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做到“活在此時此刻”,又追求“未來的目標”?
原創(chuàng) KY KnowYourself
策劃、撰文 / 野草、fufu
視覺 / Ivan
插畫 / Always
編輯 / KY主創(chuàng)們
“沒有過去、將來和現(xiàn)在這三種時間,而只有對應于回憶、期望和專注的三重現(xiàn)在。”
——奧古斯丁《懺悔錄》
在昨天的文章發(fā)布后,有些朋友可能仍然對于活在當下究竟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有一些疑惑。
不急,我們馬上進入Q&A思辯環(huán)節(jié),一起感受下什么是活在當下。

1.首先,活在當下不是什么?

答:如果你經(jīng)常開同一輛車,走同一條路回家,你可能經(jīng)歷過“自動駕駛”的精神狀態(tài),你并不需要特別留意四周變化著的環(huán)境,你的身體好像自己就能開車回家(高危行為請勿模仿)。
每個人自動駕駛的狀態(tài)有很多,比如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情緒爆發(fā),并且任由自己的憤怒/痛苦情緒“駕駛”著自己的言行。又比如,在長期的親密關系中,繼續(xù)相處慢慢成了彼此的慣性使然,而雙方都放棄了主動與對方產(chǎn)生聯(lián)結。
在自動駕駛狀態(tài)下,我們是被動的、受掌控的,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咸魚也是一種“自動駕駛”(autopilot)的精神狀態(tài)。咸魚狀態(tài)下,很多人被動接受了生活所有的不如意,并放棄抵抗,任由生活驅趕著自己向前,因此也是一種自動駕駛。
所以活在當下不等于咸魚,它甚至可以說是咸魚的反義詞。


答:你是否有類似的經(jīng)歷?
看電影的時候突然陷入了對前任的懷念,回過神來才發(fā)現(xiàn)電影快要結束了……
想到明年就賺夠錢付房子的首付了,想著搬家的細節(jié)心里美滋滋,突然老板音調(diào)提高了,你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辦公室開會……
我們一不留心就會被過去和未來帶跑。花點時間思考過去和未來對建設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但是,對過去或未來想得不夠多的情況很少見。
通常我們的問題是:過分專注于過去或未來(Ackerman,2018)。
我們對過去和未來的執(zhí)著或缺乏管理,不斷地偷走我們的時間。
活在當下并不是與過去和未來切斷關系的意思,而是減少被動無意識地被過去和未來帶離當下的情況。

我意識到我突然懷念起前任,我現(xiàn)在確實想享受一下過去的回憶。好了,我想ta想夠了,我現(xiàn)在把我的注意力帶回我正在做的事情上。
這是因為,除了當下以外,關于過去與未來的信念與設想,都是我們大腦中的想法——它們都是虛擬的、概念化的,對現(xiàn)實的重構。
對過去和未來的想法也許會讓我們感到安全,因為它們是我們用來構建“我是誰”的重要工具。但是,除了這種工具性的功能以外,很明顯過去和未來本身并沒有現(xiàn)實性。
有一些人一坐下就會給你敘述ta過去如何如何,未來ta將如何如何。如果我們用心觀察并嘗試理解ta們,我們會發(fā)現(xiàn)ta們心中有個空洞,ta們通常很沮喪、不滿或空虛。
事實是,我們不能真的活在過去,或者真的活在未來。過去與未來都在當下發(fā)生,它們只能在當下發(fā)生。
而當我們把每一個當下都用來不斷地選擇重塑過去或設想未來時,我們的當下就被虛擬的概念架空了,我們就沒有當下了。


答:對活在當下的另一種誤解是活在當下等于自我放縱(self-indulgence):“我不管,我馬上就要……我現(xiàn)在就要……因為我要活在當下。”
放飛自我的特點是避免一切需要努力的事情,并用快速且簡易的對抗手段解決問題(Richards, 2013)。
放飛自我是一種戲劇性的、變化激烈的精神狀態(tài),此時我們腦顱內(nèi)的大戲一出又一出,我們放飛自己的行動去追隨這些戲劇。相比之下,活在當下是一種穩(wěn)定的、觀察式的精神狀態(tài)。
活在當下讓我們增加對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的熟悉度。日復一日,我們目睹并了解自己的情緒的戲劇性變化,逐漸減少被它們挾持的次數(shù)和時長(Dixit, 2016)。
活在當下是在工作的時候只工作,打游戲的時候只打游戲,復習的時候只復習……

