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感到無語”狗不理
原創 文刀 金融八卦女頻道
張彥森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名雜技團演員,成了控制3個“百年老字號”的商人。因此當他的商業版圖逐漸為人所知后,媒體形象的稱他為“老字號”捕手。但如今高光褪去后,張彥森旗下的“老字號”生意,卻走向了冰火兩重天。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文刀
前幾天,#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門店停業#的話題沖上了微博熱搜。

有愛聽相聲的記者趕緊去采訪了狗不理集團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覺得這只是一個小case:

大家還記得去年微博大V@谷岳發的那個探店視頻嗎:
“感覺里面都是肥肉”、“有點膩”、“100塊錢兩屜有點貴”……
結局是狗不理集團一邊甩鍋加盟店,一邊報警了……后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但沒想到的是,一邊倒地被錘讓狗不理方面很是不服氣:
我們就感覺特別不可思議
有時候都無語

不過就這一手好牌還打得稀爛,網友們的反應倒是很一致:


其實之所以能每次一出點事就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們多少有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
畢竟從2000年春晚上馮鞏和郭冬臨的那個小品開始,“狗不理包子”就深入人心,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它是國企、“百年老字號”。
但事實并非如此,在國企改制以及一系列資本運作后,“狗不理”這個國有老字號早已變成了一家家族企業,而近十幾年它的掌控者,正是專做“老字號”生意的張彥森家族。
1.
/ 最會跨界的雜技團演員 /
關于張彥森的發家史,有不少媒體曾經進行過報道,通過正在沖刺IPO的天津同仁堂的招股說明書也能一窺端倪。
而看完張彥森的經歷,會發現他的人生有一個明確的分水嶺,即2002年。
前半段應該說是張彥森的摸索期。
張彥森出生于“雜技之鄉”吳橋,據說他自幼習藝,
“十幾年如一日每天五點多起床,頭朝下拿大頂練功”。
后來去天津市雜技團做了一名雜技演員,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稱,他主要表演項目是“扛竿”(一種要求平衡感的技藝)。
報道還提到,1989年,當時還是事業單位的雜技團宣布“雙開”了張彥森等四名演員,丟了“鐵飯碗”的他在國外漂了幾年,又回國內發展,從開出租車到結識某房地產老板,后來才自己下海經商。
但在天津同仁堂的招股書中,張彥森的履歷與上述報道有所出入。
履歷顯示,直到1994年,35歲的張彥森才突然跨界下海經商,利用電視傳媒做了“電視購物”和“電視選房”,成立天津森永泰廣告有限公司等。
但張彥森真正進入人生的后半段,開始大跨步的發家之路,應該是在2002年。
2002年,隸屬于天津市藥材集團的老字號“天津同仁堂”開始重組,引入了天津有線電視臺、天津市西青經濟開發總公司、張彥森、張彥明四名股東。
張彥森出手不小,據招股書記載,“以現金出資1700萬元”。要知道那時北京房價不過4000元/平,這筆巨額資金少說也能在北京買個四五十套房子。
一位雜技演員,不僅突然下海經商開廣告公司,還又拿著大筆現金去接盤老字號國企,這開了掛的創業經歷難免讓人好奇,莫非背后有高人指點?
雖然無從考證,但如果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張彥森的妻子高桂琴或許有可能是這個“高人”。
▲來源: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報

▲圖片來源:《聲屏世界:廣告人》
高桂琴比張彥森大一歲,和出身農民家庭、自幼學習雜技的丈夫不同,她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知識分子。
高桂琴畢業于天津新華職工大學,專業是漢語言文學,自1975年開始在天津市廣電系統工作,做過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辦公室秘書、記者、天津國際新聞中心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天津有線電視臺經營管理部主任、廣告部主任、天津電視臺副臺長等職務。
而天津同仁堂重組引進的股東中,恰好有天津有線電視臺、張彥森、張彥明的身影,而張彥明則是張彥森的弟弟。
2002年成為天津同仁堂的股東后,2004年,張彥森就當上了董事長。
到了2014年,天津廣播電視臺又將其持有的天津同仁堂的13%股份通過股權交易機構公開掛牌交易,掛牌價格為14986.53萬元。
2014年底,這筆股權交易以掛牌價成交,交易方天津森納爾投資有限公司,正是張彥森、高桂琴夫妻全資持有的公司。

