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漫游費”已成歷史卻仍在收,央媒:服務商豈可占了便宜還甩鍋
風滿地/微信公眾號“央視網評”
字號
微信公眾號“央視網評”4月12日消息,2017年,手機“長途漫游費”告別了歷史的舞臺。
本以為廣大用戶獲得了“真金白銀”的實惠,卻沒想漫游費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近日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手機的套餐漫游費一直在默默收錢,長達43個月之久。

解鈴還須系鈴人,客服對此回復則稱,如果不是用戶主動取消業務,即使業務已經“不存在”,費用還是會照扣,目前服務商沒有新的業務規則。而對于“業務取消卻仍在收費”的問題,客服人員表示,這是系統問題,無法解決,只能向上級申請處理。
客戶至上,信譽為本。業務取消,服務理應跟上。可服務商卻不主動、不作為,被動等待客戶取消業務才停止收費,占著便宜,還將收費的“鍋”甩給消費者。
如果一時一事如此,還可托詞“疏忽”,但細究之下,此類“停辦卻收費業務”不是個案,一些運營商還有不少“隱蔽扣費”項目,以“影子服務”的方式偷偷扣費。平臺主要利用信息不對稱誤導用戶,這是赤裸裸的“宰割”行為,絕非是服務上億人大企業的應有作為。
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步,“提速降費”是必然趨勢,也是通訊服務商的職責所在。誰的服務好、費用低,消費者心中有數,也會用腳投票。如果一味利用技術優勢、不對等地位忽悠消費者,看似收割了短期利益,實則失去了市場和人心。
對于這種占了便宜還甩鍋的做法,不能僅靠消費者發現問題后投訴。監管部門理當積極作為,針對性地進行整頓清理活動,追究涉事商家責任,重塑行業運營、營銷規則,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原題為《“漫游費”已成歷史,服務商豈可占了便宜還甩鍋?》)
責任編輯:伍智超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