2.所以,活在當下是什么?
活在當下指的是一種主動地、開放地、有意地關注當下的精神狀態(tài)(Dixit, 2016)。
聽起來是個挺炫酷的技能,而且它能減壓、緩解焦慮、保障睡眠、改善癌癥帶來的情緒干擾等等(Brown & Ryan, 2003)。但棘手的是,缺乏意識訓練的我們,總是在活在當下與其他精神狀態(tài)之間閃爍不定。
那么,如何延長甚至保持活在當下的時刻?如何減少捕捉虛無的時刻?
活在當下時,我們對于自己的注意力握有主動性,并且將最多的關注放在了“此時此刻”上。
通常時候,當我們試圖關注此時此刻,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突然浮現(xiàn)腦海的某段回憶,猛然想起的還沒做完的工作,或是由身邊的事物聯(lián)想到放假游玩計劃……
可以說,想要關注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阻礙,就是腦中有太多的“噪音”試圖攫取我們的注意力,而學會回到當下的關鍵就在于從這些“噪音”當中奪回我們對注意力的控制權。
那么,具體要怎么做呢?以下這些小練習可以幫助大家慢慢找回活在當下的狀態(tài):
1) 允許與當下無關的思緒離開
這個練習來自于接納承諾療法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中咨詢師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否定這些思緒的存在,只是我們有意識地選擇暫時不去沉浸在其中。
2) 抱持好奇心去觀察周遭的世界
環(huán)顧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觸摸到的。用你的感官去認真地感受你所處的世界,像一個從未感受過這個世界的新生兒那樣體驗周遭的一切。

開放地接受一切體驗,我們不需要預設這些體驗的好與壞——有些體驗讓人欣喜,有些體驗讓人皺眉,但所有體驗的總和,就是我們的當下。
3) 允許你的心靈在此時此刻探險,盡管它偶爾閑逛到了別處
我們的心靈有時候仿佛一個叛逆期的孩子,不總愿意停留在此時此刻。時不時地,它可能走進回憶的叢林深處,又或者漫步到了未來的某一刻。
這時候,我們不需要訓斥它的“不聽話”,不妨給它一些時間,在一旁觀察它四處閑逛時的狀態(tài),并慢慢地將它帶回此時此刻。

看到這里,可能還有人要問:我們應該如何活在當下的同時還能夠追求目標呢?
其實,有目標和活在當下是兩個維度的事情。
活在當下是一種主觀的、意識層面的精神狀態(tài),有目標是人生規(guī)劃層面的問題。它們不但不沖突,也許還能相輔相成。
就像跑馬拉松,“有”目標想跑是一方面,“跑”又是另一方面。至于在“跑”的過程中如果陷入瘋狂、沉迷、挫敗等等精神狀態(tài),這是精神狀態(tài)的緯度,不是“有”或“跑”的緯度。
設立目標時,我們自然而然會經(jīng)歷一個“總結過去,計劃未來”的過程。處理好我們與過去、與未來的關系,我們也許能更輕松地讓自己錨在當下。
更具體地,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1.我有哪些經(jīng)驗?哪些教訓?
2.我知道了哪些事物對我來說是我的核心價值?我做什么能保住這些價值?
3.同理,我不想要什么事情再次發(fā)生?如何防止它發(fā)生?
4.我在過去儲備了什么技能、素質(zhì)、能量,我如何在此刻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5.對于未來,哪個愿景和向往是“我”非常想要實現(xiàn)的?
6.有哪些具體的的步驟?(比如:先背好26個字母,然后學100個單詞,然后2000個等等)
7.一共需要多少時間走完這段通向愿景的路?這意味本周、今天、就這個小時,我要完成什么?
以這樣的方式,將過去的經(jīng)驗和相對宏大的愿景錨在此時此刻之上。
活在當下算不上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已經(jīng)活在世界上太久,很容易忘記初次接觸這個世界時的新鮮感。生活中煩擾我們的事很多,要維持恒久不變的活在當下的狀態(tài)會很難。不過,即便拋開先前提到的活在當下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實在的好處,我依舊傾向于回歸當下的生活。
只不過是因為,一生那么短,我想好好體驗一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