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0全球主要石油企業成績單出爐,快來看看表現如何

有的實現盈利,有的巨額虧損。去年全球同行業績怎么樣?
財報 石油公司 2020年
共4700字|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鐘
文 | 漫天飛雪
連日以來,國內外各主要石油公司紛紛發布2020年財報。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油價下跌,石油需求銳減,國際石油企業無不受到重創。
然而,分析營收狀況會發現,各大石油公司的業績差距巨大,呈現出“冰火兩重”的局面。石油Link統計了已發布財報的18家國內外知名油企,其中,去年盈利和虧損的企業各占到一半,有9家公司虧損,但同時,也有9家公司實現了逆勢盈利。
國外企業出現大規模虧損,市場十分低迷,而國內疫情防控有力,油氣增儲上產持續推進。
國內來看,石油企業普遍盈利。
得益于強有力的疫情防控舉措,“三桶油”及已公布財報的石化油服、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共6家企業均實現盈利,這在2020年的極端條件下實屬不易。
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海油工程漲幅最大,同比增長1200.9%。
其他4家企業均出現凈利潤下滑:中國石化凈利潤降幅超過40%,中國石油和中海油凈利潤降幅均接近60%,而石化油服凈利潤降幅90%以上。
國外來看,國際石油巨頭普遍出現大額虧損。
此次統計的12家國際石油及裝備企業,只有3家(沙特阿美、俄羅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盈利,且凈利潤均出現大幅度下降。
其余9家國際石油巨頭,包括bp、殼牌、埃克森美孚、道達爾、雪佛龍、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哈里伯頓等,均在2020年出現巨額虧損。9家國際石油巨頭2020年凈虧損數額達到千億美元。其中,bp、殼牌、埃克森美孚的虧損額均高達200億美元以上。
2020年各主要石油公司無不受到重創,但綜合各季度財報來看,第四季度也出現好消息,多家企業業績回暖,為整個行業注入了希望,業內普遍對2021年的石油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
而疫情帶來的沖擊,也加快了石油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多家企業紛紛在2020年采取了削減傳統業務開支、制定新的改革計劃、實行戰略重組等部署,未來必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持久影響。
去年各家企業具體業績情況如何?全球同行們都是怎么熬過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01、中國“三桶油”
中國石化

營收:2.11萬億人民幣(約3223億美元),同比下滑28.9%
凈利潤:329億元人民幣(約50億美元),同比下滑42.9%
中國石化營收和凈利潤均下滑,但在2020年極為特殊的形勢下,保持了盈利,全年營收約3213億美元,凈利潤約50億美元,在國內外同行中處于領先位置。
這一年,中國石化上游板塊穩油增氣降本工作成效顯著,成本進一步下降,天然氣儲量大增,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渤海灣盆地取得了一批新發現。而非油業務也實現逆勢增長,利潤大漲15.6%。
中國石油

營收:1.93萬億人民幣(約2948億美元),同比下滑23.2%
凈利潤:190.1億元人民幣(約30億美元),同比下降58.4%
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國石油業績下滑,凈利潤下降幅度接近60%,但總體上保持住了平穩受控運行。
中國石油在財報中表示,其2020年的經營業績好于預期。國內油氣當量產量1409.7百萬桶,同比增長4.8%,天然氣占比繼續提高,達到47.2%,油氣結構進一步優化。勘探與生產業務實現經營利潤230.9億元人民幣。化工業務方面實現經營利潤10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0.0%。
中海油

營收:1553.72億人民幣(約237億美元),同比下滑33.5%
凈利潤:249.56億人民幣(約38億美元),同比下滑59.1%
2020年,中海油凈利潤下滑幅度較大,接近60%,但仍然保持盈利。
我國實施的增儲上產計劃在2020年并未因疫情而中斷,反而持續推進,成果頗豐,尤其是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取得了亮眼成績。中海油2020年儲量產量再創新高,共獲得16個商業發現,包括渤海海域的墾利6-1、渤中13-2兩個億噸級油氣田,南海東部海域的惠州26-6中型油氣田,圭亞那Stabroek區塊的三個新發現等,證實儲量再創歷史新高。
中海油去年通過推進降本增效,成本降至十年新低。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推進,也有效拉動了相關油服裝備產業。
02、國際石油巨頭
沙特阿美

