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菜鳥網絡VS京東物流,“輕”“重”模式的巔峰對決
原創(chuàng) 見聞研究所 華爾街見聞
馬云暗諷京東物流搶了快遞公司飯碗,劉強東明說菜鳥網絡拿走了快遞公司大部分利潤。
菜鳥玩輕資產加盟,京東搞重資產自營,你,更看好哪一個?
見聞研究所本期是直擊IPO系列第四篇——京東物流。每周解剖一家IPO公司,洞察投資先機。
本期主要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菜鳥網絡輕資產加盟模式
第二部分:京東物流重資產自營模式
第三部分:菜鳥“輕”VS京東“重”模式大對決
過去20年,中國電商行業(yè)從萌芽到發(fā)展,直至孕育了阿里巴巴、京東等世界級的電商巨頭。
大量的電商件帶動了物流行業(yè)的飛躍式發(fā)展,物流的發(fā)展也決定了電商的速度上限。
相互依存過程中,阿里和京東分別生下了菜鳥網絡和京東物流。本期視頻就來告訴大家,他們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我們先來談談太極高手馬老師家的菜鳥網絡輕資產模式。
物流這種臟活累活,阿里是不情愿親自干的,他們擅長的是干平臺,別的統(tǒng)統(tǒng)外包。
但2012年的雙11業(yè)績實在優(yōu)秀,日包裹量突破了一億件。商家們還沒來得急慶祝,大批的投訴就先涌來了。
所有快遞都爆倉了。各家網點快遞堆積如山,暴力分揀、配送滯后屢見不鮮。

眼看著物流滯后已經要阻礙電商發(fā)展,馬老師陷入了沉思?怎么辦呢?物流這活不好干呀,絞盡腦汁,外星人終于有了好主意。
2013年,阿里巴巴牽頭,聯(lián)合了郵政、申通、中通等8家快遞公司成立了菜鳥網絡,要打造他的偉大構想——物流生態(tài)圈。
菜鳥網絡自己不送快遞,但宣稱要用技術和數(shù)據(jù)驅動社會化物流資源。
整個體系中,菜鳥是“物流大腦”,通過大數(shù)據(jù)網絡調配所有成員,快遞公司是四肢,承擔了包裹運輸和配送,第三方倉儲網絡是身體,儲存、轉運各種貨物,輔助的即時物流和物流科技公司則幫助整個生態(tài)圈更為高效。

如果你在天貓或者淘寶買件商品,快遞是怎么來到你身邊的呢?大致有4步。
1、商品銷售之前,從工廠提前進入菜鳥云倉待命。
2、商家產生訂單,菜鳥網絡發(fā)出電子面單,通知通達系從菜鳥云倉送到物流網點。
3、通達系快遞員把貨從網點送到菜鳥驛站。
4、系統(tǒng)通知用戶自己把快遞拿回家。
看到沒,從頭到尾,快遞公司都沒有接觸到客戶,也沒碰到數(shù)據(jù),只承擔了最苦最累的跑腿活。
菜鳥云倉也基本是第三方倉儲物流加盟而來,菜鳥網絡吸納大量社會倉儲資源加盟。
為提高物流速度,菜鳥網絡把商家在線下商場的小倉庫也安排的明明白白。
2018年,菜鳥與天貓聯(lián)合推出了準時達服務,你在優(yōu)衣庫買件衣服,不必從外地的倉庫發(fā)貨,直接從距離你最近的商場送過來,當天就能送到,速度非常感動人。不過目前還集中在服裝、美妝等領域,尚未大面積鋪開。
菜鳥能做這一切的原因在于掌握了所有商家的庫存及商品數(shù)據(jù),而對于快遞行業(yè)來說,誰掌握了用戶信息和末端配送,誰就掌握了快遞業(yè)命脈。
本期視頻開頭劉強東的預言非常準確。如今通達系七成以上訂單都來自阿里,命根子被抓的死死的,件越送越多,錢卻越掙越少。
單票價格最能說明這點,自從2013年進入菜鳥體系,幾家桐廬兄弟已經把單票價格干到了1.5元以下。

通達系單票收入不斷下降的同時,菜鳥的營收卻在節(jié)節(jié)攀升。
2019年第一季度,菜鳥網絡物流收入為38.61億元。
2020年同期收入為49.51億元,同比增長28%。
2019年第二季度,菜鳥網絡物流收入為50.5億元
2020年同期收入為77.13億元,同比增長54%

