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粉絲經濟這張營銷王牌,撐起了戶外廣告的半邊天

導語: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粉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生產力”,飯圈文化已是品牌營銷環節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編輯丨戶外廣告參考
圖丨數英網
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粉絲群體的能量難以想象,而粉絲們自發形成的飯圈文化背后的高粘度和組織力的優勢是品牌主們和任何營銷形式所不能忽視的。戶外廣告憑借其獨有的影響力和儀式感,不僅成為品牌營銷過程中搶占粉絲經濟的渠道,同時也成為了粉絲們為偶像應援的平臺之一。
01
利用飯圈文化的戶外廣告案例隨處可見
目前,《創造營2021》和《青春有你》兩檔綜藝正熱播,這兩檔節目的飯圈粉絲,成為了目前社交媒體上最為活躍的群體,也成為了品牌們瞄準的消費群體。例如購買冠名《創造營》的純甄小蠻腰、黑人牙膏等快消品牌,都通過設置打投玩法吸引粉絲群體,一系列的打投過程使品牌縮短了鋪設新產品從試用、偏好提升到持續性購買的路徑。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陪伴飯圈粉絲們追隨偶像和節目的過程中,第一次出現了汽車品牌的身影。
除了節目中的硬廣以外,一汽-大眾也進行了飯圈打投的營銷玩法,最終還會為三期榜單的前三名提供相應的資源,包括《ELLEMEN睿士》雜志大片、決賽日騰訊視頻的開屏廣告,以及上海靜安寺/成都春熙路/杭州武林廣場/蘇州人民路各商圈/深圳/重慶/天津/長春/鄭州各機場大屏共全國九個城市的戶外廣告曝光。除此之外,品牌方還在社交媒體上聯動人氣學員發布營銷物料,和粉絲在線上產生了良好互動。


圖:微博
近年來,汽車品牌在營銷方面大多都通過與偶像合作、明星代言等利用明星背后人氣流量,來引導粉絲群體關注品牌和產品的方式為主。如今隨著流量紅利消失,行業整體競爭壓力變大,汽車品牌要從長線培育用戶和潛在消費者對品牌的興趣和購買意向,從而挖掘更多消費者轉化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飯圈營銷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和方式,再利用線上線下全渠道廣告的投放,提升與粉絲的互動性和品牌的影響力。
以戶外媒體搭配流量明星的營銷組合,是品牌近年來屢試不爽的營銷方式,從銷售轉化和經濟效應來看,這樣的營銷手段確實能建立品牌與粉絲更密切、更深入的關系,實現共贏。去年12月18日,自嗨鍋為和粉絲一起慶祝其代言人虞書欣的生日,策劃了一場“霸總式”生日應援活動,包括包下首爾江南商圈coex mall、上海各大旅游地標建筑、頂級5A寫字樓的戶外廣告,及其他線上平臺的廣告,掀起了粉絲的一場狂歡。

圖:胖鯨頭條
同樣的,在去年12月,特侖蘇官宣易烊千璽為品牌代言人,并在易烊千璽生日前夕,用1000架無人機在深圳夜空完成了這場慶生儀式,畫面高度還原了其人像,效果十分震撼。最終在微博上,#易烊千璽代言特侖蘇#相關話題共產生了3億話題閱讀量以及62萬+討論量。
特侖蘇此次為其代言人生日應援的方式,受到了眾多粉絲對品牌的認可和喜愛,不僅組織統一換上了自己設計的特侖蘇頭像,評論區也表達出了對品牌的喜愛之情,并紛紛曬出自己的下單記錄。此次特侖蘇的營銷案例,找到了“粉絲力-品牌力-偶像力”三者之間的共振點,真正拉近了與粉絲的距離,實現了共贏。


圖:數英網
02
粉絲消費實力不容小覷,
飯圈營銷成品牌王牌
品牌在利用粉絲效應投放戶外廣告的同時,粉絲本身也在花巨資通過購買戶外廣告為自家偶像大量做宣傳應援,其廣告位不僅覆蓋全國各地還蔓延到了紐約、首爾、東京等世界各地。
受到日韓流行文化的影響,加上互聯網及娛樂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內造就了新的“飯圈文化”。為偶像應援則成為粉絲追星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戶外媒體形式不斷多元化,且具備覆蓋廣、觸達率高、影響力大等媒介屬性,不僅能作為表達粉絲愛意的“舞臺”,也能推動偶像宣傳的作用。可以說,明星粉絲應援業務板塊已經成為戶外廣告行業迅猛增長的新生力量,其展現形式也比較多樣,常見的有城市地標廣告、燈光秀、戶外大屏、公交包車廣告、機場廣告、地鐵廣告,還包括電梯廣告等,甚至還延伸出了直升機及熱氣球等新型應援方式。



