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在清明,聽見思念的聲音
原創 燃財經工作室 燃次元 收錄于話題#新發現104#互聯網85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曹 楊 杜曉玲 馮曉亭
侯燕婷 謝中秀 郭一夢
編輯 | 趙 磊
清明時節,祭奠先祖,緬懷故人,是我們的傳統習俗。
隨著時代的變化,除了千里歸鄉、焚香掃墓,懷念的方式越來越多。
蘭馨的媽媽是在三年前因病去世的,蘭馨告訴燃財經,媽媽當時走的很突然,至親們都沒能見上她最后一面。因為不想與媽媽斷絕聯系,在給媽媽辦理后事的時候,蘭馨特意將媽媽生前用的手機一起埋在了墓地。
雖然身邊有很多愛自己、關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但有時候,蘭馨就覺得有些心里話只能和媽媽說。每當這時,她就會給媽媽發微信,講述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心中的苦悶。
“大多時候我都會發語音,因為媽媽眼睛不好。”如今談起這些事情,蘭馨從容了很多。因為國家規定陵園祭掃禁燒禁燃,所以這就成了她懷念媽媽最好的方式。“我覺得這樣也挺好,每當打開和媽媽的聊天界面,都覺得她還在,雖然她再也不會給我回消息了。”
新浪微博“逝者如斯夫dead”的賬號,是一個專門為紀念逝去的親人開設的平臺,粉絲可以以投稿或留言的方式在這寄托對親人或朋友的哀思,這個賬號有超58萬人關注。對于許多關注這個賬號的人來說,這個平臺已經不僅僅是樹洞,更是自己懷念故人、寄托情感的地方。
清明雖然重要,但懷念故人這件事,已經不局限于這個固定的節日,而懷念的方式更不只是磕頭燒紙。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一些小伙伴聊了聊他們自己或者身邊人憑吊故人的方式。他們當中,有人把情感化成文字,在字里行間寄托對至親的思念;有人即使不再使用QQ,也依舊會登陸QQ空間,只為看看曾經的友人;還有人在十八年間,用不同的方式祭奠曾經的偶像;當然也有人按照傳統文化的習俗來紀念。
“我知道你們一定會搞個活動紀念我的,但你們知道我是個多酷的男子,別搞得黑黑白白,哭哭啼啼的行嗎,LOW掉渣子了,都給我穿上最帥氣美麗的衣裳,音樂放起,咚次咚次嗨起來,小酒喝起來,用你們的狂歡送我最后一程,酷斃了!”已故歌手趙英俊在他的最后一篇小作文里說。
正如那句“真正的死亡不是死亡,而是被人遺忘”,只要逝去的人們還在我們心里,又何必拘泥于懷念的方式呢。
不想忘記和她的“重逢”
我把夢寫在微博
邦妮 | 30歲 媒體從業者
從2019年9月到現在,她已經離開一年半了,但我感覺她已經走了很久很久。
“度日如年”這個詞,在她離開之后我幾乎每天都在感受,但很多時候,這種情感卻無人可以訴說。一方面我不想把這種比較沉重的情緒再帶給家人,徒增他們的悲痛;另一方面,我更多的時候是在深夜夢到她,醒來之后,也找不到人說。所以我選擇了用文字來記錄。
第一次用文字記錄對她的思念,是在她離開的第十四天,也是那一年中秋佳節的后一天,那是我第一次在夢里見到她。夢里的她告訴我,她其實并沒有離開,于是我緊緊抱住她,感受她的溫度。這時候,睡在我身邊1歲半的孩子一聲啼哭,把我拉回了現實。
可能是不想忘記再次和她“相處”的時光吧,我就養成了用文字記錄夢境的習慣。最開始我是直接寫在手機便簽上,但總擔心哪一天手機突然壞了,這些東西就都沒有了。于是我就想起了多年沒有更新的微博。

時間過去越久,夢見她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但還是會在春節、中秋這種節日,或者某個特定的日子很想她很想她。所以再后來,微博就不只是記錄夢境了,也會抒發情感。當時覺得雖然在微博也和一些好友互相關注了,但大家大多都已經不再更新,所以和朋友圈相比,也不會覺得很尷尬。
