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怎么找到你心目中“最合適的”那個人
原創 吳主任 吳主任

上周又在葉三的會員聊天室里當陪聊嘉賓。有個男生年近30卻未曾有過一段戀愛經歷。也追求過女生,但并未成功。很苦惱哈。
另一個女生則問,是不是要等到最合適的那個人出現才考慮結婚。
如果你不可能喜歡所有人,就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你。
是不是很簡單的,甚至是初級到塵埃里一樣的常識。
但,在現實中你會發現,人經常會忘記這個道理。尤其是在追求異性的時候。
一個男生費盡心思,做了很多回想起來有些令人尷尬的浪漫,忍不住就表白,但失敗了。滋味肯定不好受。然后一定會陷入自我懷疑,是不是我真的很不受歡迎啊,不夠帥?不夠有錢?不夠風趣?是啊,好像都不夠,很沮喪,就陷入了自我否定。再嚴重的大概也會仇恨社會。畢竟這世界似乎并不喜歡自己,那我為什么要喜歡他們。
我們都在乎別人怎么看自己,出門前洗漱打扮,照照鏡子,差不多都是一個思路。至少不會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人際關系到底是什么,人際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看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行動范圍。陌生人之間自然會保持更寬的距離,否則人會很沒安全感。彼此之間保持著距離,指望別人都喜歡自己是不現實的。
如果真的想清楚這一點,那么在追求異性的過程中被拒絕是非常正常的,無論自己覺得付出了多少。沒有人有義務去回報你的付出。
有些人,我猜男人居多吧,可能誤解了“我喜歡你,跟你沒關系”這句話了。這句說的是盡管去付出,因為付出的過程就能帶來滿足感。并且它不局限于男女之愛。但這話有個副作用,導致一些人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動。當然其中可能還抱有“對方或許會被我的執著打動”的僥幸心理。還可能夾雜了一些不甘心,不愿意面對現實。
如果我們希望得到某件東西,那么就得努力讓自己配得上。
配不配得上,誰說了算。在找對象這件事上,當然是對方說了算。外人怎么說都沒有意義。別人的不喜歡如同你的不喜歡。都是自由選擇。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照樣可以一往情深。只不過傷心完了就繼續尋找,找到那個覺得你配得上的。一邊努力提升自己,一邊廣撒網,提高效率。
那么人只要足夠努力,是否一定能找到“最合適的”那個人呢?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
“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多聽兩遍就入戲,文藝作品害死人。什么有些人,任何人一旦錯過就不在了。隔壁老王搬家之后不也沒聯系了嗎。
擇偶的重大誤解源于不同程度的浪漫化。擇偶跟交朋友沒什么本質區別。每個人都孤零零地來到這個世界,不同運氣投胎在不同的家庭和國家,然后因為各種說不清的緣分而相識,其中會跟某個人長久生活在一起組成家庭。
哪兒來的對上眼了就是最合適的那個人呢?從來就沒有。完全沒有。
是因為兩個在一起久了,歷經酸甜苦辣,相處磨合成了那個“最合適的”人。最合適的對象并非天然存在。所以的確存在最合適的人,那是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在人群中確認眼神得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在變化的。學生時代親密無間的好朋友畢業多年變得很陌生了。因為彼此都在自己的生活里發生變化,漸行漸遠了,兩個人在一起也沒什么可聊的。朋友、戀人也躲不過變化。
不必耿耿于懷于別人的拒絕,一定要反復接受必定有人不喜歡自己,正如你自己也在選,而不是閉著眼睛隨機碰。然后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適配更廣,其實也就是有更多選擇的資本。
做到以上這些,找個對象不難吧。但都才剛剛開始,還得花很多的時間和努力以及相當的運氣,讓彼此變成對方眼里最合適的那個人。
封面圖:Jeffrey Smart
原標題:《怎么找到你心目中“最合適的”那個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