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憑啥成職業外交官?拼爹重要,但主要靠自己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于話題#晚清史44#中國近現代史107

曾紀澤
曾紀澤的父親曾國藩,憑借平定太平軍之功,被清廷賜封為一等毅勇侯,這也為曾紀澤提供了以“蔭生”身份進入清廷官僚體系中的機會。因為不用依靠“科舉考試”進入官場,曾紀澤于是有了很多閑暇功夫接觸西學知識。閱報也就自然而然走進了曾紀澤的學習生活之中,而這卻成為其外交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從報刊中汲取西學知識
同治十一年(1872年),父親曾國藩病逝,曾紀澤離京返鄉守喪。丁憂期間,曾紀澤就已經開始閱讀報刊,以獲取西學知識。這件鄉間事情,卻被遠在上海的《申報》報道了出來。雖然《申報》是為了宣傳知識階層閱報的行為,以擴大報紙的銷量,但這也無形中反映出曾紀澤對于西學的渴望。丁憂期間,曾紀澤多次在日記中記錄著閱報活動。

同治時期的《申報》
后來,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爭斗,使得清廷將二人同時召回,并決定派遣曾紀澤和李鳳苞接替二人的職務。于是,曾紀澤被清廷召至北京,準備前往英國任職。曾紀澤在北京時,慈禧曾經兩度召見,曾紀澤也在日記中記錄了這兩次召見。在第二次召見曾紀澤的時候,慈禧問他是否知道威妥瑪(英國外交官,曾任英國駐華公使)的近況,曾紀澤回答道:“夏間見新聞紙,言威妥瑪秋后動身,其后未聞的確信。”可見此時的曾紀澤已經懂得通過報刊獲取外交情報。
在出國任職之前,曾紀澤居住在臺基廠,這里緊挨東交民巷使館區,這使他有了很多機會與在華的西方知識分子接觸,這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丁韙良。

丁韙良
丁韙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字冠西。他熟識漢語和中國方言,曾擔任過京師同文館的總教習,也創辦了介紹西方器物、政治、經濟等內容的刊物《中西聞見錄》。光緒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878年1月13日),曾紀澤前往拜訪了丁韙良,之后從丁韙良那里獲得了《中西聞見錄》。曾紀澤如獲至寶,甚至在前往歐洲的輪船上,還在閱讀《中西聞見錄》。
在沒有接受專業培訓的時代,曾紀澤就通過閱讀報刊獲取西方知識,并借此獲得開展外交事務的基礎。那么曾紀澤又是如何借助報刊成為優秀的職業外交官的呢?這就與他明白報刊所發揮的外交作用有關。

《中西聞見錄》封面
二、一場出迎背后的輿論回擊
曾紀澤出國之后,經歷了一場嚴重的外交輿論。左宗棠用軍事收復新疆之后,清廷派遣“精通洋務”的崇厚于1878年前往俄京圣彼得堡與俄國簽訂條約。彼時的國人期盼崇厚能依靠在新疆的勝仗,維護中國西部的疆土。然而,在俄國人的威逼利誘下,崇厚卻簽訂了極其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簽訂條約之后的崇厚,仍然以收回伊犁城而沾沾自喜,在途經德國之時,竟命令駐德公使李鳳苞當眾跪迎自己。

19世紀的德國
這一事件引起歐洲輿論嘩然,歐洲報紙抨擊中國官員不尊重使臣。曾紀澤從報刊中看到了這一事情。這時又恰逢李鳳苞來英國考察學徒,購買槍炮,于是曾紀澤著朝服專門前往車站迎接李鳳苞。
李鳳苞本告訴曾紀澤無需來迎接自己,但是曾紀澤執意迎接,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鄭重地告訴歐洲人,清廷官員并不是不懂外交準則,不是只知道尊卑有序的落后國家,也告訴歐洲人,李鳳苞是清廷使臣,當應以使臣之禮待之。這是曾紀澤對于歐洲報紙輿論的回擊。
歐洲報紙還發文譏諷李鳳苞購買船炮,是清廷不顧國內空虛而表裝門面之舉。深諳歐洲報刊輿論力量的曾紀澤,隨即遣人函告歐洲報館,“辨明李公親購船炮之說”。為何曾紀澤會如此重視報館呢?因為在曾紀澤成為職業外交官的歷程上,報刊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從報刊中獲取外交情報
到了英國倫敦之后,曾紀澤通過上海文報局閱讀寄來的國內報紙,了解國內的事情。他在日記中就提到過閱讀《申報》《萬國公報》《中外新報》等報刊的事情。他也曾經要求所屬翻譯人員幫其翻譯西方的報刊,然后自己再檢查翻譯一遍,并經常閱讀良久。曾紀澤知道報刊所能提供的情報價值,既然他能從閱讀報刊中學習西方知識學說,那么他也就可以從報刊中獲取西方的活動情報。19世紀中后期的歐洲報界,對于信息的追求,尤其是對政府內幕的追求,已經成了報刊編輯的首要新聞選擇來源,他們并不擔心這些信息會暴露政府的哪些秘聞,反而更愿意將這些秘聞發酵,以博得社會大眾的關注,為自己增加商業收益。而這,也就幫助曾紀澤從西方報刊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情報信息。
比如在與日本駐英公使森有禮探討自己的使俄消息時,曾紀澤就對森有禮說道:“新報有言:俄、倭私約與華為難。”曾紀澤此舉是想勸退森有禮,讓森有禮不要再嘗試打聽曾紀澤出使俄國的一些細則。

森有禮
再比如,在中法圍繞越南進行的戰爭期間,曾紀澤又是綜合歐洲報刊的報道,知曉法國政府已經無力延續“中法戰爭”,因此他請求清廷堅持對法強硬,以維護清廷在越南的權益。曾紀澤上書清廷的函件,甚至都被《申報》報道出來。但是《申報》也知道,曾紀澤無從改變清廷的決定。此時,李鴻章已經做出妥協讓步的決定,不但放棄清廷在越南的權利,拱手讓與法國人,還聽從法國人意見罷免曾紀澤當時兼任的駐法公使職務。

影視劇中的中法戰爭
在那個沒有教材、沒有范例、沒有專業培訓的時代下,曾紀澤通過閱讀報刊,學習西方、了解全球,也了解外交對象國的情報,了解國內局勢,擺脫清廷外交官員“宣威教化”的宗主國大吏形象,逐步成長為一位依靠外交能力與策略,立足于國際外交體系下,適應《萬國公法》的國際對話框架,不卑不亢,以維護國家利益與民族威嚴為己任的職業外交官。而可悲的是清廷軟弱,曾紀澤依然無法將自己的能力施展開來。1890年的春天,曾紀澤抱憾辭世。
文史君說
以曾紀澤為代表的晚清外交官員,在日趨惡化的外交環境下,在沒有經過外交專業實踐的前提下,通過主動閱讀報刊,主動接觸媒介,主動尋找情報,成長為一代外交家。在那個賣國求榮的時代,曾紀澤所做的不是隨波逐流,不是彰顯可笑的“天朝氣質”,而是擲地有聲地在國外捍衛國家與民族尊嚴。
參考文獻
《申報》,上海:申報館。
曾紀澤著,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岳麓書社,2008。
曾紀澤著,劉志慧整理,《曾紀澤日記》(第二冊),中華書局,2013。
(作者:浩然文史·奇濃嘉嘉普大當家)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關注我們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系我們
稿酬優厚


原標題:《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憑啥成了職業外交官?拼爹很重要,但主要靠自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