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運動的朋友需警惕:髖關節撞擊綜合征
專家介紹:劉萬軍,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 骨科-關節外科主任醫師,東院關節外科負責人,擅長疾病: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后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感染及術后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
病例介紹
患者張女士,37歲,平時愛好運動,半年前因做拉伸運動后不慎扭傷,出現右髖部及腰背部疼痛,活動時癥狀加重,臥床休息好轉。
3個月前疼痛加重,行走困難,穿脫鞋襪受限,無法自行乘坐公交、出租車,就近醫院手術治療,效果不佳。
為求進一步治療,慕名來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臨港院區關節外科就診,入院檢查:

術前

患者髖關節壓痛,短縮畸形, 雙下肢長度相差2cm。
髖關節活動受限,屈曲15度,伸直0度,內收5度,外展20度,伸直內旋10度,伸直外旋15度。
“4”字試驗陽性。
術前

攝片提示:右髖關節病、髖關節撞擊綜合征可能
科室討論后,劉萬軍主任決定行保髖手術治療,術后患者恢復良好,效果滿意。
術后


專家科普

據劉萬軍介紹,髖關節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兩部分組成,股骨頭的形狀類似圓球,髖臼類似于碗。光滑的股骨頭在髖臼的碗中正常活動,人體可以正常行走,沒有異常。
髖關節撞擊綜合癥就是,由于髖關節發育異常,髖臼緣發生破損(碗的內沿破碎和不光滑)或者股骨頭長出多余骨質(頭變大),造成“頭”和“碗”不匹配而發生的過度磨損。

髖關節撞擊綜合癥損害髖臼的盂唇和相鄰的軟骨,是年輕人髖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年輕人(20-40歲),女性多見,與股骨頭和髖臼的先天發育有關,后天的運動和外傷也可引起病變加重。
髖關節撞擊綜合癥首選保守治療,包括藥物和限制關節活動,進行適當訓練,恢復髖關節肌力平衡。保守治療可暫時緩解疼痛癥狀,并不能消除撞擊因素,因此不能阻止關節退變的進展。

手術治療主要是股骨頭頸成形術,通過去除股骨頭頸部的骨性突起,恢復股骨頭頸的正常形態,維持關節正常功能;還可同時處理可能存在的關節軟骨損傷,清除撕裂的盂唇碎片,并行盂唇成形或縫合術。
專家簡介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劉萬軍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骨科-關節外科主任醫師,臨港院區關節外科負責人
現擔任美國骨創傷骨科學會(OTA)國際會員,亞洲創傷骨科學會(AADO)會員,上海關節外科學組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工程研究會理事,上海市骨關節及運動醫學臨床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關節外科學組膝關節專業組委員,上海市浦東新區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第八屆委員會保膝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創傷骨科雜志》通訊編委。
先后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法國南特醫院和法國圣馬洛醫院骨科進修學習,2010年7月結束了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MGH)近兩年的留學生活回國,在哈佛大學期間主攻各類關節疾病的診治以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回國后繼續從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及骨關節疾病的基礎研究工作,主持上海市關于關節軟骨修復的課題。已在各類骨科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參編醫學專著4部,副主譯譯著2部。多次應邀參加國際會議。主持省級課題1項,主持并完成市級計劃課題6項,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3項,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3項,醫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擅長疾病:
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后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
2、髖膝關節翻修術;
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
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
5、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感染及術后骨折;
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