3月5日,我看完了《你好,李煥英》。這個電影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看,我知道一旦走進電影院,眼淚可能就停不下來,但最后我還是去看了。
觀影結束后,我在微博寫道:“在一起的29年,沒能給你大富大貴的生活,我也曾經因此自責,但你說過,我一直是你的‘開心果’。看過《李煥英》,我才明白,‘媽媽們’的要求都不多,你們只要‘寶兒們’健康快樂。”
最近一次是在3月14日零點整,我突然很想你,媽媽。
為了給他留言,我一直沒有卸載QQ
百百 | 24歲 媒體從業者
一場事故讓他離開了我們,但我們之間的故事卻從來沒斷過。
2015年的我們還處在青春懵懂的年紀,那是最幸福的時光。剛剛步入大學的我們,對于一切事物都是好奇的,盡管大學的專業并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是能遇到班級里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這可能就是人生的奇妙緣分。
我很幸運,所在的班級氛圍很好,大家其樂融融,沒什么地域之分。剛上大學那年,班長就組織了跨年聚會,同學們在他的家里包餃子、炒菜,各顯神通,那一張張笑臉也都被記錄下來。這也是他空間里為數不多保存的照片。
班長的最后一條更新停留在了2016年2月7日,那時候的他或許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望。但突如其來的車禍打亂了他的人生計劃,也讓我們徹底失去了這個開朗樂觀的男孩。

圖 / 受訪者提供
那是我們準備開學的日子,大家都聚在一起,唯獨少了他。后來我們才了解到,在下雪天的高速公路上,大巴車翻車奪走了這個年輕的生命。一時之間,我們不知該如何是好,班里派了幾個代表,去參加了他的葬禮。
22個人的班級,少了一個人也不完整了。在想他的時候,我們只能點開QQ,給他留言,說一些亂七八槽的事請,像以前一樣跟他吐槽。那會還流行QQ空間留言,我們每個人都在上面發了一句最想跟他說的話,總是希望他還能看到。
到現在他也已經離開我們5年了,但他的QQ空間留言卻從來沒有斷過,有人跟他訴說煩心事,有人依舊對他念念不忘,有人跟他回憶年少輕狂。
最新的那一條就在3月26日,希望他能看到。
給她做專屬網站,保存她年輕的容顏
宋赫 | IT從業者 28歲
大學期間,我暗戀的女生意外離世了,年僅22歲。從高中開始我就暗戀她,卻從未說出口,在我眼里她活潑開朗,萬萬沒想到結局會是這樣。
那年我和她報了同一所大學,后來她談戀愛了,我卻也只能默默祝福。她和男朋友戀愛3年,感情一直很好,在外人眼中,二人感情穩定,已是公認的未來夫妻,結婚也不過是早晚而已。
世事難料,她竟然遭遇了男友出軌。她當時收到了男友和第三者的私密照,第三者公然挑釁她,不斷用極其囂張的言語刺激她,導致她情緒崩潰,最終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臨走前她還給父母留了一些話,說自己很難受、很累,向他們道歉,承認自己不想死,但男友的狠話和冷漠讓她生不如死,只能選擇這樣的方式。
我非常心痛,對她的愛從未說出口,只是默默關注她,現在后悔莫及。想起來也特別惋惜,即將畢業步入社會,暫且不談為社會做出什么貢獻,至少要回報一下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吧,卻因為一時沖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實在是可惜且可悲。

