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集美食紀錄片《下飯菜》將播:慢食簡吃,一碗生活
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不僅是為了果腹,還承載著不同時空中每個平凡個體各自不一的生活觀念。餐桌見三觀,美食題材因其背后的文化底蘊與價值內涵一向深受市場青睞。
最近,云集將來攜手海峽衛視《早餐中國》團隊將聯合推出升級版的全新百集美食紀錄片——《下飯菜》。該系列在延續美食紀錄片熱潮的同時,巧妙地設置了品味百姓餐食趣味的嶄新視角——世間縱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卻往往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小菜最受偏愛。
美食紀錄片《下飯菜》自4月7日起每周三12點在愛奇藝網絡獨播,18:00東南衛視電視首播,4月8日起每周四18:15海峽衛視播出。

《下飯菜》海報
尋味·走入尋常百姓家
著名的美食之都固然令人神往,但五湖四海間每一個角落里的味道都值得人們去探尋;精致的餐館里、出自老練的大廚之手的玉盤珍饈固然色香味俱全,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卻還是尋常百姓家那一盤看似平淡無奇卻足以激發干飯人干飯魂的下飯小菜。
創作團隊秉承“慢食簡吃,一碗生活”的主題,走過云南、福建、湖北、貴州、四川、河南、江西、安徽等多個省份,穿梭于繁華熱鬧的城鎮街道與人煙稀少的鄉村小路之間,出入于農家小院、田間地頭、街邊小攤、漂網漁船。
家喻戶曉的煎帶魚、回鍋肉在與各地人民的口味碰撞時煥發新的生機;獨具特色的羊乳餅夾火腿、紅糟黃花魚訴說著當地的風土人情。制作組一路尋找、四處追問,只為找到那養育一方人家的水土中撫慰人心的家常美味。
在這尋味的旅途中,各省各地人民的飲食習慣、語言特色、休閑時光、生活百態也一并被記錄在畫框之內。白天的文廟公園里,閑來無事的退休干部們對唱情歌;苔菉鎮小港口岸邊,即將登上漁船的漁民端著碗筷大口吃著鴨蛋以求壓制海浪、保得平安;成都彭鎮馬市壩街街邊的小茶館里,民間曲藝人坐在竹椅上唱著四川人的品茶與美食文化。所謂百味人生,便也有這百味中見人生之意。

《下飯菜》劇照
揭秘·探訪美食制作訣竅
據悉,該紀錄片單集時長不過17分鐘,每集介紹2道下飯菜,這樣簡潔小巧的作品卻并不僅僅滿足于簡單地介紹一道菜肴或是借菜品簡淺地表達一種情懷,在映射著美食文化的地域色彩的同時,小而美的《下飯菜》還力求充實豐滿,更是在主線敘事中巧妙地融入了菜肴的制作過程和秘方。
同一方水土、同樣的熱愛,即便如此,不同的人家卻仍對同一道菜肴的魅力有著不同的解讀。菜肴的制作方法雖大體一致,美味的秘訣卻也因人而異。
第一集中,云南鶴慶人最愛羊乳餅夾火腿,有人愛其咸,有人愛其香,有人對蘊含其中的羊膻味情有獨鐘;為煎帶魚配料時,福建苔菉鎮人民有人愛醬油,有人愛蝦油,卻也有人愛白糖混合魚露調制的蘸汁。

《下飯菜》劇照
每到一處,創作團隊都盡力尋找最具代表性的人家去呈現當代人最愛的菜肴。鶴慶的蠶農楊美玉自家養著豬和羊,最是知道如何借助田間的羊奶藤葉子將新鮮的羊奶和自制的火腿點化為美味的羊乳餅加火腿;連江的漁民林秋達深諳優質帶魚的挑選之道,也最會掌握把焦黃的帶魚放在蝦油里“劑”一下的時機。
從擠羊奶到切火腿,從采摘羊奶藤葉子到炮制汁水,從挑帶魚到炸帶魚,從熱油鍋到調料之,從沸點掌握到油溫把控——鏡頭全程記錄了下飯菜制作的每一個步驟、美食元素的每一筆誘人側寫,匯成了這本熱人垂涎的影像版美食圖冊。

《下飯菜》劇照
聆聽·還原做菜人心路歷程
每一道菜肴,都映射著做菜人的人生歷程、人品心性。《下飯菜》如此全面地記錄每道下飯菜的制作流程絕不僅僅是為了強調作品的實用功能,更是為了借助做菜的過程串聯起做飯人的故事,追溯做飯人在過往人生中那一段段看似平淡實則彌足珍貴的心路歷程。
總是小心確保臘肉片和羊乳餅一般大小的楊美玉被導演稱贊——“你做的菜就像藝術品一樣,你家的火都比別人家火好看。”然而,楊美玉的手藝不僅體現在做菜上,也展現在手工拉絲的每一個細節里。她的細心中包含的不僅是對家人的愛心,也有無愧于陌生的蠶絲被買家的良心。
在鏡頭前略顯無措的林秋達在提到如何制作魚丸和煎帶魚時卻是滔滔不絕,侃侃而談。以海鮮為主料的美食不僅是他日常招待朋友請客的拿手好菜,更是包裹著他寧肯少賺一些錢也愿意守在老家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家人的私心與心愿。
下飯菜雖原料質樸卻飽含著做菜人對美食的追求、對家人的守候以及對生活的敬意。生活諸多瑣碎,人們卻總是在不經意間將個人的精神、信念流露于衣食住行之間;人人生而平凡,每個家庭卻都在借助于餐桌上那道普通而又獨特的下飯菜守護著獨屬于自家人的味道和溫暖。
4月7日起,美食紀錄片《下飯菜》飯點開播,喊你吃飯。

《下飯菜》劇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