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28G內存手機實際可用112G,“公攤面積”合理嗎?
最近,某演員發微博稱自己買了128G內存的手機,但使用時發現,內存只有112G。他進一步追問:“是不是應該收我112G的錢,還是說收128G的錢,是合理的?”
事實上,不僅是手機,一些電子設備也存在著實際存儲空間比標稱“縮水”的問題。一些朋友買電腦硬盤回來后發現,硬盤里明明什么都沒有,但標稱“1T的”硬盤,到手也只有900多G。
電子設備的存儲空間為什么會“縮水”?這屬于質量問題嗎?廠商的“虛標”算不算欺詐?
是什么占據了新手機的儲存空間?
現在各種電子設備的存儲空間越來越大。以手機為例,存儲空間已開始奔向“T級”也就是“千G級”。但由于受到系統軟件和捆綁銷售軟件的占用,消費者拿到手里的機器總比廠商宣稱的存儲空間要小。
一臺手機能正常使用,和電腦一樣,需要裝“系統”。目前,安卓和蘋果的主流手機,系統占據的存儲空間一般會達到5G到10G左右,且每經過一次系統升級,系統占據的存儲空間也會隨之增加。
3C數碼評論員黃浩表示,一部128G手機從出廠到被消費者使用,儲存空間在110G至80G都是正常的。一些高端手機產品擁有了低端手機沒有的公交卡、門禁卡等功能,其手機系統占用的空間也就更多。
對此,部分網友表示有同款疑問,“不得不說,我想問這個問題很久了。”
更多網友則進行了簡單的科普,“系統也會占內存呀。”
一臺在售的手機,官方網站上一般都會有詳盡的存儲空間說明,但是消費者很少會去翻看相關內容,甚至鮮有所聞。于是引起了消費者的“誤會”:是不是廠商對我有所隱瞞,甚至故意欺詐。
黃浩認為,主要還是義務問題,要明確的是,該行為不構成欺詐。但是,電商平臺或是線下銷售人員在消費者購買時,需要盡到一定的提醒義務,切實加強廠商、零售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問題。
硬盤無需系統,為何也“縮水”?
一些變相“縮水”硬盤要提防!
有人買回一塊128G的機械硬盤,連接電腦后驚呼:怎么只有119G呢!
其實,這是算法不同引起的。
硬盤生產廠家對于硬盤容量的計算是:1000byte=1Kb、1000Kb=1Mb、1000Mb=1Gb,128Gb那就是128G。但硬盤接上電腦,操作系統對于容量的計算是:1024byte=1Kb、1024Kb=1Mb、1024Mb=1Gb,那么廠家標稱的128Gb經過換算,就變成了119.2G。
簡單說,就是廠家用的是1000進制,操作系統用的是1024進制計算存儲容量,造成了數據上的偏差。
上述產品的存儲空間“縮水”基本上都是客觀存在且難以避免的,但有一些變相的“縮水”需要提防,比如: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擴容盤”。
擴容盤基本上都是一些山寨或者是偽劣的產品,它其實沒有真的擴容,呈現的是假的容量。
眾所周知,所有的存儲器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存儲芯片,二是控制芯片。有些不法商家會通過收購二手存儲設備,在控制芯片上篡改其容量顯示。比如一個64G的U盤被篡改成128G后,消費者使用時,電腦上雖然顯示128G,但當文件拷到超過60G的時候,就發現無法再寫入了。這種盤其實就是一個虛假標注的盤。
上海消保委:
建議廠商標注手機實際內存
針對手機產品設備存儲空間參數與實際可用空間不相符的問題,4月15日,上海市消保委發布消息表示,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
考慮到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對于手機產品技術、專業術語、參數常識等認知的不對稱,經營者應當及時、真實和明確地解答消費者的疑惑和詢問,甚至建議手機廠商附帶標注該款手機實際可用存儲空間,公示手機內置預裝軟件的數量、種類和大小,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原標題《128G內存手機實際可用112G,“公攤面積”合理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