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巨虧50億,浪姐都救不回來,昔日明星品牌,如今節節敗退
原創 藥糖 投資家
“昔日明星品牌,如今節節敗退?!?/p>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藥糖
如今的消費市場,是得女性者得天下!
而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于是有不少企業專門從服務女性的角度出發,深耕美妝市場,悶聲發大財。
伴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女性對美的追求不再單純局限于美妝領域,逐漸上升至醫美層次,故而有不少醫生跨界美妝,借此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早在30多年前,就有一名醫生嗅到市場商機,跨界美妝領域,創建了一個火遍中國大江南北的明星品牌,并通過借殼方式將該品牌注入上市平臺。
這名醫生就是梁國堅,這個明星品牌就是索芙特。如今,索芙特曾依附的上市平臺摘牌退市,索芙特也在美妝品牌混戰中泯然眾人矣,令人不勝唏噓。

一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A股上市公司天夏智慧卻被兜頭潑下一盆冷水。
近日,天夏智慧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將在4月12日被深交所摘牌,這意味著前身為索芙特的天夏智慧要徹底告別A股了。

提起索芙特的名號,很多年輕人都會一臉懵圈,表示沒聽說過。其實,索芙特曾經是一個風靡全國、走向海外的美妝品牌,也是很多80后的童年記憶。
乍看之下,索芙特這名字挺洋氣的,不熟悉的人還以為是個外國品牌呢。實際上,索芙特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品牌,也是名噪一時的明星品牌。
1988年,正值內陸改革開放十年之際,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女性的愛美之心也悄然復蘇,整形醫生梁國堅從中嗅到商機,決定下海經商。

醫生出身的梁國堅,下海經商也是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做起,創辦了一家索芙特美容保健公司,經營起美容醫院。
在此期間,梁國堅發現不少人有減肥需求,但他們并不適合通過外科手術減肥,于是決定開發出一款大眾適用的減肥產品。
1994年,梁國堅創新性推出了一款索芙特海藻減肥香皂。不開刀不手術,洗洗澡就能減肥,這種好事正中廣大愛美女性的下懷,迅速風靡全國。
索菲特海藻減肥香皂不僅在國內市場大受歡迎,還成功打入海外市場。1995年,索芙特海藻減肥香皂流入日本市場,深受日本消費者追捧。
索芙特品牌從此一炮而紅,創造了以“10塊香皂換一臺索尼電視機”的營銷神話。此后,索芙特又推出了木瓜美白系列產品、瘦臉皂、負離子洗發水、防脫洗發水等爆款產品。
梁國堅還砸下重金打廣告,邀請港臺明星擔任索芙特形象代言人,在熱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表現突出的張柏芝和黃圣依,都曾是索芙特的門面擔當。

押中醫生跨界做美妝、概念營銷等熱點,加上定位精準和注重營銷,索芙特很快成長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美妝品牌,甚至敢與國際大牌叫板。
索芙特曾放出豪言:“2021年將超越歐萊雅中國目標100億;2024年將超越歐萊雅亞太目標600億;2030年將超越歐萊雅全球目標5000億元。”
二
隨著索芙特在美妝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梁國堅將目光轉向了資本市場。
在進軍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梁國堅可謂“步步為營”,展現了驚人的財技。
1999年,梁國堅買入廣西康達集團的一部分股票,成了一名小股東,踏出了收購廣西康達的第一步。
2001年7月,梁國堅以高出凈資產近10倍的價格,收購了廣西康達的所有法人股,目標直指廣西康達的控制權。
隨后,梁國堅將索芙特美容保健公司75%的股權植入上市平臺,逐步完成借殼上市,公司更名為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也從精細化工變更為日用化工。

成功上市的索芙特,成為“中國日化第一股”,一時間風光無限。借助優質的日化資產,索芙特在2006年迎來業績巔峰,年銷售收入達到12.57億元,市值最高達28億元。
可惜好景不長,伴隨國內化妝品市場日益開放,越來越多的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
在此背景下,索芙特的市場地位開始動搖,產品銷量出現下滑,公司業績也受到拖累,從2006年開始持續走衰,一年不如一年。
2008年,索芙特的凈利潤大幅下滑90.25%,僅有757萬元。2009年,索芙特的凈利潤進一步下滑至293萬元,毛利率由60%下降至40%。
此后情況更加雪上加霜,2010年和2011年,索芙特凈利潤分別虧損8600萬元、1.9億元。2012年4月,因連續兩年持續虧損,索芙特收到了退市警告。

