差,才促使兩人最終做出從夫妻回歸朋友、和平分手的抉擇。
“如果愛會消失,我們還需要婚姻么?”
條件優越的公眾人物的婚姻尚且如此,何況普通人。
前陣子與朋友聊天,她也感慨說,就連那些甜甜蜜蜜結了婚的人,離婚的比例都越來越高了,很難不讓人恐婚。
居高不下的離婚率背后,大家到底為什么想離婚?作為未婚的人,應該如何更好地看待婚姻?
我們找來四位經歷了離婚的朋友聊了聊。
01.
我們對“理想的婚姻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
萌棍先生 男 30歲 自主創業
我和前妻是高中同學,27歲的時候重新遇到,談到第二年的時候,發現周圍人都結婚了,家人也有催婚,我們彼此都感覺“挺對的”,于是跟著感覺走,把婚給結了。
結婚后,她還是保持著“獨身生活”的狀態。我以前也是個比較喜歡自由的人,但我內心覺得既然結婚了,還是要留一些精力給家庭。
但妻子難以理解我的想法,她很少將精力投入在家庭中,每天下班回來都直奔電腦,周末也都被朋友聚會占滿。這可能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
漸漸地,我們對彼此的不理解和溝通不暢越來越嚴重。那一刻我發現前28年,我從沒有意識到“婚姻”、“自我成長”是需要學習的。我開始看起了關于親密關系的心理學書籍。看書的過程像照鏡子一樣,我感受到了自己在表達中的很多問題,比如說話太急、太沖,沒有耐心。
書里也提到了很多經營親密關系的方法,于是我去聯系妻子,希望能和她可以一起學習,可是卻沒有得到她的回應。

我開始明白,其實我們之間最根本的問題是生活目標的不一致。我希望對方是一個有家庭責任感的人,可以和她一起經營家庭;而在對方看來,保持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意識到,如果一個人自己不想改變,你永遠都不可能去改變他。所以冷戰了幾個月后,我提出了離婚。
這段離婚的經歷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第一次認識到我們從小到大極度缺乏關于愛的教育,而經營好一段婚姻是需要學習的。在沒有對婚姻的成熟思考之前,所謂的“跟著感覺走”是靠不住的,因為你連自己的需求與目標是什么都不清楚。
如果要給未婚的人什么建議的話,我想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婚姻生活目標,再去找一個與你有著共同目標的人一起組團打怪。另外,雙方自我成長的能力對婚姻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長期相處需要一起面對的問題比我們想象中多多了。

02.
門當戶對這件事,
指的不止是經濟上,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平等
匿名 女 35歲 運營
直到離婚時,我還愛著我的丈夫,但我已經十分確定我們不適合在一起了。
我們很早就在豆瓣小組里認識,一見面就對彼此印象很好,不久后我們就在一起了我32歲,他27歲。
戀愛后我們也發生過一些矛盾,比如他經常跟女性朋友走得太近,我也曾經覺得我們的年齡差有點大,提出分手,他極力挽回,成功說服了我“年齡不是問題。”
戀愛第二年他向我求婚,當時我們感情正處于升溫階段,我也認真考慮了幾方面,覺得我們是互補型的。比如,我的家庭條件很好,他的物質條件則不太好;我是個不太會社交的人,他做銷售很擅長社交……總之我當時覺得,生活在一起開心就好。
出乎我意料的是,婚后一個月我們就發生了大的肢體沖突,導火索是錢。我拿著我們度蜜月的賬單說,我們可能得攢攢錢了,沒想到這句話刺痛到了正在喝酒的他(他本身就有酗酒的習慣,是我婚后才知道的),他突然暴怒,我整個人都懵了。
那次沖突后我選擇了接受他的道歉,但沒想到,情況愈演愈烈。漸漸地,他開始強制干涉我的生活,比如我換工作時,他會諷刺我“三十多歲了還考慮薪資不夠高的工作”等等,可我卻不能表示對他收入低的不滿。