丁程鑫地標應援廣告


黃明昊公交應援全包車

粉絲包機應援廣告

電梯應援廣告
據了解,粉絲應援背后形成了一條專業的產業鏈,為了讓粉絲更方便支持偶像,一些如“桃叭”、“ Owhat”這類的專門平臺應運而生,不僅提供相應的集資專區,還有應援專區,給粉絲們提供大型應援項目,包括五花八門的戶外廣告項目,搜索欄分為城市、應援類型等,方便粉絲挑選。

圖:現代廣告雜志社
可以說,無論是品牌廣告還是粉絲應援廣告,其背后表現出來的粉絲實力不容小覷。據《2018年中國青年人興趣社交白皮書》顯示,21歲及以下的青年人群體是追星的主力人群,近89%的年輕社交用戶追星,79.6%的人愿意積極為偶像應援打榜或投票,約50.3%的追星族愿意購買偶像代言的產品。通過《青你3》《創營4》節目中粉絲的集資表現就能得以驗證,在限時5小時的活動中,某選手粉絲就集資了340萬元。據相關統計,截至3月30日,創4選手中排在第一的總集資數額超過980萬元,總集資人次為141879,平均每人打投69.62元。

圖:現代廣告雜志社
由此可見,粉絲的氪金能力強勁,粉絲文化背后坐擁的是超級流量,因此,粉絲群體是購買力、流量、自來水效力的集大成者。飯圈粉絲在人群屬性上,大多為年輕人,屬于新一代消費群體,也正是品牌集中火力爭相俘獲的目標人群。在社交等線上平臺,粉絲更是表現出強大的聚集效應和流量號召力,具備較強的出圈可能性和全網關注度。過去因飯圈文化獲利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并大幅提升了品牌的銷售成交轉化率。
飯圈文化的大力盛行,使明星和粉絲已經變成一體化了,據《2019偶像產業及粉絲經濟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追星族超5億,36%追星族表示愿意為愛豆每個月花100-500元,預計2020年,我國偶像市場總規模可高達1000億元。另外據《2020-2026年中國粉絲經濟行業分析與前景趨勢報告》顯示,69.04%的追星族都曾為偶像付費。5億+人群,1000億+市場規模,飯圈經濟的壯大,儼然會成為文娛產業、資本圈以及品牌商們的掘金動力。
03
品牌探索飯圈營銷,
戶外廣告來助力
在這個越來越多細分品類充斥,以及新消費品牌不斷崛起的時代,各大品牌都使出渾身解數只為更多地占領消費者的心智,飯圈粉絲這股強大力量的崛起,就為品牌們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新的營銷方式。在品牌持續探索飯圈營銷的過程中,戶外媒體憑借其獨特優勢,有坐收漁翁之利的可能性,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首先,根植于日常生活場景的戶外廣告的受眾面廣、覆蓋率廣,具有強制觀看性,可以實現高觸達率。廣告形式多樣靈活醒目,可滿足客戶不同需求。隨著線上流量紅利逐漸見頂,戶外媒體成為線下穩定的流量入口,一方面能夠擴大品牌的營銷聲量;另一方面,隨著新的“流量明星”層出不窮,戶外媒體的優勢與粉絲的訴求不謀而合,粉絲群體也需要利用線下的媒介渠道,以此增加偶像的影響力,提升其商業營銷能力。
其次,戶外媒體更符合“Z世代”心智,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82%的Z世代人群會使用線上廣告攔截器避免收看線上廣告,而另有84%的“Z世代”受訪者表示,他們更關注戶外廣告,樂于分享新鮮、有趣的戶外廣告,創造屬于他們這個圈子的社交話題。可以說,戶外廣告這一媒介形式更具吸引力。
新崛起的“Z世代”一定程度上與粉絲群體具有重疊性,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都樂于分享新鮮事物,品牌可以利用戶外媒體結合創新技術和創意內容,打造成一個個“網紅”景點,吸引粉絲前來“打卡”,通過飯圈二次創作,自發轉發分享為品牌帶來二次流量,擴大品牌傳播范圍。也可聯合其他形式的媒體制造“飯圈事件營銷”,進一步吸引粉絲的關注,讓粉絲真正參與到品牌的營銷環節中,提升飯圈粉絲群體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激發潛在用戶的購買力,提高既有消費者的忠誠度。
小結:粉絲群體不斷壯大發展的今天,飯圈文化也逐漸滲透到了各行各業,品牌要想突破營銷瓶頸,占領消費者心智,飯圈營銷無疑是一個新的突破口,畢竟粉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生產力”。戶外廣告由于具備獨特的媒體傳播優勢,為品牌進行飯圈營銷開辟了更多方式,同時也成為粉絲們進行偶像應援的必爭之地。
部分描述參考來源:營銷觀察報(ID:yingxiaogcb)、現代廣告雜志社(ID:maadwx),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張彬斌丨視覺:蔣坤江
審核:呂群、曾海純、李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