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禪茶之源?來新昌,喝下一整個春天

????這是 「最城市THECITY」 深度挖掘的第 2 個城市
常聽人提起“禪茶一味”
我們走這一遭
不過是一時出逃,入山尋春
擔水劈柴,行住坐臥
為一杯苦中有甘的茶罷了
……倏忽一瞬
誠覺這么站在春光里
聽得見內(nèi)心深處最自由的聲音
生活值得欣賞,未來可期
本文預(yù)計閱讀時間:4分鐘(05:10)

四月,漫山盡綠
細雨喚醒了沉睡了整個寒冬的茶芽
一眨眼,我們已經(jīng)過了
屬于春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谷雨
這一次,我們選擇和天姥禪茶
紹興市市級非遺傳承人釋正涵師父同行
在新昌縣的茶園,捕捉春天的尾巴~

1.
在新昌,有18萬人從事著茶產(chǎn)業(yè)
全國最大的龍井茶交易市場
中國茶市也坐落于此
天還沒亮,茶市門口已人頭攢動
這里是新昌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
大小不一的袋子里
裝的都是這個春天的收獲

聽茶農(nóng)們說,茶葉都是昨天采下
炒到天亮帶過來的,帶著溫熱
每家攤位有自己熟識的客人
彼此間心照不宣

老道的茶商看一眼,便知茶葉的品相
中意的就一手茶葉一手錢,干脆利索
受寒潮影響,今年茶葉的產(chǎn)量和品相都不夠好
四五斤鮮茶葉才得一斤干茶
我們一行外來的人,這才明白春茶的矜貴

2.
釋正涵師父向我們提起
古稱“剡中”的新昌
自古便是茶葉之鄉(xiāng)
眼觀之處,茶田郁蔥
1700多年前
種茶、制茶、飲茶、祭茶
已為剡中民間日常之事

東晉著名的高僧支遁
也在這天姥山間過著閑居生活
買山而隱,放鶴養(yǎng)馬
講學論辯,參禪品茶……
這位“身披袈裟的名士”
贊茶葉為“神疏”與“嘉樹”
所到之處,寺必有茶,茶必有禪

東晉高僧支遁被稱為禪茶之祖
飲茶修行之舉
更開了禪茶先河,遠播東瀛
衍生出了后來的“禪茶一味”之說
也被愛茶之人贊為“支公茶風”
如今這獨屬于天姥山的禪茶遺風
以“天姥禪茶”之名
在新昌地區(qū),傳承不絕

3.
新昌天姥山一帶,有千畝茶園
村中的茶農(nóng)們
世代相傳著“朝采即蒸即焙”之法
“晨起采茶,萎凋于簟,清蒸于釜
揉捻于箕,烘焙于籠,朝采暮焙。”

據(jù)說“在龍井茶興起之前
村里很多人都會炒。”
在釋正涵師父的記憶里
村里手工制的茶,長得像擰干了的菜干
“喝了之后竟有一種小時候奶奶家的味道!”
遺憾的是,新昌作為中國禪茶之鄉(xiāng)
關(guān)注當?shù)囟U茶的各路茶人們卻寥寥

現(xiàn)在的“天姥禪茶”制作工藝
源自宋代古籍中天姥山一帶蒸青散茶制法
作為新昌蓮花禪院住持,禪茶文化的研學者
釋正涵師父決心和村中的制茶人
再現(xiàn)歷史上的“天姥禪茶”
千年前的制茶古法細節(jié)眾多
他們只得不斷查古籍一一追溯
圍著蒸籠反復做實驗調(diào)整細節(jié)
還原出了在谷雨時節(jié)制作為佳的“天姥禪茶”

為紀念東晉高僧支遁和竺潛二人
釋正涵師父又將此茶取名“支竺遺風”
有別于清明前才是市場寵兒的龍井茶
依靠復刻的“蒸青”工藝,使得天姥禪茶
春夏秋三季皆可采制,也各有特色
春茶清香、夏茶濃郁、秋茶純冽
每一種都留有不同時氣的痕跡與味道

4.
常見人提起,頗為玄妙的“禪茶一味”
在新昌的茶園、茶市走了一遭
似乎體悟到了些許
不過是都市里,久居格子間的人們
一時出逃,入山尋春
跟著師父采茶,一腳泥巴
擔水劈柴,行住坐臥
為一杯,苦中有甘的茶
倏忽一瞬,誠覺這么站在春光里
聽得見內(nèi)心深處最自由的聲音
生活值得欣賞,未來可期

謝謝耐心的你看到了最后
「最城市THECITY」下期預(yù)告
戲服

視覺 | 雪碧 NN 撰文 | 韭蕉 路邊 編輯 | 路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