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有哪些學術熱詞?
2020年的中國史研究學術重點突出、熱點紛呈。為了量化分析2020年度中國歷史研究中的熱點問題,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特別推出《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學術熱詞分析報告》。以數據為基礎反映中國歷史研究的重點領域,盤點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中出現的學術熱點詞匯,并分析相關詞匯之間的關系,希冀為當前史學研究者提供基礎參考。報告數據分析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思享學術評價團隊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心閔祥鵬教授團隊執(zhí)筆。
統(tǒng)計方法與熱詞概覽
本報告采用科學知識圖譜的研究方法,整理2020年度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所收錄的中國史研究相關論文5740篇,通過文件導入、信息單元抽?。P鍵詞)、建立共現矩陣、利用相似度計算對關系進行標準化處理、統(tǒng)計分析,進行熱點詞匯的可視化呈現。
總體而言,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的熱點時段是明清和民國時期,研究該時期的重要論文發(fā)文數量占據整個中國史研究總量的50%以上。“梁啟超”為2020年度歷史人物最熱詞匯,“抗日戰(zhàn)爭”為年度最熱研究專題,“唯物史觀”為史學理論研究的主要熱詞,“全球史”“歷史書寫”“地方社會”“口述歷史”“民間信仰”“國家認同”“歷史記憶”“社會治理”“文化交流”“文化認同”等是重要的研究視角。歷史文獻研究的最熱詞為“《史記》”,出文文獻研究為“墓志”,區(qū)域研究為“徽州”。

2020年中國歷史學術熱點詞匯圖譜
斷代研究熱詞
就研究時段而言,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仍然保持了“詳近略古”的基本態(tài)勢,漢、唐、宋、明至清的研究熱度逐漸增強,對長期大一統(tǒng)時期的學術關注要遠高于對短期分裂階段的探究。根據統(tǒng)計數據,斷代史關鍵詞熱度依次為:清史、明史、宋史、唐史、漢史、元史、先秦史、魏晉南北朝史、西夏史、金史、遼史、五代史。

2020年中國歷史斷代研究熱詞圖譜
專題研究熱詞
以史為鑒、鑒古知今,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傳統(tǒng)。歷史學者研究的是過去,但關注的是現實與未來。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熱點依然是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回眸。2020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抗日戰(zhàn)爭”是該年度最高頻詞匯,也是歷史學者研究的重點專題,與之相關的“南京大屠殺”“中日關系”“全面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國民政府”“歷史記憶”“歷史書寫”等都是頻頻出現的熱點詞匯。
回顧近年來該專題的相關研究,1995年、2005年、2015年均出現研究熱度的高峰,都有200篇以上的重要論文刊發(fā),而以上年份分別是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站在新的時代的背景下,回顧歷史、反思歷史、總結歷史,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是史學研究永恒的主題。

2020年中國歷史熱詞“抗日戰(zhàn)爭”圖譜
史學理論熱詞
唯物史觀是當前史學研究的主要理論。1920年,李大釗被聘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為學生開設了“唯物史觀”的課程,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啟了唯物史觀在中國傳播的百年歷程,唯物史觀逐漸成為中國歷史研究的主要理論。2020年,恰逢唯物史觀在中國傳播百年,回顧與展望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堅持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歷史問題等成為該年度史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命題。“唯物史觀”也是2020年度史學研究中的熱點詞匯,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史學史”“史學史”“現代性”“全球史”等關聯(lián)性較強。近二十年來,“唯物史觀”的刊文數量一直保持著較為均衡的態(tài)勢,2020年略有提高。從刊文的署名單位來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是該領域主要的研究機構。

2020年中國歷史熱詞“唯物史觀”圖譜
全球史是歷史學研究的重要分支,它以全球的研究視角,打破以區(qū)域、國家、民族等為界限的傳統(tǒng)研究范式。美國學者約翰·麥克尼爾、威廉·麥克尼爾曾以“網絡”視角審視全球文明的進程,在其著作《人類之網》開篇中寫道:“塑造人類歷史的,正是(網絡中)這些信息、事物、發(fā)明的交換與傳播?!?4至15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后,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頻繁。中國歷史發(fā)展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以全球的眼光看待中國,或以中國視角審視世界,將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史學研究的重要視角。近二十年來,“全球史”熱度起起伏伏,也表明全球史的研究方法仍在不斷調整。但自2016年以來,該類論文的刊文數量逐漸穩(wěn)步提升,也表明全球史研究正在逐漸進入新的階段。
歷史文獻研究熱詞
在傳世文獻研究方面,“《史記》”“《左傳》”“《春秋》”“《周禮》”等是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中的重點文獻熱詞。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性著作,《史記》是研究中國古代史與史學理論的重要典籍。一方面與《左傳》《尚書》《周禮》、清華簡等傳世史料或出土史料相互佐證,另一方面也是解讀司馬遷及傳統(tǒng)史論的基本資料。因此,2020年度與“《史記》”相關的關鍵詞,既包括“《左傳》”“《尚書》”“《周禮》”“清華簡”等文獻熱詞,又與“司馬遷”“劉知畿”“章學誠”等史論學者的人物熱詞相關聯(lián)。

