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會諷刺的人,創造力更高?
原創 管理視野 復旦商業知識 收錄于話題#管理新知48個
本文內容來自,
第6期《管理視野》

諷刺是故意正話反說,或者反話正說,是一種幽默的表達方式。諷刺多少都有否定、輕視、蔑視等意思,難免會破壞人際關系,因此我們常被告誡要盡量避免諷刺。話雖如此,不僅很多藝術家、作家都偏愛諷刺,王爾德就曾說過“諷刺是機智的低端表現,卻也是智力的最高表現”;在工作場所中,諷刺也十分常見。例如,當領導發現下屬在網上消磨時間卻不工作時,諷刺一句:“怎么那么賣力工作喲?”,比起耳提面命:“要認真工作?。 ?,不僅更加巧妙、幽默,也讓人印象深刻。
01_
諷刺的妙處
諷刺除了可能傷感情、妨礙交流,還會有什么認知和行為方面的后果呢?我們認為,不論對于諷刺一方還是被諷刺一方,任何內容的諷刺都會有以往所忽視的益處:對創造力的提升!這是因為構造和理解諷刺都需要進行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一種認知加工方式,它能捕捉事物的概括性和共性的特征,而非偶發和情境化的特征。前面提到的“要認真工作”和“怎么那么賣力工作”是對同一個抽象內容“好自為之”的兩種具體、但截然不同的情境化的表述。對于諷刺一方而言,借助抽象思維,他們可以將具體的“要認真工作”抽象為“好自為之”,之后構建出符合語境的反話“別那么賣力工作”。對于被諷一方而言,通過抽象思維,他們可以從這種明顯和語境相反的表述“怎么那么賣力工作”推理出抽象的“好自為之”,才能領會諷刺者傳達的真正意思:“要認真工作”。如此這般,構建或理解諷刺,都需要進行抽象思維活動來跨越言與意之間的那層“隔膜”。
抽象思維活動能從兩方面激發創造力。第一,具象(concrete)思維下呈現出的是常見的聯系,太過容易獲取,而抽象思維下能得到不同尋常的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第二,通過抽象思維獲取的概括性的、共性的信息,能在很多情境中將具有共性的事物聯系起來,實現一通百通的效果,得到以前所沒能得到的解決方案(例如,鄧克爾蠟燭難題中的盒子如果能被抽象為容器,而非更加具象的裝圖釘的盒子,就能解決蠟燭難題),帶來更多創造行為。
02_
善用諷刺
盡管諷刺能激發創造力,但諷刺也有可能會破壞人際關系。與誠懇的表達相比,不論是惡意的諷刺,還是為了避免尷尬或展現風趣的諷刺,總還是帶有輕蔑意味,會讓諷刺雙方感到一些人際沖突。因而,對于諷刺這把雙刃劍,應如何避免付出在人際關系方面的代價以利用其在創造力方面的益處?

