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VB BOOKS:我們一直把書看成是一種媒介

來自法國的RVB BOOKS既是一個獨立的出版機構,也是一個以新的編輯實踐為主題的展覽空間。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出版了近百本書籍。十年的旅程,是一個階段的節點,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受訪:Rémi Faucheux,Matthieu Charon
采寫&編輯:周光源
翻譯:王心妍
Rémi Faucheux和Matthieu Charon,你們好,首先恭喜RVB BOOKS創辦十周年!兩位可否談談這十年來出版的感受?
謝謝你!我們無法相信我們已經在出版行業耕耘10年了,我們認為和所有的藝術家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有趣和令人興奮的事情。能夠成為獨立出版商這個行業的一員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

Rémi Faucheux和Matthieu Charon
回到十年前,最初你們是如何想要成立RVB BOOKS?以及這十年間你們一共做了多少書?
我們一直把書看成是一種媒介,同時,我們也覺得從創作的角度來看,這個出版領域的確是目前最令我們興奮的領域。我們和先鋒藝術界一直有聯系,所以我們很自然地參與到了出版社的建立中來。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出版速度很慢,然而,現在我們已經出版了一百多本書。
你們一般通過什么方式發現攝影師?又是如何與攝影師進行合作的呢?
我們從認識的一些法國藝術家開始,當時我們認為他們應該被更多人看到,因為他們的作品并沒有得到足夠的展示。隨著我們開始參加博覽會和藝術書展,并遇到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因而我們與他們開啟了合作。
至于我們與藝術家的合作,每個出版項目都不一樣,共同點是我們喜歡與藝術家交流和分享想法,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參與了書籍的設計,我們盡一切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使書籍作為對象盡可能地忠實于他們的工作精神,使它不僅僅是一份“報告”,而是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的一種貢獻。
在做Thomas Mailaender的攝影書《Cathedral Cars》時,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你們換過幾次印廠,最終選擇了馬來西亞的印廠,可否談談這本書的制作過程?為什么對一本書如此執著?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想改變過去人們對于兒童讀物的標準,而是使書變為更大的開本,很厚的頁碼以及開放式的裝訂。由于某些原因,我們平時合作的印廠都做不好。我們的一個朋友給了我們這個關于馬來西亞印刷商的信息,我們最終與他合作,最終對效果非常滿意。




Thomas Mailaender《Cathedral Cars》
我們不會說我們很癡迷,我們只是想為藝術家的項目做一本合適的書,當然我們希望它能完美地完成。

與Thomas Mailaender編輯攝影書《Cathedral Cars》
我了解到你們還有一個畫廊,對此你們是如何管理的?以及如何平衡出版和畫廊之間的關系?
我們不會把它稱作是一個畫廊,更偏向于視之為一個空間項目,致力于從印刷物到展覽的全新策劃方式,而不是基于展覽的出版。這是一個預約制的空間,可以與那些對我們的實踐感興趣的人們分享經驗,最重要的是,這也是我們做書的工作室。


KARMA「óscar Monzón」
阿爾勒攝影節在法國歷史悠久,良好的攝影氛圍有助于你們的出版工作嗎?可以和我們聊聊法國的出版業嗎?
很顯然,法國一直是攝影的圣地。但我們得承認在10年還是15年前,是鄰國同行們在出版上的實踐,讓我們汲取到更多靈感。當時我們被英國和荷蘭的出版方式深深吸引,且認為他們對于法國出版商來說遙不可及。
之前法國的出版業對我們來說太傳統了,好在情況有所改變,現在這有很多有趣的出版社,很重要的是,藝術家們也轉變了對書籍的觀念。
在過去十年做書期間,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書籍出版這個領域本身就很特殊,你總是需要去解決資金的緊張,有時候你會感到出版社的發展太緩慢了。這肯定不是一個創業的方向,但在別的層面給予了你很多。
近年,北京和上海都舉辦了屬于這座城市的藝術書展,中國的讀者對藝術書也充滿熱情和期待,你們會考慮以后來參加中國的藝術書展嗎?
這確實是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我們本來準備在2021年和法國藝術家蘇文一起去,但是疫情影響了我們的航班,但可以相信我,只要航線恢復我們就可以去了。我們非常想與新的觀眾分享經驗,分享我們的書,這對我們而言十分重要,也很有啟發性。
2020年你們做了哪些工作?疫情對你們產生了什么影響?
我們決定不再嚴格按照計劃了。我們發行了包括Aladin Borioli的“Hives”, Erwin Wurm的“Self Portrait As 47 Pickles”還有Noemie Goudal的“SOULEVEMENTS”,也推遲發行了一些其他的書,而且我們終于有時間來設計一個新的網站。所以某種程度上,過去一年沒有那么糟糕,但我們迫切希望情況好轉后可以前往中國,遇見新的讀者。
原標題:《RVB BOOKS:我們一直把書看成是一種媒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