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體生物鐘,如何影響乙肝病毒的復制?
文/陳根
晝夜節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內源性計時系統(生物鐘),存在于人體每個細胞和器官中,位于下丘腦前部、視交叉上方的視交叉上核,是調節從進食、睡眠到荷爾蒙分泌各種生命活動的節律的重要生物中心。
晝夜節律大約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控制著身體一系列生物過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謝循環和對病原體的免疫保護。哺乳動物中的晝夜節律信號傳導途徑幾乎存在于每個細胞中,主要受一系列轉錄/翻譯反饋環控制。然而,這個途徑也可能被病毒所利用。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健康問題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2.7億人感染HBV,至少88萬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雖然目前已有治療乙肝的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但因HBV可以在人體肝臟細胞核內形成共價閉合環狀DNA分子(cccDNA)并整合入人體基因組,使其病毒DNA形式能穩定存在。而這也正是HBV能在體內維持長期慢性感染且難以清除的關鍵。
從生物鐘到乙型肝炎病毒,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牛津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就發現,晝夜節律轉錄因子(BMAL1)會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結合。這種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促進了細胞和動物模型中的病毒感染。
其中,晝夜節律因子BMAL1/CLOCK和REV-ERB是肝臟轉錄組的主要調節因子,但它們在HBV復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而研究人員建立了晝夜循環肝細胞模型,并證明REV-ERB直接調節NTCP依賴性乙型肝炎和三角洲病毒顆粒進入。
更重要的是,研究結果顯示,REV-ERB的藥理學活化在體外和人肝嵌合小鼠中抑制HBV感染。其結果表面,BMAL1具有結合HBV基因組并增加病毒啟動子活性的作用。通過REV-ERB配體對BMAL1的藥理學抑制減少了前基因組RNA和從頭顆粒分泌。
也就是說,晝夜節律還在影響乙肝病毒的復制,而該研究為開發新的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重要途徑。這也為深入理解和治療慢性HBV感染的靶向性提供了創新途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