營收:約2048億美元,同比下降30.5%
凈利潤:約490億美元,同比下降44.4%
沙特阿美是國外石油巨頭中,少數幾個在去年實現盈利的企業之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全球原油需求萎縮影響,沙特阿美平均產量大幅下降,2020年其平均原油產量為920萬桶/日,同比下降30%。
財報中稱,由于原油價格低迷、銷量下降,煉油和化工利潤率持續走低,沙特阿美2020年利潤大幅下滑44.4%,但仍實現490億美元的凈利潤,是全球上市公司中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
2020年公司的資本支出同比下降18%至269億美元,但沙特阿美預計,伴隨著2021年石油需求和價格回升,公司預計今年的支出為350億美元。
bp

營收:1835億美元,下滑35.07%
凈虧損:203.5億美元,2019年為盈利40.26億美元
2020年,BP的經營狀況受到疫情猛烈沖擊,營收下滑,全年凈虧損數額超過200億美元,而這也是近10年來BP公司的首次全年虧損。
而與此同時,BP公司也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推動能源轉型。2020年BP宣布,未來10年公司將重塑業務,從專注于生產資源的國際石油公司轉變為專注于提供解決方案的綜合性能源公司。未來10年,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氣日產量計劃將至少減少100萬桶油當量,相當于在2019年的水平上減少40%。
殼牌

營收:1831.96億美元,同比下滑47.97%
凈虧損:216.8億美元,2019年為盈利158.42億美元
殼牌2020年利潤跌至20年來最低,全年凈虧損數額超過200億美元。
2020年,殼牌調整后收益為48.46億美元,同比下滑70.56%,而2019年為164.62億美元。
去年3月,為應對疫情陰云籠罩下的市場環境,殼牌就決定2020年將運營成本削減40億美元,并將資本支出從250億削減至200億美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能源轉型需要,殼牌實行了嚴苛的財務緊縮舉措,籌備大手筆戰略重組。
埃克森美孚

營收:1815.02億美元,同比下降31.5%
凈虧損:224.4億美元,2019年為盈利143.4億美元
2020年,埃克森美孚同樣虧損額度較大,達到了224.4億美元。
這一年埃克森美孚宣布了裁員計劃,未來兩年將在全球范圍內裁減員工約1.4萬名,以進行優化重組,改善公司成本結構。而這既是應對經營壓力的自救手段,也是促進公司經營效率升級的需要。
數據顯示,雖然埃克森美孚近10年員工人數呈逐年減少態勢,但油氣產量保持穩定。新冠疫情和油價暴跌,加速了國際石油巨頭提效升級的步伐。
道達爾

營收:1406.85億美元,同比下降30%
凈虧損:72.42億美元,2019年為盈利112.67億美元
2020年,道達爾制定了削減投資支出、控制成本的計劃,并實施了大規模的資產減記,凈虧損72.42億美元。
在去年全球行業低迷背景下,道達爾是少有的未進行大規模裁員的國際石油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能源公司轉型,道達爾首席執行官Patrick Pouyanne在財報中表示,將在今年向股東提議,將公司更名為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支持公司向碳中和過渡。
雪佛龍

營收:946.92億美元,同比下降35%
凈虧損:55.61億美元,2019年為盈利28.45億美元
相較其他國際石油巨頭,雪佛龍2020年虧損額度相對較少,凈虧損55.61億美元。
這一年,雪佛龍資本支出同比大減35%,出售了阿拉巴契亞地區在內的多項油氣資產,并實行了規模較大的裁員計劃,宣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4500-6000人,削減預算,降低成本,應對疫情期間需求疲軟帶來的油價暴跌沖擊。
相比于一些歐洲石油公司步伐較大的低碳轉型計劃,雪佛龍仍然更為重視其石油主業,2020年收購了美國獨立能源公司來寶能源(Noble Energy),被視為行業抄底的主動舉措。
俄羅斯石油公司

營收:57570億盧布(約760億美元),同比下滑33.6%
凈利潤:1470億盧布(約22億美元),同比下滑79%
俄羅斯石油公司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原油產量排名僅低于中東兩大巨頭沙特阿美和伊拉克國油。2020年俄羅斯石油公司利潤大幅下滑,但仍然實現了一定的盈利。
面對油價下跌,該公司同意削減石油產量。2020年俄石油和天然氣凝析油產量為5.13億噸,同比下降8.6%,其中,俄羅斯石油公司生產1.8億噸。
近日,俄羅斯石油公司提出了一項到2035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計劃,成為俄羅斯第一家做出此類承諾的公司。
盧克石油公司

