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生錄取進行時,你知道民國時期這所知名大學如何招生嗎?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于話題#民國史48#中國近現代史102

最近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復試與最終錄取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朋友圈里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所大學,它的地位相當于今天的清北復交人大,甚至還要更高,它就是西南聯大,一個教育史上的奇跡。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長廊,看看戰火中的西南聯大是如何招生的。

圖為《無問西東》劇照
一、西南聯大
看過電影《無問西東》的朋友們對西南聯大應該并不陌生。西南聯大,全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在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后被迫向西南地區內遷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5年以來由于日軍的入侵,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華北事變之后,南開大學受日軍轟炸被毀。南京國民政府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在長沙聯合辦校,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長沙臨大內遷昆明,改名為西南聯大。西南聯大雖然辦學條件艱苦,經費緊張,8年時間僅僅有不到4000名畢業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還有數名學生自愿參軍,為抗戰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圖為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
二、民主的招生制度
西南聯大的校風十分自由民主,招生也是如此。聯大在招生上有非常大的自主招生的權力,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和需求來制定招生政策。聯大在八年間,除去1938年到1940年全國統一制定全國統考的招生簡章,有五年招生都是自己制定招生簡章。除此之外,聯大還可以自主決定哪些院系招生和預計招生的人數,不過需要通過教育部的審核。聯大不僅招收通過考試正式錄取的學生,還會招收一定數量的試讀生、轉學生等。眾所周知在今天的大學,轉系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在聯大卻非常簡單自由,大部分學生都曾有過轉系的經歷。比如著名的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在聯大曾經讀過四個系:土木系、歷史系、哲學系和外文系。

圖為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
三、嚴謹的招生考題
西南聯大招生在1940年使用的是全國統考的試題,1938年、1939年以及其余五屆都是使用聯大的教授自己制定的試題,而且參與命題工作的教授不能閱卷,這就確保了試題的高質量。西南聯大還采用白話文命題,既減輕了學生的考試難度,又順應了時代的需求。聯大的監考和閱卷的保密工作也做得非常好。比如在1939年的招生考試中,有金岳霖、羅常培等著名教授監考,從這里可以看出聯大對于監考工作是非常重視的。又比如在1940年的閱卷工作中,聞一多、華羅庚等教授也參與其中。招生工作因為有了這些德才兼備的教授的參與,其公平性和嚴密性才更讓人信服。

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塑像
四、極高的招生標準
西南聯大辦學的成功有賴于其極高的招生標準。聯大在招生時對考生的總分和各科的成績都做出了具體的要求。比如1943年8月第二十九次校務會議通過的新生錄取標準中規定,考生的總分滿270分,國、英、算三門總分滿135分才能被學校正常錄取。另外,聯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有嚴格的要求。招生簡章規定在體檢中不能取得合格成績的人沒有入學資格。在今天看來這有些嚴苛,但是西南聯大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相信大家都對電影《無問西東》中學生因為鐵皮屋頂無法正常上課,只得靜坐聽雨的一段印象深刻,體檢保證了篩選出來的學生在艱苦的環境下也能生活和學習。聯大極高的招生標準保證了其高水平的生源,為它后來人才培養的巨大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為聯大師生合影
五、嚴格中的人文關懷
聯大的招生制度雖然總體非常嚴格,但是它同時也是靈活和富有人情味的。因為考慮到戰時的情況,聯大也有招收轉學生的制度。1945年,聯大委托國立武漢大學等學校幫忙代收一年級的新生。另外,聯大考慮到戰時前方和后方的學生受教育的條件不同,規定云南和其他地區的考生和戰區來昆明的考生考試時使用不同的題目,前者要更難一些,這體現了聯大招生制度中的人文關懷。聯大在戰爭時期遵守“戰時須作平時看”的總的教育方針,既盡量減少前方戰事的影響,像平時一樣有計劃的招生,又根據戰爭的具體情況對招生制度作出適時的調整。在戰火燃燒的時代,聯大始終秉持“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不忘“剛毅堅卓”的校訓,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求學。

圖為西南聯大校舍
西南聯大的校歌中這樣寫道“西山滄滄,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那些穿著長袍,不懼戰火洗禮的大師們,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文人風骨;那些住茅草屋,吃八寶飯,卻依舊心懷家國理想和對知識的渴求的學生們,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所大學的精誠合作、親密無間,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文脈永存,正如西南聯大紀錄片中所說“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圖為西南聯大畢業證
文史君說
西南聯大在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八年,八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記得聯大,并一次次的被它的精神和風骨所感動。聯大的招生制度為它的辦學成功和人才培養提供了保障。我們今日高校的招生、辦學,是不是也能從中學到點什么呢?
參考文獻
[1]海?。涸颇峡荚囀罚ッ鳎涸颇先嗣癯霭嫔?,2012年。
[2]伊繼東,周本貞:西南聯大與現代中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朱端強:西南聯大與國立大學的三次統一招生考試,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月。
(作者:浩然文史· 鍋盔)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關注我們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系我們
稿酬優厚
原標題:《研究生錄取進行時,你知道民國時期這所知名大學如何招生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