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理想茶水鋪 |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原創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大家好,這里是沒理想茶水鋪,看理想新媒體編輯部的新專欄。這家茶水鋪不賣別的,專營過氣內容,不定期聊5毛錢的天。
在這里,你可以找到值得重訪的好內容,或是編輯的私貨。它們不限于好書、好電影、好劇、好歌、好節目......至于更新頻率,老樣子,兩周一更。歡迎常來。
??????
VOL.06
導言
疫情以來,我們常常能在各類社交媒體上看到政治性抑郁(political depression)這個詞。
嚴格來講,它指的是一種符合美國心理學會(APA)抑郁癥標準的臨床疾病。癥狀是長時間感到沮喪或焦躁,同時對現在和未來懷有空虛或絕望的想法。這種狀態的持續會造成人在社交、職場或其生活層面的困擾。
之所以說它是政治性的,是因為這種抑郁狀態是被各類政治事件的發生誘發或者加劇了的。
當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負面消息,而我們又對此無能無力的時候,就好像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辨明方向一樣,很難不感到失望和無助。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們想去的方向,和外界正帶我們去往的不一樣,那我們可能就要面對更強烈的崩塌和痛苦。
我們期待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那似乎是無法實現的,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失落和無力呢?
本周,編輯部向你推薦的內容就與這個問題有關。三篇文章中,許倬云倡導我們從人與人之間去尋找失序中的新規范,劉瑜解釋了不確定性的魅力,李厚辰強調了生活體驗的重要性;《事實》這本書則從數據的角度告訴我們,不需要對世界悲觀。
這種痛苦也許是不容易逃避的,但希望就藏在其中,所以,還請不要放棄直視和探尋。
文章 Articles.
01.
劉瑜:政治復雜到讓人絕望,卻也讓思考充滿樂趣
來源:《可能性的藝術:比較政治學30講》
有時候,我會為政治知識的這種“原地踏步”而絕望。
在其它領域,人類的進步令人驚嘆。直到現在,坐飛機的時候,我仍然感到難以置信:人類怎么這么聰明?居然能造出這么一個笨重的家伙,而它能在天上飛十幾個小時?吃到改良水果的時候,我也特別感恩:他們到底對葡萄和西瓜做了些什么,怎么這么好吃?全球氣候變暖運動的擴散,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地球平均溫度200年里上升1度,這么微妙的變化,居然被人類發現了,而且分析出它的前因后果,發展出轟轟烈烈的全球運動。
有一年我看一個舞臺劇,表演和特技、音樂結合得太完美了,我幾乎熱淚盈眶,感慨人間真是不虛此行。所有這些文明的成果都讓我敬畏,但是,轉身看一眼政治,立刻泄氣了。
雖然人類已經能夠上天入地、呼風喚雨,但仍然會為能不能退出一個宗教打得頭破血流,為一句刺耳的言論付出沉重代價,為一句口號淪為無法退出的實驗品,為一場選舉而反目為仇。
同一個物種,居然會同時如此智慧且愚蠢,偉大并狹隘,勇敢與懦弱。
不過,另一些時候,我又覺得,沒有常識未必是一件壞事。為什么?因為如果知識是確切的,專制就是必要的。
恰恰是知識的不確定性,讓我們需要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情境中不斷重返基本的道德問題和歷史經驗,用我們自己的頭腦思考,并以這種思考成就人之為人的尊嚴。
如果說自然科學的知識是在建造一座層層累加的高塔,社會科學的知識則更像是西西弗斯在推石頭,推上去,掉下來,再推上去,再掉下來。或許有人認為西西弗斯的努力是一種徒勞,殊不知原地踏步或許正是對自由落體的抵抗。
政治復雜到令人絕望,但也正是這種復雜,讓思考充滿樂趣,讓自由成為必要,讓未來涌現無窮無盡的驚奇。
02.
愛身邊的人,比愛遠方的人困難得多
作者:李厚辰
生活的閉塞,是同理心閉塞的原因,生活的單一,是價值單一的原因。沒有充分經驗的人,談不上充分的愛。有孩子的人都理解孩子的頑皮和帶孩子的不易,有狗的人都理解狗的興奮快樂和狗的自由天性,這些不靠道理,也不靠心理學,這是在經驗中天然賦予的。
當然人不可能擁有完全的經驗,但人可以擁有朋友,片段地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生活,并勇敢地彼此提醒和影響,我們的狹隘和偏頗,靠交往與他人的勸勉得以解決。
我們將在經驗中彌合與理解,不在道理中,更不可能在道德檄文中。
不要成為在網上掌握真理,卻拒絕現實生活的人。
拒絕父母,拒絕親密關系,愛不了家人鄰人,鮮有朋友,卻醉心于網上的大道理大原則。若是如此,恐怕當劉阿姨成為你的鄰居時,你會立即變得可憎。很多人慢慢成長為自己討厭的模樣,背后并非有什么難解的謎團,總是缺乏真實擔待和責任,所有美德都是幻想。
我想這是基督教如此強調鄰人之愛,或是儒家強調修身齊家,在治國與天下之前的緣由吧。互聯網誘惑你過一個放棄近生活,卻每日糾纏于遙遠道義的道德游戲。
但總是先有經驗,再有愛。
03.
我們正在面對一個失序的世界
來源:《許倬云觀世變》
在這個大的浪潮之下,每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聲音是微細的。但我們必須要自救,不能等先知和圣者來救我們,我們必須自己救自己。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共同參與來建構一個人類的新價值。
在新的混沌之中,恐怕只有兩個真實不虛:一端是全人類共同的社會,另一端是真實的個人;其間的種種群體都是某性質的共同體,而各種共同體之間,有重疊但不會等同;也不會有國家那種終極的共同體,強而有力且包羅萬有。我想,建構的起點,首先是在承認你我的存在,在彼此承認另一個人存在之上找出相處的規范。
哪些規范是我們應當找到的?
第一、不管是經過電話、網絡、衛星、電視的交談,我們至少要互相信任。互相信任,應當是重要的起點。
第二、是一個人應堅持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因此必須要承認別人存在的價值。這也就是自尊、自重與彼此承認各自的獨立性。
第三、是人與人之間的容忍。兩個人或許多人相處在一起,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特性,只好尋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點,去容忍個人的小差異。
第四、是誠實。我們必須要讓對方覺得我所說的話是真話,也必須要假定別人對我所說的是真話。有誠實,才有基本的互信。
書 Books.
04.
《事實:用數據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
作者:漢斯·羅斯林 / 歐拉·羅斯林 / 安娜·羅斯林·羅朗德