答案是“人際信任”這塊關系質量好壞的試金石。信任是指對對方的意愿或行為抱有正面預期,從而愿意露出自己的“罩門”,承受可能被傷害的風險。誠懇的話語,其意思顯而易見,因此對它的解釋受到信任的影響較??;而在諷刺的對話中,信任對于降低諷刺帶來的沖突感受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當被諷刺者信任對方時,會預設對方的意圖是善意的,便會對對方的諷刺進行更正面的解釋。相應的,面對不信任的人,諷刺一方自然希望他的諷刺被看作想要挑起沖突,而面對自己信任的人,則不會有這種期待。
我們通過四個實驗來檢驗上述核心假設,共使用了兩種諷刺的操縱方法,三種創造力任務來進行三角驗證。
實驗 1
模擬的諷刺。實驗1檢驗是否諷刺增加了沖突感和創造力。我們將112名實驗參與者隨機分配至下述五種實驗情形之一: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誠懇表達,受到誠懇表達,對照組。
參與者首先完成模擬對話任務。被展示一幅圖片之后,參與者需要以圖中人的身份,對另一方說出的話進行回復。在諷刺/誠懇表達情形,參與者寫下頭腦中出現的第一條諷刺/誠懇回復;在受到諷刺/受到誠懇表達情形,參與者想象圖中另一方對他們說了一些諷刺/誠懇的話,并寫下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句回復。在對照組中,參與者寫下他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回復。之后,實驗以遠距離聯想任務(RAT)來測量參與者的創造力水平。參與者被要求找出一個詞,這個詞與給定的三個詞都有說得通的聯系(如“桌子”與“禮儀—圓的—網球”都有關聯)。正確回答的詞組數越多,說明參與者的創造力越強。最后,實驗人員測試了參與者在模擬對話任務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沖突。
結果表明:在表達諷刺和受到諷刺情形中,參與者感受到的沖突和正確完成的RAT任務,都顯著高于在其他三種情形中的感受和表現。
實驗 2
回想的諷刺。實驗2使用回想任務代替模擬對話任務操縱諷刺/誠懇,使用鄧克爾蠟燭難題代替RAT測量創造力。我們招募了107個美國人參與了實驗,并將他們隨機分配到與實驗1同樣的五種實驗情形中去。在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情形中,參與者回想一個自己諷刺他人的事件/他人諷刺自己的事件;在誠懇表達/受到誠懇表達情形中,參與者回想一個自己向他人誠懇表達的事件/他人向自己誠懇表達的事件;對照組的參與者回想最近的一次問路對話。之后,參與者要完成鄧克爾蠟燭難題,即:想出一種辦法,只使用圖中桌上的物品(一根蠟燭、一盒火柴、一盒圖釘),將蠟燭固定在紙板墻上,并不讓蠟油滴在桌上或地板上。
結果表明:相比對照組,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情形中的參與者明顯感覺到更多沖突。相比其他三種情形,在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情形中,參與者明顯更能解決蠟燭難題。
實驗 3
抽象思維為路徑。實驗3檢驗諷刺/受到諷刺是否通過激發抽象思維而提升創造力。為避免有些被試已經提前知道蠟燭難題的答案,作者采用新任務測量創造力。作者招募了114名美國大學的學生參與實驗,并將他們隨機分配到前述的五種實驗情形之中。參與者首先完成與實驗2一樣的諷刺/誠懇回想任務,之后填寫行為認同表(BIF)以評估參與者對日常行為的解釋層次。表中問題是對某一行為(如投票)的兩種描述:具象描述(如投票是在選票上打勾)和抽象描述(如投票是影響選舉)。將越多行為認定在抽象層次,則說明參與者的抽象思維越強。在這之后,參與者要完成一個創造性洞察任務:杯中橄欖難題。他們會看到一張圖片,圖中畫有一個由4根火柴拼成的高腳杯,杯中有一個圓點代表一枚橄欖。參與者需要移動兩根火柴,讓橄欖離開杯子。
結果發現:在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情形中,相比其他三種情形參與者解決杯中橄欖難題的可能性更高。類似的,在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情形中,參與者表現出最高的抽象思維水平。而且抽象思維在諷刺和創造力之間有明顯間接作用。
實驗 4
如何讓諷刺促進創造力但不造成沖突。實驗4檢驗是否信任削弱了諷刺對沖突的激發作用。我們將258美國人隨機分配到以下10種實驗情形之一:2(信任/不信任)×5(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誠懇表達/受到誠懇表達/控制條件)。在信任情形中,參與者回想一個他們最信任/最不信任的人。之后完成與實驗1類似的模擬對話任務來體驗諷刺/誠懇,但參與者要想象與他們剛剛回想的那個人進行對話。然后依然采用和實驗3相同的杯中橄欖任務測量創造力。
結果發現:在信任的情形中,參與者在諷刺/誠懇及控制等五種情形中的沖突感沒有明顯變化,而在不信任情形中,相比其他三種情形,參與者在諷刺表達/受到諷刺表達情形中明顯感受到了更多的沖突。關于創造力的結果與前述實驗結論一致。
管理啟示錄
從人際關系的角度考慮,諷刺不算是一張安全牌,所以我們常常盡量避免諷刺。這篇研究發現,諷刺的效果不輸于大腦活動操,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并且更有創造力。所以,我們不用急著將諷刺打入冷宮,對于信任的對象,不妨適時諷刺一下,活動活動大腦。而對于關系不夠的人,還是不要造次,以免破壞關系。
對于某些職業而言,其工作內容就包含了諷刺,例如脫口秀、相聲等。在相聲表演里損搭檔幾乎是相聲的主要內容,而很少有表演內容是損觀眾的。正如這篇研究所發現,搭檔之間建立了足夠信任,而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缺乏信任,諷刺可能會引發沖突。美劇《摩登家庭》中,老夫少妻夫婦在脫口秀現場,就因為主持人拿他們之間的年齡差開玩笑,而使得“老夫”憤而離場。

所以,對于那些不能避免諷刺的工作而言,建立和諷刺對象之間的信任十分重要。說到這里,也許喜歡和觀眾互動的相聲演員馮鞏的那句“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還有建立信任的功效。因此對于涉及諷刺的工作而言,切莫忘記,先和你的諷刺對象建立信任、搞好關系吧。
□ 原作者/黃黎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助理教授)、Gino Francesca (哈佛大學教授)、Galinsky D. Adam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改寫/王海珍(蘭州大學副教授)
□ 封面圖/Pexels
□ 本文根據《智力的最高表現:諷刺提升諷刺者和被諷刺者的創造力》(The Highest Form of Intelligence: Sarcasm Increases Creativity for Both Expressers and Recipients),《組織行為與人類決策過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5,Vol. 131, pp. 162-177. 改寫。
IFBK 0407 The End
原標題:《會諷刺的人,創造力更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