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紙巾漲價了,二代等著繼承,170億身家不干了
原創 文刀 金融八卦女頻道 收錄于話題#財富人物34個
“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怎么辦?如何讓中順潔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為了得到答案,老鄧總甚至搞出過“死亡演習”。而他的大兒子鄧冠彪,在總裁這個位子上干了兩個月就辭職了。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文刀
二代接班,一件看起來順理成章的事兒,這幾年鬧出了不少幺蛾子。
比如不接班去創業、從電競做到投資的“國民老公”王思聰,再比如不愿接班、只想出道的“華為二公主”姚安娜……
而這兩天,又有一家知名上市公司似乎陷入了二代不接班的繼承困境。
4月12日,中順潔柔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體系,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之一鄧穎忠辭去董事長職務。董事會一致同意選舉劉鵬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

新任董事長劉鵬是“空降”過來的一名金融圈資深人士,公開資料顯示,他曾先后在興業銀行江門分行,興業銀行中山分行擔任行長職務。
中順潔柔總部在廣東中山,與興業銀行中山分行素有業務往來,報道顯示中山分行曾累計為中順潔柔等5家企業注冊債務融資工具46.8億元。
而2019年年報則顯示,“興業全球基金-興業銀行-興全-股票紅利特定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成為中順潔柔新進股東,持股1.02%。
而就在大半個月前,中順潔柔曾發布公告稱,基于對公司未來戰略發展規劃考量,公司總裁鄧冠彪辭任總裁職務,接任者也是“空降”的劉鵬。

要知道,“紙巾大王”老鄧總一開始創業時只有500元啟動資金,辛苦打拼幾十年,才將公司帶到了上市,攢下了這份家業。
因此多年來,老鄧總對于“家族傳承”格外重視,中順潔柔也一直以“家族企業”自居。

但如今在鄧冠彪辭去總裁20天后,老鄧總又辭去了董事長,“家族企業”眼看著就要大權旁落,難道老鄧總后繼無人啦?
1.
/ 不接班的“1.5代”鄧冠彪 /
老鄧總其實不缺繼承人,他有兩個兒子,而今年在總裁這個位子上干了兩個月就辭職的,正是他的大兒子鄧冠彪,也是他曾欽點的“家族企業”接班人。
鄧冠彪出生于1978年,中國國籍,擁有岡比亞共和國永久居留權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鄧穎忠曾提到:
“談及未來,鄧穎忠毫不諱言會讓鄧冠彪繼承董事長職位,至于總經理,他們還會選擇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擔任,以此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鄧冠彪
可見對于大兒子鄧冠彪,老鄧總是寄予了相當大的厚望。
但明明有兩個兒子,為啥老鄧總只說過要讓大兒子來接班當董事長?通過翻閱鄧冠彪的資料,八妹發現或許和他的經歷、性格息息相關。
鄧冠彪的童年就是在老鄧總創業時的作坊、工廠里泡大的,到了中學時代,同齡人還在一心只讀圣賢書,他就已經開始參與家族生意了。
正是這種經歷,讓鄧冠彪認為自己不是傳統的富二代,而是界乎于一代和二代之間,在早些年中山的一檔本地節目采訪中,他自稱是“1.5代”。

另外,鄧冠彪的性格沉穩內斂,因此老鄧總根據他的性格特點,把他送去了日本留學,希望能學習日本企業的長處。
但去留學也并不意味著完全脫離公司,而是有點“停薪留職”的意思。
留學期間,老鄧總還要求秘書凡是有重大決策,一定要聽取他的意見,并把相關文件抄送;還要求他去了解外國市場同行的情況、市場信息、產品品牌等。
這么看來二代留學的日子也不輕松,以至于后來鄧冠彪自己也說過:
“我在日本留學幾年,卻從來沒有在日本游玩過,反而是回國后結婚蜜月旅行才算是有機會到日本游玩!”
當然,從進入公司的歷任職位來看,可以說鄧冠彪一直是順風順水地走在接班人的路上,公開資料顯示:
鄧冠彪曾任中山市中順紙業制造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中順潔柔董事、總經理,2011年至今擔任中順潔柔副董事長,2015年起擔任中順潔柔總經理。
直到今年1月,鄧冠彪出任中順潔柔的總裁,接班接的順理成章,而這也本應是中順潔柔這個“家族企業”二代接班的里程碑事件。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鄧冠彪才干了兩個月就不干了,老鄧總說好的董事長之位也傳給了職業經理人劉鵬。
雖說其中的具體情況難以考證,但被寄予厚望的二代沒有接班,父子二人又先后辭職,中順潔柔算是徹底告別了“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
2.
/“二代”鄧冠杰 /
說完了大兒子鄧冠彪,再來說說老鄧總的小兒子鄧冠杰,他出生于1984年,作為80后二代,和哥哥鄧冠彪有很多不同之處。