重壓之下,索芙特通過轉讓廣西松本清化妝品連鎖有限公司股權獲利1.57億元,退市風險警示得以撤銷,總算保住了上市地位。
不過,當索芙特在虧損與扭虧之間沉浮,當公司倚重的化妝品業務不再具備競爭優勢,梁國堅開始主導索芙特轉型,本來計劃把索芙特拉回正軌,沒想到反而把索芙特徹底推向了深淵。
三
此后多年,索芙特開始頻繁重組,主營業務離日用化工漸行漸遠。
2015年,索芙特豪擲41億元跨界收購杭州天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謀求向智慧城市領域轉型。
彼時,索芙特自身家底已經無法支撐這起收購,為推進交易順利進行,索芙特定增募資41億元。也就是說,索芙特收購天夏科技的錢,都是借來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4年9月,天夏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11.36萬元、9833.83萬元、1.8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38.7萬元、3417.97萬元、5622.4萬元。
按照41億元的交易總價計算,索芙特收購天夏科技100%股權的溢價率高達2891.31%。正是這筆“蛇吞象”式的天價并購,為索芙特的未來埋下一顆巨型地雷。
交易完成后,天夏科技注入上市平臺,索芙特更名為天夏智慧,公司主業由日用化工轉型為智慧城市業務,索芙特所代表的化妝品業務日益邊緣化。
根據收購時簽署的業績承諾,天夏科技承諾2015年至2017年實現的歸屬于索芙特的經審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3.1億元、4.1億元、5.2億元。
化身為天夏智慧的索芙特,轉型初期確實過了幾年好日子。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天夏智慧分別實現營收12.77億元、16.6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6.41%、30.39%。
同一時期,天夏智慧分別實現凈利潤3.31億元、5.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38.8%、73.44%。這樣亮眼的成績,在索芙特的年度財報中已經很長時間沒看到了。
從2018年披露的專項報告來看,天夏科技在2015年至2017年實際業績完成率分別為105.01%、114.53%、100.51%,累計完成率為106.33%。
因為業績完成情況不錯,天夏科技原股東還額外獲得7185.66萬元的獎勵。表面看來,索芙特這次轉型似乎成功了,但業績承諾期剛過,天夏科技突然“變臉”了。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天夏智慧實現營收10.91億元,同比下降34.49%;實現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下降73.72%。
索芙特把天夏科技當成了“下金蛋的鵝”,沒想到天夏科技竟然是一只“黑天鵝”。2019年,天夏智慧凈虧損高達50.73億元,同比暴跌3462.73%。

主要原因是天夏智慧在為當年的天價并購“買單”,當年收購天夏科技形成賬面商譽34億元,上市公司在2019年計提商譽減值超33億元,直接陷入巨虧境地。
進入2020年,天夏智慧的業績更加一蹶不振,最終淪為摘牌退市。天夏智慧在A股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0.25元,公司總市值僅剩2.7億元,相比2015年的最高峰暴跌90%。

四
伴隨天夏智慧的黯然離場,索芙特又被外界憶起,這個曾經在國內首屈一指的美妝品牌,如今已經節節敗退。
實際上,轉型為天夏智慧后,索芙特旗下的化妝品業務被上市公司逐步出清,相關子公司已經變得七零八落。
2016年上半年,天夏智慧出售主營化妝品業務的子公司紅日嬌吻75%股權、索化公司100%股權及其控股子公司陜西集琦51%股權、廣東傳奇100%股權、香港公司100%股權。
同年10月,天夏智慧又出售了參股公司蕙富盈通21.28%的出資份額。同年11月,天夏智慧繼續掛牌出售全資子公司天吻嬌顏100%股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截至2017年底,索芙特品牌所對應的日化業務,已經脫離了天夏智慧的上市體系。
不過,天夏智慧所拋售的日化業務,大多回到了索芙特集團手中。彼時,梁國堅同為上市公司天夏智慧和索芙特集團的實控人,外界仍習慣性地將索芙特與天夏智慧放在一起。
大概是不忍心看到當年賴以起家的日化業務化為烏有,梁國堅才斥資接盤。但在資本市場走了一遭后,再次回到梁國堅手中的索芙特,早已變了模樣。
為賦予品牌新的生機,索芙特曾在2016年一口氣推出超100款新品,其中包括針對年輕肌膚的美白產品“清元”和母嬰護膚品牌“宜護”等,可惜市場反響平平。

近年來,借助于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電商業務和跨境電商如火如荼,多如牛毛的美妝品牌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在國內外品牌混站中,索芙特逐漸失寵。
2019年底,索芙特旗下的索芙特智慧國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承包方式,參與到民族品牌田七牙膏的復產事宜當中。
與索芙特的經歷類似,田七牙膏曾躋身國內牙膏市場前四強,也是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大品牌,后因經營不善陷入破產困境。這樣兩個品牌的結合,并未在市場上掀起浪花。

進入2021年,索芙特集團旗下的索芙特智慧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宣布推新,聚焦洗護領域,重新回歸日化行業。
脫離了天夏智慧的索芙特,又做回了老本行,但國內日化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留給索芙特的機會似乎不多了。
原標題:《巨虧50億,浪姐都救不回來,昔日明星品牌,如今節節敗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