所以錢都讓誰掙了?你明白了吧!
看完菜鳥的輕資產模式,再看下京東物流的重資產自營模式
馬老師不愿意干的臟活、累活,泥腿子出身的大強子也不想干。
但到了2007年,他被趕鴨子上架了。
物流是重資產重投入的行業(yè),劉強東一輪輪融來的錢都大把大把的砸到了物流上,具體怎么砸的,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期視頻。
總之砸了13年之后,京東物流擁有了堪稱地表最強的”地網“,全國幾乎縣縣有倉,超 90%自營訂單可以在 24 小時內送達,比菜鳥要快,菜鳥只要求全國72小時送達。
京東快在他的一體化供應鏈體系,除了末端配送,京東將業(yè)務向上延伸到了商家的倉儲服務,從工廠出來那一刻到最終送到用戶手上,都是京東物流的事兒。
一件京東上買的商品是怎么到你手上的呢?三步,就三步
第一步、商品銷售之前,直接從工廠進京東倉待命。
第二步、訂單產生后京東物流直接從京東倉送到目的地網點
第三步、京東快遞把貨從網點直接送到你家。
兩張圖對比下,京東直營的商品因為有大量的前置倉,從倉庫到網點的速度普遍更快,而且因為送貨上門,比菜鳥又少了最后100米的關鍵一步,菜鳥驛站自取。給用戶的體驗自然更快、更爽。


兩個模式,到底哪個更好呢?
菜鳥“輕”VS京東“重”的對決
1)菜鳥 “輕而彈”
如同淘寶、天貓一樣,菜鳥網絡也是個供應鏈物流的平臺,菜鳥搭個架子,然后將各環(huán)節(jié)需要的企業(yè)嵌入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又不只一個供應商。在大數(shù)據(jù)支持下,根據(jù)需求靈活調控倉儲、配送等各環(huán)節(jié)的供應量。比如雙11加量,淡季減量,性價比更高。
但這“彈”也是雙刃劍,菜鳥自己干了輕巧、高利潤的數(shù)據(jù)活,而把臟活、累活、利潤低的活甩給了其他公司,自然就會引發(fā)隊友的不滿。
2013年12月,中通、申通、圓通、韻達表面臣服菜鳥,背后卻悄咪咪成立了蜂網,準備自己干電子面單,數(shù)據(jù)不交給菜鳥。
2017年,申通、中通、韻達又不聲不響的和順豐一起干了個”豐巢“,直接威脅到了菜鳥驛站的生意。

雖然兩次“叛變”都沒成功,但也說明通達系是不甘愿只干苦力活的,也是有小心思的。
菜鳥外掛多,容易無組織、無紀律,京東就不一樣了,自己家的就是穩(wěn)。
2)京東物流“重且穩(wěn)”
劉強東曾被比喻為最會吃甘蔗的人,意思是他從倉儲到電商到配送一條龍全干了,甘蔗從頭吃到尾。
因為自營,京東物流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絕對的控制,所以京東快遞的服務在各家公司中基本屬于最好的,除了貴,沒毛病。
先不說倉庫、車輛,單說劉強東的幾十萬兄弟養(yǎng)活就不容易。
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總人數(shù)25.9萬,一線員工的福利開支就達到人民幣179億元。而菜鳥員工,總數(shù)還不到5000,能花多少錢。
模式上各有優(yōu)缺,但在增長空間和增速方面,菜鳥網絡明顯優(yōu)于京東。
為什么呢?往下看。
C端物流領域主要靠電商件,阿里集團GMV遠高于京東,所以菜鳥網絡電商件數(shù)量很容易超越京東物流。
B端領域,菜鳥也已經入局。京東物流的外部客戶,部分來源于電商平臺商戶,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yōu)勢,菜鳥還更大,因為阿里商戶數(shù)量更多。

所以京東物流最強大的對手,不是通達系、也不是順豐,而是一個快遞員都沒有的菜鳥網絡。
彼此競爭的過程中,雙方也開始互相學習,越長越像。
如今菜鳥越來越重,開始自建倉儲、中轉體系,興建了多處菜鳥物流園區(qū)。

京東也引入了1400多個第三方云倉,向輕、彈進發(fā),雙方都在尋找彈性與穩(wěn)定的平衡點。兩個模式,單說哪個可能都不是最優(yōu),互相結合才能最好。
馬老師的輕巧靈動和大強子的敦厚壯實,結合之后居然更美。
其實,無論你喜歡菜鳥還是京東物流,兩家對中國物流行業(yè)的速度和科技水平提升都功不可沒,目前全國基本都能做到72小時內甚至2小時內收貨,這方面,就比網購動輒等上兩個星期的歪國仁幸福多了。
不過歪國仁也不用羨慕嫉妒恨,因為菜鳥網絡和京東物流等物流巨頭都早已走出國門,為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物流巨頭在多個國家建設物流樞紐、跨境電商產業(yè)園、海外倉。正在用中國力量為世界提速。
所長正在做解剖中國IPO公司系列,每周一家IPO,讓你了解外表光鮮公司背后真正的經營狀況、值不值得花錢,以及會給每個人帶來什么。
下期我們計劃推出一家可能你每天都刷臉的神秘公司——曠視科技,大家眼中的高、精、尖公司,到底賺不賺錢呢,到時候再揭曉謎底。
原標題:《菜鳥網絡VS京東物流,“輕”“重”模式的巔峰對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