2020年中國歷史熱詞“史記”圖譜
在出土文獻研究方面,“墓志”“文書”“清華簡”等是2020年的研究熱點。其中“墓志”是該年度史料挖掘研究的熱點,“墓葬”“瓷器”“壁畫”“圖像”都是與之相關的熱詞,其中“墓志”與“墓葬”的相關性較強。這與近年來基礎建設、房屋拆遷、土地開發(fā)等因素密切相關,大量古墓葬、古遺址、古民居、石刻等被發(fā)現,新出史料為研究的拓展奠定了基礎。
墓志雖然一直是學界研究中關注的重要新史料,但就重要論文發(fā)表而言,每年刊發(fā)數量仍然有限。自2019年開始,“墓志”論文數量明顯上升,2020年成為出土文獻方面的熱點詞匯,更是表明學界對這一材料的重視。出土墓志的時代分期多集中于魏晉隋唐之時,西安、洛陽是新出墓志較多的地區(qū)。2020年度該類論文的研究者多來自陜西師范大學等高?;蚩蒲袡C構,研究者也是充分利用了該地區(qū)新出墓志材料較多的區(qū)位優(yōu)勢。新出史料為學者發(fā)現新問題、更新舊認識提供了重要途徑,也將為中國歷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帶來不竭動力。

2020年中國歷史熱詞“墓志”圖譜
區(qū)域史研究熱詞
在區(qū)域研究方面,“徽州”“絲綢之路”“上?!薄岸鼗汀薄拔鞑亍薄芭_灣”、“新疆”“江南”“西域”“四川”“吐蕃”“北京”“南京”“大運河”“山西”“蘇州”“洛陽”等是2020年中國歷史研究的重點詞匯,區(qū)域熱詞往往與社會治理、城市史、邊疆史等研究專題相關聯(lián)。
其中,“徽州”研究最為突出,涉及“科舉”“鄉(xiāng)村社會”“宗族”“戶籍”“教育”“日常生活”等區(qū)域社會問題。自2009年開始,“徽州”研究的重要論文刊發(fā)數量逐漸增多,一直保持著較為平穩(wěn)的態(tài)勢,至2020年成為區(qū)域史研究的最熱詞匯。這離不開安徽學者對本地文化的重視,2020年半數以上“徽州”研究成果的署名單位都位于安徽,《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更設有“徽學”專欄,連續(xù)刊發(fā)社會史專題、徽商與經濟史專題、宗族研究專題的系列文章。數據顯示,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一直是“徽學”成果產出的主要高校。
敦煌文書被稱為“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古代學術的海洋”。2020年是敦煌藏經洞發(fā)現120周年,也是敦煌學研究歷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敦煌研究同樣是今年的熱點,榮新江教授曾提出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的新增長點,“在于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進行跨學科的研究,采用新的視角,提出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理論,為歷史學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甚至推進新的學科產生?!闭驹谛碌臍v史節(jié)點上,敦煌研究也將再起新篇。

2020年中國歷史熱詞“徽州”圖譜
歷史人物研究熱詞
在歷史人物研究方面,該年度研究的熱點人物依次為“梁啟超”“司馬遷”“康有為”“乾隆”“郭沫若”“陳寅恪”等。2020年度的最熱門人物為“梁啟超”。作為清末民初的歷史見證者,梁啟超學貫中西、文史兼通,不僅是近代“新史學”的奠基者,而且是文學、倫理學的研究者,是近代史、近代文學以及倫理學等多學科研究中必須涉及的重要人物。1901年和1902年,梁啟超先后發(fā)表《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傳統(tǒng)史學,宣揚“新史學”,被稱為“新史學的宣言書”?!靶率穼W”的提出以及唯物史觀的傳播,開啟了中國百年史學研究的變革帷幕。因此,梁啟超與“新史學”“中國史學史”等詞匯密切相關。同時,近年來近代文學與倫理學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階段性成果涌現,如關愛和主持的“期刊史料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陳云度主持的“近現代中國價值觀念史”、徐亞州主持的“倫理學知識體系的當代中國重建”等均涉及梁啟超。
總體而言,“梁啟超”一直是中國史研究的最熱人物之一。近二十年來,有關“梁啟超”研究的刊文高峰出現在2009年至2013年,雖然2020年與之前相比刊文數量有所下降,但其仍是2020年人物研究方面的最熱點。

2020年中國歷史熱詞“梁啟超”圖譜
結語
總之,2020年中國歷史學術熱點詞匯,一方面延續(xù)著史學研究以史為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重要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再回首、再審視。如研究專題熱詞“抗日戰(zhàn)爭”、歷史人物熱詞“梁啟超”、史學理論研究熱詞“唯物史觀”等,都是學者站在新時代的節(jié)點對百年歷史的回顧與思考。另一方面在學術熱詞背后,又堅持著一份學術研究的獨立意識與冷靜思考。2020年度多數學術熱詞并不是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墓志”“《史記》”“徽州”等,雖非社會熱點,卻依然是學者執(zhí)著耕耘與探索的重要領域。通過以上數據分析,2021年中國歷史研究熱詞整體趨勢基本有兩方面的初步判研:一是重大歷史節(jié)點的周年回顧,如“黨史”百年的相關研究、“新史學”的周年回眸等;二是史學核心問題的繼續(xù)探討,如史學研究的主要理論“唯物史觀”、先秦秦漢研究的主要史料“《史記》”、近代史重要人物“梁啟超”、史學研究的重要視角“全球史”等。
編后語
2020年中國歷史學術熱詞分析,是對該年度中國歷史研究內容的初步總結。如同史學研究本身一樣,任何總結都僅僅是對已發(fā)生事件的回顧,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現實的發(fā)展雖源自過往的積淀,但不會完全重演歷史的一幕。史學研究熱點在不斷更新,因此趨勢研判僅基于數據分析,報告也只是與同行分享學術思路,共同討論,僅供參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