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4億單身狗改變中國經濟
原創 胡野原 金角財經

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健身、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不知不覺中,單身文化正成為下一個“快樂星球”,引無數調研機構去研究。
比如就有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單身人數已超2億、我國家庭逐漸呈單身化趨勢、一線城市單身青年4成是“月光族”……
這一系列熱搜霸屏并不是空穴來風。正如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所預言:單身社會正在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那么,當我國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單身貴族”,他們平時都在怎樣生活?單身群體擴大的背后,是否蘊藏著無限的商機呢?

你可能也發現過現在的一個新趨勢:身邊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了。
但你知道現在全國究竟有多少單身的人嗎?
最新的央視報道表明,中國當前有超過2億單身人口。但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國內的單身人士就已經保持在2億以上了。根據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
這是什么概念?
2.4億人,大約等于英國、法國和德國三個國家的人口總和。

圖源:圖蟲創意
這2.4億名單身貴族之中,還有超過7700萬人處于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人。
其實,從2015年開始,一人戶的占比就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單身的人越來越多。
速途研究院曾做過統計,有29.7%的單身青年身處一線城市,還有26.4%的單身人士則散落在新一線城市。寥寥數座城市,就集中了超過一半以上的單身青年們。
那么,大城市是阻擋單身青年們擁有愛情的絆腳石嗎?

圖源:電影《單身男女》
沒這么簡單。
放眼全球,單身也有漸漸變成一種潮流趨勢的跡象。有數據顯示,瑞典的單身人口已占到總人口的51%,美國為45%,日本為32.4%,韓國為23.9%。
而這些國家,無一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較高。
因此,要想理解為什么越來越多人一直單著,離不開從經濟、社會多個角度去探詢。

簡單來概括,至少有三個主要因素,成了破壞廣大單身青年姻緣的罪魁禍首:男女比例失衡、婚育觀念轉變,以及廣為人知的高房價。
民生證券曾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時,中國中國15~49歲男性人數將比同年齡段女性高出3000萬。
換句話說,男性面臨的擇偶壓力比女性更大,即便是全國所有男女都配對完了,仍然會多出來3000萬單身漢,免不了要打光棍。
照此來看,單身女性要找對象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事實與道理之間,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2000-2015年,中國的30歲以上的未婚女性從154萬增加至590萬,其中,研究生學歷女性的未婚占比高達11%。
難道真的是女性學歷越高,就越容易成為七大姑八大姨眼中的“剩女”?
如果簡單將問題歸因于此,那對女性似乎有些不公平了。

日本的單身女性宣言
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讓女性在職場的競爭力大大增強。
根據智聯招聘春節后活躍用戶畫像數據,女性職場人本科以上學歷的占比已經達到55.9%,男性職場人本科以上占比僅46.7%。
在職場上的成功,讓女性的經濟更加獨立的同時,也讓她們時常面臨與男性之間的差異化待遇。
例如,29.6%的女性曾在求職時因為性別原因被用人單位限制,18.2%的女性因照顧家庭被迫放棄事業發展。
家庭和事業之間的矛盾,在許多時候都令女性難以抉擇,而事業上的成功,也令女性婚育觀念改變。
一輩子在經濟上依附于丈夫,將自己變成生育孩子和照料家務的主婦,這樣的人生選擇已經不太能為當代女性所接受。
但在很多時候,女性對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的向往,本質上并沒有變化。唯一的變化,只是不愿意將就了。

演員俞飛鴻對于婚姻的看法
內地演員俞飛鴻曾說,“并沒有那么著急到什么年齡就必須要有一個實際的婚姻。”“哪個更舒適,就處在哪個階段。”
香港演員宣萱也有類似想法,“有合適的就拍拖,沒有就專心工作,不會為了工作不拍拖,也不會為了拍拖而不工作。”
其實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之所以不約而同地有了大體相似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生存需要使然。
物質匱乏的時代,家庭是社會勞動團隊中的基礎單位,家庭成員的分工,讓人們可以共同獲得生存資料,抵御生存風險。本質上說,婚姻的作用是搭伙過日子。

圖源:電影《剩者為王》
而現代社會中,婚姻的這一作用已經越來越小。
《奇葩說》的一期節目里,薛兆豐教授所說,隨著生產水平提高,社會保障越來越完善,人們對家庭的生存依賴,已經大幅度減小。婚姻給予現代人的支撐,已經談不上不可或缺。
如果說家庭一定有什么不可或缺的作用,大約體現在買房的時候。
因為,現在的房價太高了。
自從1998年房改以來,國內房價這些年總體上保持了大幅上漲的態勢,給家庭撫養孩子和為子女結婚購房帶來了很大壓力。
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間,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從1854元/平上漲至8544元。放在一線城市,房價的漲幅更為驚人。
僅僅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時間里,深圳的平均房價就從17000左右,猛漲至75000元以上,整整漲了3倍多。北京的均價也從22000余元,漲到了62000余元,上海的均價則從24000多漲到了58000多。全部都翻了幾倍。
人們買房的壓力日漸增大,此時,婚姻的作用在一起買房的時候就顯露出來。兩個家庭的結合,可以湊出六個錢包,對年輕人來說,是減輕購房壓力的一大方式。
然而,盡管房子越來越貴,事實卻是,單身女性們買房的越來越多了。

當代女性正日漸成為購房主力軍,與男性相比也毫不遜色。
今年3月初,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女性居住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30個重點城市整體女性購房占比從2017年45.60%到2020年47.54%,逐年提升,一路走高。
女性連買房都已經開始靠自己了,婚姻對她們的意義又少了一大塊。
尤其是當下的90后女性,既有買房的意愿,也有買房的實力。