他時常不穩定的情緒令我感到恐慌,我常常會陷入一種莫名的自我責備:“是不是我的確做錯了他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直到他再一次因為小事情緒崩潰并訴諸暴力,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意識到,靠我一味地遷就包容根本沒用,巨大的恐懼令我本能地選擇了逃離。
過了很長時間我才領悟過來,前夫的很多行為背后,都和他在精神上感到的不平等有關,因為自卑,因為無法在精神上平等看待我和他自己,他才極力想要去控制我的生活,想要讓我順從他,甚至我覺得他可能也是由于自卑,才會想要吸引其他異性。
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徹底從上段關系的傷害中走出來,而令我感到有些悲傷與諷刺的是,我們對彼此都還有感情。
但是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光有愛情是無法支持一段健康的婚姻的,門當戶對,尤其是精神上的對等,真的太重要了。不要想著找一個比自己條件差很多的人能夠維持穩定,只有感到平等,才能平和地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方。那種強烈權力不平衡的感覺會漸漸腐蝕掉一段感情。

03.
沒有足夠多的感情是不行的,
僅僅“合得來”難以維持一段婚姻
月賢 女 29歲 赴美讀書
我和前夫從大一開始戀愛,感情一直很穩定。畢業那年,我們先是留在北京工作,一段時間后我想回家鄉廈門,恰好他在北京的事業也遭遇瓶頸,于是他主動提出要和我一起回廈門工作。
回到家之后,我們結婚的事就立刻被長輩們提上了日程。身邊所有人都覺得我們結婚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連我們自己都覺得“似乎沒有不結婚的理由”。于是,到底是在感情上認定與這個人共度一生,還是順應大家庭的意愿選擇了結婚,這個問題成了我們多年的心結。
婚后不久,他出軌了。比起出軌本身,他最終應對這件事的方式對我們關系造成的傷害更加深遠——他將問題拋給了我,“如果你覺得可以,我們就繼續在一起,如果你覺得接受不了,我尊重你的選擇。”
那時我還無法想象離婚這件事,精神上我很依賴他,婚后我們也很融洽,衡量之下我決定再一次信任他。
我確實做到了對他的信任,沒有讓“出軌”影響到我們。但后來我們遇到比較大的坎兒的時候,每一次我想與他一起解決問題,他也總是將要不要繼續走下去的“決定權”交給我。我忍不住想,“都可以”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我放手,他就可以無所謂。
我發現我們之間缺失了婚姻里最重要的東西,一種認定彼此的承諾。我發現雖然我們能夠像好朋友一樣融洽相處,我卻走不進他內心的世界,我不知道他對于這段婚姻真正的態度。
我也曾嘗試自我合理化,把這些當做個體表達愛的差異。可是當大的生活矛盾來臨的時候,我不得不清晰地面對那種“不被認定”、“隨時會被拋棄”的恐懼感。

我們婚姻中最后一次矛盾出現的時候,我堅定地將選擇權留給了雙方,不再做那個最終選擇的人。他最終選擇了放棄我們的婚姻。
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完全擺脫這件事對我的影響,但我對婚姻有了更多的敬畏,也對自己的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
對我來說,婚姻一定不能只是“天時地利”由外部推動的結果,它是一個非常成熟、鄭重的承諾。
我們可能會遇到一個合得來的人,在一起很合拍卻不適合結婚,可丟棄了又會覺得可惜。但是人總要學會選擇。要明白選擇背后的意義是對人生的一種擔當:當你選擇與一個人結婚,你就是要盡力認定彼此一起走下去。
與此同時,離婚也不應該被打上“不幸福人生”的標簽。就像一位受訪者說的:“無論你是否選擇結婚/離婚,都不能停止自我發展,要讓自己有給予自己幸福的能力。只有當你有了愛自己、承擔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自由從心地選擇你的婚姻”。
如果你暫時還沒有遇到那個彼此都渴望付出婚姻承諾的人,卻又有著急結婚的愿望,你也可以問問自己,你能否真的接受一段妥協的婚姻?如果它失敗了,你能否不后悔曾經的嘗試,坦然接受離婚?假如這兩個回答都是肯定的,你不妨任性地“犯犯錯誤”,好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但如果你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KY勸你再等等啦~
以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