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事兒|國產球鞋被炒至原價31倍,誰在割消費者韭菜?

原價1499元的鞋子,被炒至48889元,漲幅高達31倍。 央視新聞 圖
“鞋販子炒完阿迪和耐克,現在又把魔爪伸向李寧和安踏。”近日,有網傳截圖顯示,某球鞋App上,參考發售價為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銀白款,僅42碼有貨,且售價高達48889元,漲幅高達31倍。
不少網友抱怨,現在李寧等國產品牌的爆款球鞋溢價極高,一鞋難求。相關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4月6日,球鞋App“得物”在官方微博發布相關情況說明表示,針對網傳圖中涉及的三款球鞋中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已進行下架處理。三款球鞋的價格均為平臺賣家個人設定。
“得物”方面表示,平臺將會增加對賣家異常標價的監測,對賣家標價波動過大的商品,會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一旦發現惡意操控價格的賣家,將進行包括下架商品、封號等在內的嚴肅處理。
炒鞋并非首次引發輿論風波。在國產品牌被鞋販子盯上之前,阿迪、耐克等品牌的爆款也曾被炒至高價,甚至成為一種投資手段。
如何看待炒鞋行為?背后有何種力量推動?多家媒體對此發表評論。
新華網4月5日發表題為《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的評論稱,當前,少數互聯網平臺打著“真假鑒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借機推波助瀾,還有一些平臺為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叭绻驗槌葱瑢е虑蛐瑦酆谜哔I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p>
“如果把這股來勢洶洶的炒鞋風,視為單純的市場現象,那就太‘天真無邪’了?!比嗣窬W4月5日發表的評論《人民財評: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必須狠剎!》中提到,近日,由于一些跨國企業無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友紛紛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仿佛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央視新聞4月5的報道顯示,一位叫馬克的球鞋博主介紹了一份網傳炒鞋操盤路徑圖:球鞋發售后,有大資金入局,也會有散戶收貨;大批量收購、囤貨后再去平臺抬價到足夠收益的價錢出貨。這些類似莊家的人會通過一些社交平臺或專門的球鞋平臺,向他人介紹自己通過炒鞋賺了很多錢,并以“低門檻”為由誘餌使散戶參與。而后通過建群將這些散戶集中起來,用集資的方式抬高價格、操控市場價格。
央視新聞報道稱,專家分析,近年來,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炒品種越來越少,一些民間投機資金盯上了“鞋圈”等過去比較小眾的投資圈。炒鞋圈資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從而形成壟斷、哄抬鞋價,最終形成“割韭菜”的“殺豬盤”。散戶、小販,乃至很多沒有收入的學生就被裹挾其中,成了“活韭菜”。
“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人民網評論稱,一個是欲哭無淚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懷有愛國熱忱的普通網友,本來一腔熱情支持國貨卻被炒鞋客薅羊毛,乃至當“韭菜”割。另一個是經銷商,正如報道所稱,“鞋販子奔向國產品牌,買斷尺碼、配色,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說了算了,和經銷商沒關系,和品牌商更沒關系?!痹僖粋€是國產鞋行業,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比嗣窬W在評論中稱,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

得物發布《情況說明》回應鞋價波動 得物App 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