她去世后,我為她做了一個網站。那段時間我覺得世界都是暗淡無光的,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情,像是失去了精神支柱,為了做這個網站,我去她朋友家人那邊要了很多她的照片、視頻,里面都是她從小到大的生活印跡。
這個網站我現在還在維護,每當進去這個網站我都非常心痛,又很悲哀。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經歷。如果當時她堅持下來,活到現在再去回首,一切也不過如此,她會遇到更好的人,也不會有那么大的執念。
我們固然很難忘記過去的人和事,但要永遠對未來充滿信心。向前看,珍惜身邊的人,才是生命的真諦。
愿你在天堂可以遇見真正愛你的人。
每次回到熟悉的場景,就感覺老友還在
老莫 | 32歲 律師
年歲漸長,就會越發珍惜身邊的人,特別是那些年少時便已結識,可以做一輩子的知己好友。我也有過一位可以侃天侃地的老友,但可惜天妒英才,疾病已將他帶走,細想來,今年是他離開人間的第三個年頭。
那日得知吳孟達去世的消息,我從五環外開了近半小時車來到了位于三環的大學學校,因為校園不能讓外人進,我只好在學校北門的馬路牙子上,連抽好幾根煙。惋惜“孟叔星仔”這對最佳搭檔再無同臺拍戲可能的時候,我便想起我身邊的“最佳損友”也已缺位多年。來到學校,也是想走走我們當初最熟悉的校園,懷念一下過往。
他是我大學同學,關系好到被別人說是“基友”。雖然畢業后他選擇出國深造,我們倆見面的次數少得可憐,但雙方只要遇上問題,一則留言或一通電話,即便跨著12小時時差,我們都會立即回應對方,而且每次聊天都長達幾個小時。

我這位老友是一個學術狂,一直也沒發現身體異樣,只是覺得太累。某日突然倒地被送去醫院,他才得知自己患病,而且已經很嚴重了。但他并沒有向我透露問題的嚴重性,只是說身體有些不適,以至于從我得知他患病到他離世,前后不過幾個月時間。想來挺可惜,那時沒有過去陪伴他走一程。
他離世的消息是他家人告訴我的,知道這個消息后,我久久不能平復,甚至還一直給他打電話、發信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事后我去了他當年和我常去的餐館,點了他愛吃的幾個菜和幾瓶啤酒,啤酒有喜力最好,沒有的話其他也行,但一定不能是燕京。
后來我一有空就會回大學學校,在中心教學樓的大教室里坐上半天。因為我們有段時期因各種原因雙雙“斷糧”,就靠在中心教學樓的幾個大教室里撿瓶子度日。那時正值夏天,晚修時候在自習室里喝飲料的學生多,我倆拎著幾個裝垃圾的大黑袋子,就專門在大教室里撿空瓶子。一晚上能撿好幾百個瓶子,賣了能賺幾十塊,不止夠第二天的飯錢,還能買上一包大前門解解煙癮。
在我大學時候,學校北門馬路對面有個桌球館,桌球館旁邊還有個江西菜館,這兩個地方都是我們上大學時最常去的地方。但桌球館早就倒閉了,今年年初我想過去吃飯時發現餐館也倒閉了,好在大學學校永遠都在,有空就去學校周圍轉轉。
就如《尋夢環游記》所講,“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再記得你。”逝者與生者,雖天涯兩隔,但只要還被人記住,肉體的消失便不是死亡。我的兄弟也會一直活在我心里。
祭拜先人,掃墓是一個儀式
文子 | 27歲 教師
又到一年清明時,家里父親三兄弟提前一天就在準備掃墓、祭祀用的物品,盡管村委會為了防火和控制疫情,已經設了路障,勸阻鄉親們不要上山祭拜。“去年就因為疫情沒有去,你小叔說今年還是得去。”我爸對我說。
2019年的時候,我已經工作了兩年,決定回家過清明,跟著我爸上山掃墓。清明前一天,我爸、小叔、大伯準備好“三牲”,即整雞、整魚和豬肉(講究排場的家庭會買整個豬頭),以及潮汕特色食品“粿”。此外就是香火、紙錢和鞭炮。
清明當天,我爸用竹筐裝好東西,用斧頭挑著東西上山。一年沒去的墓地,通常雜草叢生,我爸會用斧頭鋤草、砍樹枝等。
