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商家“非法美顏”農產品,專家:消費者不要過分追求果蔬賣相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4月23日消息,買水果蔬菜時,很多人喜歡選擇“賣相”好的,覺得顏色鮮艷、形狀規(guī)整的質量就好。因此,不少商家對果蔬產品進行“美顏”,將賣相好的產品單獨挑出來,包裝后以更高價格售出。然而,一些黑心商販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用過量的化學藥劑或者違規(guī)的添加劑對果蔬產品進行處理,以此欺騙消費者。
過分追求果蔬產品的“顏值”,真的有必要嗎?果蔬產品是如何保鮮的?“顏值”高的產品還能放心購買嗎?
“高顏值”果蔬備受市場青睞,不少消費者稱愿為“賣相”買單
山東省壽光市古城街道是全國最大的西紅柿生產經營集散地之一,每年可產出26萬噸西紅柿,銷往全國各地。
據古城街道副主任王全榮介紹,現在部分超市對蔬菜品質確實有一定要求,很少允許品相較差的蔬菜直接進入貨架銷售。他們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進行分揀,每個地區(qū)都有不同的分揀標準。“如果不分揀,產品就賣不出去。”王全榮表示,“分揀后剩下的產品由商販賣給小超市,價格差距很大,3、4塊錢的產品只賣1塊錢。”

超市中分揀后的“美顏果蔬”
記者在走訪多家超市售賣點后也發(fā)現,高“顏值”的果蔬產品確實很有市場。
蔬菜連鎖店店員周美榮:對售貨員和顧客來說都方便,一眼就能看中的東西更好賣。
蔬菜連鎖店店員何清紅:產品賣相不同,價格也有區(qū)別,相差兩、三塊吧。因為包裝好的都是挑選好的,品種、質量都好,保鮮時間更長。散裝產品被顧客挑來挑去,損耗較多。
何清紅還告訴記者,年輕人更喜歡買經過包裝的果蔬,購買散裝產品的年長者居多。

超市中分揀后的“美顏果蔬”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高“顏值”的果蔬產品的確更具吸引力。
李先生:方便至上,讓我的消費體驗更好,貴幾塊錢無所謂。
楊女士:散裝的不如單獨包裝的好,單獨包裝的有廠家,質量有保證,價格高一點也能接受。
部分不良商家對農產品“非法美顏”,專家:消費者不要過分追求果蔬“賣相”
由于消費者對于品質追求的不斷提升,近年來“果蔬分揀”應運而生。
然而,有黑心商販動了歪心思,通過非法手段來讓產品顯得更有“顏值”:給西瓜“打針”、給紅毛丹“泡澡”,給山藥“漂白”等頻頻被曝。

“毒紅毛丹”案件,來源:央視網
此前有媒體曝光部分地區(qū)存在“芋頭泡藥”現象:把馬蹄和芋頭去皮后,非法使用焦亞硫酸鈉浸泡,達到漂白防腐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提高售價。
誠然,面對可能買到“賣相”好、售價高、品質較一般的農產品時,消費者確實產生了疑慮。江西的鐘先生稱自己曾買過“賣相”很好的蔬菜,但買回家發(fā)現并不新鮮。胡先生也表示對“非法美顏”果蔬的擔心,“萬一買到藥水浸泡過的蔬菜,我們沒有分辨能力,吃到肚子里面去,身體就搞壞了。”

超市中分揀后的“美顏果蔬”
對此,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消費者追求“賣相”好看的果蔬產品是人之常情。“超市中‘賣相’好的、單獨包裝的果蔬,價格確實貴出不少,似乎就在引導消費者追求好看的產品。”
“但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它們未必是好的。”朱毅指出,“食以安為先,在安全的基礎上追求‘賣相’無可厚非,但如果在犧牲安全、或犧牲部分健康、營養(yǎng)價值的情況追求‘賣相’,就算不得理性的消費。”
朱毅還表示,消費者應盡量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果蔬產品,也不要過分追求產品的賣相。
朱毅:在“美容農產品”中,漂白劑是“違規(guī)大戶”,目前我國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的漂白劑有二氧化硫、亞硫酸鈉、硫磺、二氧化氯等七種。其中硫磺等有明確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殘留量的限制,因為這一類物質有一定毒性,如果不能嚴格控制使用量和殘留量,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原題為:《警惕高顏值果蔬!部分黑心商販打起了“歪主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