▲鄧冠杰
在性格方面,與哥哥的沉穩內斂相反,鄧冠杰個性張揚、思想自由。
因此,老鄧總把他送去了英國留學,據說是希望他學習西方文明,尤其是商業模式及制度設計的經驗。
鄧冠杰留學是在2004年至2007年,而幾乎在同一時間段,他還擔任了中山市中順紙業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
可見老鄧總也沒讓他閑著,應該是經歷了和哥哥當年一樣“停薪留職”情況。
但和自稱“1.5代”的哥哥不同,鄧冠杰心里其實很清楚自己作為“二代”的優勢,也曾在采訪中說過:
“當時畢業的時候,當然還有其他選擇。比如留在英國,可以去做貿易。但是那樣的話,很多背景的優勢就要放棄了。”
因此畢業后面臨工作的選擇時,他選擇了回到了家族企業。
“我決定回國發展時,也認真了解了潔柔的發展狀況。我覺得,潔柔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我也做過自我評估,感覺在這里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所以就選擇抱著創業精神回到中順潔柔。”
畢業后,鄧冠杰歷任公司董事長助理、人力資源部總監、公司董事、公司副總經理等職位,并于2020年6月起擔任公司副董事長。
但從鄧氏兩兄弟的眾多職位變動中也能看出,哥哥鄧冠彪走的升職路徑更像是培養接班人的路子。
此外,鄧冠杰也不反感別人稱呼自己是“富二代”。
“我的人生觀中,對這個詞沒什么感覺。我首先覺得是別人對我的尊稱,他用這些詞是對你的尊重、贊譽。”
種種信息來看,小兒子鄧冠杰既不反感“富二代”這個身份,也很清楚這個身份的背景優勢,并且在去年6月出任了公司副董事長,或許他并不排斥接班。
但至于為什么在大兒子辭任總裁后沒有選小兒子接班,而是“空降”過來一位總裁、董事長,或許只有老鄧總才心知肚明了。
3.
/ 也曾扶上馬、送一程 /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
作為白手起家打拼出來的創一代,老鄧總一直很深謀遠慮,甚至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指著空蕩蕩的辦公桌,對管理層、員工、還有自己的兩個兒子提出過一個問題:
“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怎么辦?如何讓中順潔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為了得到答案,老鄧總甚至搞出過“死亡演習”,說白了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他不上班、不發指示、不接電話,任由公司各級員工各司其職。他的目的很直白:
“我就想看看他們會把公司折騰成什么樣子。”
當時的結果據說還是不錯的,至少在老鄧總回到公司后,發現沒有出啥紕漏,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但老鄧總還是不能把心放進肚子里,“作為一個生意人,難免要坐著飛機滿世界跑。我總是擔心,萬一飛機失事……”
于是就有了老鄧總培養大兒子當接班人的往事,當時他甚至對媒體曾說過:
“如果我真因意外而去,他可以較快地掌控全面工作,公司不至于出亂子。”
雖然鄧冠彪自認是“1.5代”,但其實他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在基層歷練過,一開始就被老鄧總扶上了副總經理的職位。
扶上位還要送一程,短短3年,鄧冠彪在就快速升為總經理;總經理干了一屆后,又轉任公司副董事長,分管投資業務。
而這也是因為投資業務在老鄧總的心里彌足輕重:
“我辦廠30多年,看到太多的企業家因為成功而胡亂投資,最后導致失敗的例子。他管投資,我對他說:‘你只要把投資這一塊給把嚴了,中順就不會垮。’這樣能增強他的責任意識。”
當然,投資業務想做好不容易,必須了解投資的各個環節,包括各種細節。老鄧總也有心通過投資業務給大兒子補補課:
“這樣也迫使他了解公司的基層,學會如何與基層員工相處,補上他以前欠缺的那一課。”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我已經幫他‘奪氣’,而‘奪心’就要看他的個人魅力。”為了讓大兒子順利接班,老鄧總真是費盡了心思。
但結果大家也看見了,這位身負厚望的接班人,當了兩個月總裁就不干了,最后沒有合適接班人的老鄧總,只能找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
當然,這些年老鄧總確實是在推進職業經理人體系,想要走一條 “家族傳遞-引進職業經理人-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模式”的路徑。
比如2006年起在中順有限任職的劉欲武,就曾任中順有限副總經理,中順潔柔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
但職業經理人的路子,目前來看也并不算成功。劉欲武在被老鄧總推上總經理的位子后,于2015年辭任;曾擔任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的張海軍,也于2017年辭職。
這幾年,隨著上市公司的股價、市值走高,老鄧總的身價連續暴漲。在202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身價已高達165億元,力壓木林森創始人孫清煥成為“中山首富”。

而在2021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老鄧總的財富已經高達170億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鄧穎忠、鄧冠彪、鄧冠杰父子三人為中順潔柔的實際控制人,分別持有公司股份38.01%、6.11%、5.82%。
雖然父子三人仍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但鄧氏二兄弟沒有接班家業,想來有再多的身價財富,或許這位注重“家族傳承”的老鄧總,心里也不是個滋味。
參考資料:
《鄧穎忠苦心操刀“傳承大計”》,《生活用紙》2012年第9期;
《中順潔柔鄧穎忠家族的傳承智慧(下篇)》,邦杰家族辦公室;
《【新生代專訪】一個“企二代”的上下溝通技巧-訪中順潔柔副總經理鄧冠杰》,中山商報;
—end—
原標題:《紙巾漲價了,二代等著繼承170億身家不干了,找個行長打工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