天津同仁堂一共經歷了多達八次的股權轉讓,直到最后原有的國有股東悉數退出,剩下的四大股東中,張彥森直接持有該公司41%的股份,天士力集團持股40%,天津潤福森商貿有限公司持股18%,張彥明持股1%。

而天津潤福森商貿有限公司為張彥森和高桂琴夫妻兩人全資控股的公司,這意味著,張彥森家族擁有天津同仁堂60%的股權。
2.
/ 專做“老字號”生意的資本玩家 /
而天津同仁堂,只是張彥森商業版圖的一角。
在天津同仁堂之后,張彥森又參股了另一個天津老字號——宏仁堂,2005年,同仁堂以51%的股份實現了對宏仁堂的控股。
同樣是2005年,在商場上攪弄風云的張彥森又有了新的獵物——“狗不理”,他代表天津同仁堂參與“狗不理”公開競拍,以1.06億元購買了狗不理整體國有資產。

▲狗不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穿透圖
但當時有媒體曾報道:
當時同仁堂董事會只授予張彥森6000萬,所高出4600萬完全由他來承擔。
張彥森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名雜技團演員,成了控制3個“百年老字號”的商人。因此當他的商業版圖逐漸為人所知后,媒體形象的稱他為“老字號”捕手。
“老字號”的生意越做越大,走向上市也成了大勢所趨。
2012年、2014年,“狗不理”先后兩次沖擊登陸A股失敗,到了2015年,“狗不理”和天津同仁堂先后登陸新三板。
當然,“老字號”生意也給張彥森帶來了身價上的暴漲,2015年時曾有媒體預估:
保守估計,單憑這三家老字號的股權價值,張彥森身價至少30億。
但如今高光褪去后,張彥森旗下的“老字號”生意,卻走向了冰火兩重天。
“狗不理包子”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每次出點事兒就上熱搜,消費者們的槽點無非是“難吃”、“貴”等。
但有意思的是,張彥森早在2017年就談過自己對于“老字號”生意價格的看發:
“一定打破一個思想,就是老字號就是便宜,老字號為了做久,一定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在保持質量的情況下,就要有一個合理的價錢。”
這么看來,“狗不理包子”漲價的邏輯也清楚了,至于有沒有“保持質量”,相信吃過的消費者心里都有一桿秤。
去年,上市后一直負面纏身、業績不佳的“狗不理”,悄無聲息地從新三板退市。如今,“狗不理”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門店也停止了營業,幾乎可以說敗局已定。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但張彥森手上最大的底牌——天津同仁堂,如今還在繼續沖刺A股。
2018年4月,證監會預披露了天津同仁堂的招股申報稿,計劃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但在IPO排隊兩年多后撤回了IPO申請。
到了今年3月,天津同仁堂再次啟動IPO,但將目標改成了創業板。
3.
/ 張彥森家族的神秘二代 /
在天津同仁堂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還提到了三位張彥森家族的二代。
一位名為張文,是張彥森和高桂琴的女兒,如今已在家族企業中擔任法定代表人等職務。
但網絡上幾乎沒有關于張文的資料。筆者翻閱了大量資料后,只在2018年人民網——產經頻道的一篇文章中,發現了一張狗不理國際投資公司(GBI)總經理張文的側臉照。

▲左一為狗不理國際投資公司(GBI)總經理張文,圖片來源:人民網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張文所有任職的企業一共有34家,但如今只有10家處于存續狀態,其余24家都顯示已注銷。
此外,招股書顯示兩人還有一女名為丁曉曉,但據南方周末報道,丁曉曉是高桂琴的女兒。
如今張氏家族的二代中,張彥森的侄子張營已經走向了臺前。
張營所有任職企業一共有23家,其中9家已注銷,14家處于存續狀態。

去年“狗不理”退市新三板時,作為狗不理集團副總經理、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他還曾接受過本地自媒體“微天津”的采訪,力破“關門”、“停業”的傳聞。

▲圖片來源:微天津
這次“狗不理”因為敗走京城再次成為焦點,不知道張氏家族的二代們,還能重新挽回這個“百年老字號”的口碑嗎?
參考資料:
《狗不理要來新三板了,老字號“神獵手”張彥森浮現,身價至少30億》,讀懂新三板;
《天津同仁堂私有化之謎》,南方周末;
《狗不理的并購八卦陣》,21世紀經濟報道;
—end—
原標題:《“感到無語”狗不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