銷售額:56394億盧布(約740億美元),同比下降28.1%
凈利潤:152億盧布(約1.9億美元),同比下降97.6%
受OPEC+協議影響,盧克石油公司同樣削減了石油產量。由于新冠疫情導致石油和成品油價格下跌及產量下降,盧克石油公司財務業績大幅度下滑,2019年公司利潤6402億盧布,而2020年僅為152億盧布。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

營收:1787億林吉特(約431億美元),同比下滑 25.6%
凈虧損:210億林吉特(約50億美元),2019年為盈利405億林吉特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也在2020年業績虧損,下降幅度較大。但由于第四季度石油價格適度回升,LNG銷量增加,業績有所改善。馬石油在財報中表示,仍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并希望涉足新能源領域。
03、油服工程裝備企業
斯倫貝謝

營收:236億美元,同比減少28.3%
凈虧損:105億美元,2019年凈虧損101億美元
國際油服巨頭斯倫貝謝去年虧損嚴重,前三季度累計虧損額度高達109億美元,尤其在一二季度中,分別虧損了74億美元和34億美元,利潤、營收均創下近年來的新低,業績堪憂。
但第四季度行業開始回暖,斯倫貝謝實現年內首度盈利,全球營收55億美元,利潤3.74億美元。
貝克休斯

營收:207.05億美元,同比減少13.14%
凈虧損:99.4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盈利1.28億美元
貝克休斯去年同樣大額虧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縮減開支,實施了涉及金額18億美元的重組計劃,調整業務規模,并在2019年基礎上削減20%以上凈資本支出。
貝克休斯前三季度虧損高達百億美元,隨著石油市場逐漸復蘇,四季度也實現了扭虧為盈。全年營收207.05億美元,凈虧損99.4億美元。
哈里伯頓

營收:144.45億美元,同比減少36%
凈虧損:29.45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虧損11.31億美元
國際三大油服公司2020年的日子都不好過,哈里伯頓同樣在前三季度經歷了巨額虧損。但其第四季度的業績同樣較為可觀,雖然依舊錄得2.35億美元的虧損,但營收達到了32億美元,超出了業內此前的預期。
石化油服

營收:680.73億人民幣(約103億美元),同比下降2.6%
凈利潤:7897.80萬人民幣(約1205萬美元),同比下降91.4%
石化油服在2020年的艱難環境下實現盈利。
這一年,石化油服全年累計新簽合同額人民幣698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3億元。
2021年,伴隨著新冠疫情遏制及經濟恢復,國際油價回升,油服行業正走出低谷期,日漸向好。在國內市場,“三桶油”實施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將持續加大上游資本支出,利好國內油服市場。
中海油服

營收:289.59億人民幣(約44億美元),同比減少7.0%
凈利潤:27.18億人民幣(約4億美元),同比增長8.0%
2020年在疫情和油價波動疊加壓力影響下,全球油田服務市場受到重創。但得益于國內增儲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大背景,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成果豐碩。
中國海油2020年實現國內海上原油增產240萬噸,占三大石油公司國內增量的80%以上,國內工作量有一定的保證,中海油服也交出了一份在同行中較為亮眼的成績,凈利潤27.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
海油工程

營收:178.63億人民幣(約27億美元),同比增長21.43%
凈利潤:3.63億人民幣(約0.55億美元),同比增長1200.9%
海油工程的凈利潤在全球同行中并不高,但增長速度極快。
海油工程在財報中表示,2020年,海洋油氣工程行業呈現“外冷內暖”局面,境外海洋工程行業受到疫情沖擊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影響,呈現十分低迷態勢。而中國境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海洋油氣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10+1”海上油氣田項目建設使得公司工程量持續增長,建造工作量超過歷史峰值。2020年,公司克服壓力,提前完成“10+1”項目建設,流花16-2油田提前投產,陵水17-2深水項目追回進度并實現進度超前,深水工程建設能力取得明顯進步。
全年累計運行51個項目,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43%,凈利潤也扭虧為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