圖源:圖蟲創意
58同城、安居客發布的《2021年女性置業報告》中提到,在女性群體中,21.2%的90后女性能夠自己獨立購房。另外,有82%的女性計劃在5年內置業,近四成女性打算兩年內買房,對于多數未婚女性來說,有超八成20-29歲女性打算購買首套自住房。
有女性買房的考慮是,“沒人能保證婚姻不失敗,‘房子給女人歸屬感’這個沒錯。”
至于人們所認為的愛情或婚姻關系中帶來的陪伴,當下則由寵物代替了。
金角財經調查發現,不少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單身人士養有寵物,不分男女。
這與新聞報道乃至研究機構的調查結果相一致。
飼養寵物的人群中,未婚者多達57%。眾多的單身青年,助推了寵物經濟。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報告,2019年我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024億元。
飼養寵物還具備社交屬性,一些人借助網絡社交平臺,曬出寵物的萌照和短視頻,“擼狗”“貓奴”“鏟屎官”成了網紅詞匯。

圖源:金角財經編輯部小姐姐
寵物之外,針對單身人士的服務,在當前已經變得極為普遍,畢竟,單身人士的需求,也是一個龐大商機。
比如不少商戶,推出了“一人食”的貼心服務。
必勝客的一人食比薩,已經投放在寫字樓的電梯媒體上,家電行業也掀起了一股“迷你”風,小容量、多功能的小家電,生意十分紅火。
金角財經在電商平臺發現,一款一人食小煮鍋有1.2萬人付款。
而工商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184家企業的名稱、經營范圍、產品服務或商標中包含“一人食”。2020年,全國范圍內“一人食”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9家,年增速達82.29%。
人工智能也入局單身經濟。有研究機構統計,2019年,以智能陪聊為賣點的智能音箱市場經歷了爆發式發展,全國出貨量達到4589萬臺,同比增長109.7%。
整個產業鏈似乎都在為單身人士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單身生活更容易。
甚至在網絡上,有人調侃,各方都已經瞄準單身人士,除了愛情。

圖源:電影《單身男女》
而單身青年們也在致力于讓獨居生活更美好。比如在視頻平臺上記錄自己的獨居生活,甚至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潮流。
隨手在B站搜索“獨居生活”,可以看到許多up主都在上傳記錄獨居生活的視頻,播放量還不低,一些視頻的播放量高達百萬。

圖源:bilibili
在這些視頻中,單身青年們普遍呈現出了一種即便自己是單身,仍然能夠把生活過得井井有條并且精致的狀態。
但在單身經濟已經漸成潮流的今天,單身群體的日漸壯大,是否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呢?
事實也并沒有這么樂觀。

單身趨勢,首先影響的就是結婚率和生育率。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來看,2013年是拐點,從這一年開始,結婚人數連續6年下跌。
2018年,全國有1013.9萬對夫妻登記結婚,2019年則只有947.1萬對,少了66.8萬對。2020年,登記結婚的夫妻為813.1萬對,比上年少了112.9萬對。
人們連婚都不想結了,生孩子的就更少了。
此前,《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中提到,中國總和生育率只有1.5,已跌至警戒線。
總和生育率,指的是每個婦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數。一般而言,總和生育率要達到2.1,才是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
也就是說,平均每對夫婦需要生育2.1個孩子,才能保證整體人口水平不會降低。
從歷史和國際經驗看,總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條“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下滑至1.5以下,就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很難恢復過來。

圖源:圖蟲創意
例如隔壁的日本,2020年1月1日,日本國內共有1億2427千萬人口,與前一年相比大約減少50萬。
總人口數減少的背后,是不斷離世的老年人,和越來越少的新生兒。
當前,日本全國超過1/4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2019年的新生兒出生率約為1.36,比1.5的警戒線都低了很多。
2019年12月26日,安倍在談到日本的低生育率危機時說:“現在事態十分嚴重,說是國難也不為過”。
當生育率達不到世代更替水平,整個社會的勞動力人口就會越來越少。
這必然對經濟增長形成拖累,同時加大財政和整個年青一代的負擔。
養老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中國的養老金采取的是“現收現支”模式,這一代人繳納的養老金用于上一代人的養老。
未來一旦年輕人不夠了,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養老金該如何解決,就成了難題。
早在2016年,就有7個省份就已出現當期養老基金收不抵支。到2022年,半數省份養老基金都可能收不抵支。
為解決這一問題,國企收益補貼養老金已經在推進,而養老金中央統籌制度也正落地。

圖源:電視劇《都挺好》
數據顯示,我國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數分別為2.22億、2.11億、1.63億、1.63億。
可以看出,我國90后比80后少了1172萬,00后又比90后少了4700多萬,10后比00后則少了24萬。
這意味著,00后和10后的出生人口,相比80后和90后,整整少了1.03億人。未來20后,相對00后和10后,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
人越來越少之后,唯一的好處,或許就是房價沒有了支撐。
房地產業內有一個經典分析框架“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長遠來看,人口的減少對于房地產來說,是一個滅頂之災。
只是,人類發展至今,并非全為了經濟而生,從經濟角度看待人口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猛烈而殘酷的,但從具體的生活中去看待單身問題,這卻幾乎成為了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這一對矛盾,在短時間內,仍然無法解決。
參考資料:
《90后女生,買房也靠自己了》,燃次元
《中國婚姻報告2021》,澤平宏觀
《“單身經濟”,能量與隱憂共存》,一夫當關
原標題:《2.4億單身狗改變中國經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