村里家庭的墓地都是多代人聚集的,比如爺爺一代,包括爺爺的兄弟,還有爺爺的爸爸一代,很多人埋葬在一起,很多戶親戚一起去祭拜。在我們家,主要就是父親兄弟三家,一些表兄弟家也會上山來,大家燒紙燒香,按照順序跪拜、祈福。

不過,出嫁的女兒,比如我四個姑姑就不會再回來掃墓,她們參與的將是丈夫那邊家族的儀式。
我小時候也上山掃墓,但長大后記不清了,這一次參與讓我重溫了潮汕的清明儀式。我感覺這個過程,除了祭祀祖先,也包括現實家庭的團聚。一起掃墓的親人,也許每年也就團聚這一次,其他時候可能都不會聯系。
這次掃墓,我本來想紀念我爺爺,但發現爺爺的骨灰其實還寄存在火葬場。原來自從執行火化規定后,骨灰是不能讓家人自行帶回家的,現在不允許自己建墓地了,要不然就是去鎮上規定的地方花上萬塊買個排位,要不就是寄存在火葬場,每年交點錢。
我爸告訴我,如果給親人的骨灰買了排位,清明節可以到骨灰樓,讓管理員把排位拿到門口,然后祭拜一下。
爺爺在世的時候,給過我很多關愛,許多細節都歷歷在目,甚至超越我與父母的感情。在我高中的時候,他因胃癌去世,爾后多年,我因為學業和工作緣故,清明節都沒能回去。我總覺得,我十分懷念他,我想去祭拜他,表達我的感情,但似乎必須通過儀式,他才會知道。
然而現在,我發現儀式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心意,我相信只要我時時記掛著爺爺,他總會知道的。
每當想你的時候,就唱你的歌、看你的電影
Leslie Liu丨廣告從業者 28歲
我是廣州人,離香港比較近。以前每年4月1日,都會前往中環文華酒店,為哥哥獻上一束花,告訴他還有人記得他。這兩年,因為疫情和香港局勢的原因,就沒去了。去年是和朋友一起,租了一間影廳,看哥哥生前的影像。
我最開始喜歡張國榮,就是因為《霸王別姬》,這么多年翻來覆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但每看一遍,“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那個瘋魔又執著的程蝶衣還是會令人哀惜。
今年,哥哥生前的經紀人陳淑芳,邀請許冠杰、李克勤、張智霖、莫文蔚舉辦了《想你·張國榮》音樂會。本來我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是別人重唱哥哥的歌,但我還是和朋友租了一間私人影院一起看QQ音樂的音樂會直播。沒想到,前奏響起,哥哥的臉投射在維多利亞港的大樓上,似乎又有了回到哥哥演唱會現場的感覺,我又開始眼淺了。

圖 / 豆瓣
我是在初中才成為哥哥的粉絲。因為廣東人本來就聽粵語歌比較多,比如《Monica》連我奶奶都知道,所以張國榮的歌我也聽得比較多,當然還有《霸王別姬》、《胭脂扣》這種經典的影視作品。
成為哥哥的粉絲,用現在追星的話術來說,可能是“始于作品,陷于人格魅力”。張國榮的作品自然是非常優秀的,它們能給人很大的力量,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成為粉絲也跟哥哥的人格魅力有關。比如他對作品十分用心,為了拍《霸王別姬》特意去北京學習京劇四個月;他對人友好,無論是誰,都樂于施以援手等。
十八年過去,人們懷念他的方式,從中環文華酒店的獻花,到線下的音樂會、觀影會,再到如今線上的音樂會、重慶觀音橋步行街的戶外大屏、貴陽的豐巢快遞柜廣告……花樣百出,但心是一樣的。
他說過希望被人記住,這樣應該算被記住了吧。
*題圖來源于豆瓣電視劇《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部分配圖pexels.。文中蘭馨、邦妮、宋赫、百百、老莫、文子、Leslie Liu均為化名
原標題:《我在清明,聽見思念的聲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