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分鐘看電影”遭抵制,“影視解說”的邊界在哪里?
原創 網視互聯編輯部 網視互聯
作者 | 貓叔
“5分鐘帶你看完XX電影”“XX說電影”等劇透型解說一直都是短視頻平臺上的流量大戶。據網視互聯統計,網絡上“電影解說”類自媒體賬號超過了3000個,遍布B站、抖音、快手、優酷等網站,深受影迷歡迎。
但是,“影視解說”類賬號也成為了侵權高發區,開始頻繁被訴。
4月9日,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等15家協會與愛奇藝、騰訊視頻等5家視頻平臺以及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視等50多家影視公司發布關于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共同呼吁廣大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對相關影視作品實施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

事實上,此前谷阿莫“X分鐘看XX電影”就被迪士尼等5家片商指控侵權,“圖解電影”app也曾因圖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被判侵權,法院要求其刪除侵權內容,賠償優酷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
從個體的偶發性維權,到行業的集體抵制,不管是法律還是影視行業,都在進一步明確著影視市場商業化開發和合理使用的邊界。
接下來,所有未取得授權的“影視解說”、鬼畜、混剪、惡搞視頻都應該警醒,并盡量搞清楚,究竟怎樣的“影視解說”算合理使用,怎樣就算侵權。

“影視解說”是否有必要被抵制?
《聯合聲明》稱,大量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權利人授權,將影視作品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引發一系列盜版侵權問題和糾紛,嚴重侵犯影視作品權利人合法權益,甚至損害影視作品的完整性、曲解影視作品內容的主旨原意,影響影視行業的長遠發展,日益破壞影視行業的健康生態。
并指出,對目前網絡上出現的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針對影視內容未經授權內容進行剪輯、搬運、切條、傳播等行為,將發起集中、必要的維權行動。
對于普通網友觀眾來說,這可能多少有點小題大做。
但事實上,“影視解說”視頻播放量巨大,影響力廣泛,已經影響到了正版完整影視劇的播放量。
而且“影視解說”所造成的影響還要更加深遠。很多“影視解說”不僅會劇透,而且還會二次創作,用影視劇的視頻配上自己的旁白,非單純“引用”,而是“重制”。對于影視解說博主來說,這后面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但對于影視產業來說,“影視解說”的盛行,是對影視作品完整性的一次挑釁。
當“5分鐘帶你看完XX電影”大面積流行,觀眾的觀影和追劇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演員的臺詞、動作表情、劇情細節都會被忽略,主創在細微處的努力,都不再被欣賞,而是變得無關緊要。
“影視解說”導致的畸形的觀影習慣,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了內容被呈現的方式,為觀眾提供了一種非常糟糕但又習以為常的觀劇體驗。

“影視解說”的版權邊界在哪里?
很多人認為“影視解說”屬于“二次創作”,所以算不算侵權,一直存在爭議。
事實上,“影視解說”已有相關的維權案例。
此前“圖解電影”app未經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許可,將電視機內容拆分成連續圖集進行解說,且基本涵蓋了劇集的主要畫面和全部情節,優酷將“圖解電影”平臺的運營方深圳市蜀黍科技有限公司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索賠50萬元。
最終,北京互聯網法院認定,“圖解電影”侵害優酷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需賠償優酷經濟損失3萬元。

據了解,“圖解電影”是一款在線圖文電影解說軟件,其官方網站展示的slogan為“十分鐘品位一部好電影,屬于典型的圖片集實質性替代了劇集。
“圖解電影”被判雖然只是個例,但為短視頻解說敲響了警鐘。“圖解電影”的敗訴,也已經預示著法律也在支持被侵權片方。
其實早在2018年3月,廣電總局就已經下發特急文件《進一步規范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明確要求,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
文件明確要求:
1、不得擅自對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目、網絡原創視聽節目作重新剪輯、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
2、不得傳播編輯后篡改原意產生歧義的作品節目片段。
3、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節目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
這意味著,現在網上各種影視的混剪、鬼畜視頻、搞笑配音、N分鐘看完某某片系列面臨嚴打風險。
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也明確規定: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影視劇版權方提起訴訟,各種“二次創作”類的短視頻都將涉嫌侵權。
網視互聯(ID:wxs360)了解到,“影視解說”是否侵權,主要看使用比例和使用部分對原作品市場的影響。
一般僅僅是出于宣傳目的的“電影解說”,且引用比例適當,以預告片、花絮等公開素材為主,一般都不算侵權。或者沒有影響到原作品影視劇的正常播出,大多數情況下,版權方都將不予追究。
而那種將電影的完整情節通過圖片、短視頻等方式傳遞給受眾的“劇透型解說”,如果版權方追究,就已經涉嫌侵權,未來這類型“影視解說”或許將面臨更大的被訴風險。

影視劇版權意識正在覺醒,“搬運工”該歇歇了
自從短視頻平臺崛起,版權問題就一直存在,各平臺用戶隨意轉載、剪輯,抄襲成風,未經許可擅自傳播已成常態,而且很多短視頻甚至用相似的故事、創意和拍攝手法。
因為短視頻“短”,所以大家并不覺得這樣有什么問題,基本上沒有形成版權意識,甚至出現了一種專業的短視頻運營者——“搬運工”。
在短視頻野蠻生長的初期,曾經流行過一句話——我們不生產內容,我們只做內容的搬運工。無數的“搬運工”應運而生,活躍于各大短視頻平臺,有的甚至成為了網紅。
如今,“影視解說”類賬號已有侵權被判案例,這將對于整個行業的版權規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整個影視行業也開始發起呼吁抵制,影視劇的版權將進一步得到重視,那些不把原創者當回事的“搬運工”們,該歇歇了。
“圖解電影”app那張3萬元的罰單,或許不多,但卻是“影視侵權”方面開出的第一張罰單,但可以想象的是,在行業呼吁之下,版權意識覺醒之后,接下來,類似的維權單子將越來越多。
·END·
原標題:《“5分鐘看電影”遭抵制,“影視解說”的邊界在哪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