之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個世界正在變得更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負面思維的本能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我們對過去錯誤的記憶;第二,媒體和社會活動家對于負面新聞的選擇性報道;第三,我們總覺得,只要壞的事情發生,就不應該認為世界是在變好。
——《負面思維的本能》
節目 Programs.
05.
馬家輝:衰仔日記(看理想節目)
主講人:馬家輝

上周,馬家輝老師代班《八分》,不少人表示,沒聽夠,要讓他留下。這不,他就“從善如流”地帶著新播客來了。
這是一檔輕松有趣的節目,每周四晚8點更新。之所以叫《衰仔日記》,是因為馬叔覺得自己遇到過太多倒霉事兒,就自我定義為“衰仔”。
第一期節目里,他講了自己剛出生差點兒就“掛掉的故事”,以及馬家的“四不主義”。噶妃出馬,節目不一定有用,但保證好玩兒,快聽起來。
(收聽方式:下載看理想App,搜索節目名,免費收聽)
06.
沒理想編輯部 Vol.30 都市人沒有睡眠自由

上周,沒理想編輯部聊了聊。
這件幾乎占據人生1/3時間的大事,漸漸從一個正常的生理需求,變成了一件會讓人感到壓力的事。不管是睡得多,還是睡得睡得少,似乎都有問題。
我們渴望減少睡眠,來獲得更多的自由,或者更高的效率。但睡眠內含的治愈型和抵抗性也是睡眠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如果睡眠是一種死亡狀態的話,那我就是期待新生的人。”
睡飽了一覺醒來,又多了些勇氣來面對世界。
(收聽方式:下載看理想App,搜索節目名,免費收聽)
音樂 Music.
08.
樸樹
再聽這首唱新世紀的歌,感受是復雜的。
當我們興致勃勃奔向未來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未來究竟是什么樣。世界是在變好,還是變壞了,恐怕身處其間的我們也很難得出絕對正確的結論。
所以能做的,就是唱著歌,勇敢地繼續生活吧。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周末愉快,我們下期再會??
題圖:《必是天堂》
當班店員:Purple
店鋪設計:小田
茶水鋪經理:貓爺
轉載:請在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原標題:《“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沒理想茶水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