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路上拆“盲盒”的爺叔們,意味著什么
原創 李斤欠斤欠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收錄于話題#爺叔阿姨百科全書34#蕩馬路23

本文作者/ 李欣欣 姜天涯
1元一大瓶2.5升的進口牛奶、1.5元一包的140克加量今麥郎、5元一袋150克的冷凍牛排……這些價格,令人目瞪口呆。
更令很多人無法想象的是,這里是四川北路,曾經和淮海路、南京路齊名的上海三大商業街之一。
互聯網商業的發達和實體商業的購物中心化,讓上海的街頭經濟越來越依靠中老年人撐場面。
曾以高大上聞名的淮海路,如今靠著爺叔阿姨們買熟食營養品,已經有一段名聲在外()。
而四川北路從多倫路到溧陽路這一段,又被爺叔們用一種熱情創造出更壯闊的場面——在這里,人民幣可能擁有上海內環內最強購買力。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熱情呢?
01
“看看逛逛其它路,買賣請到四川路”,這句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廣告語,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了。
他們幾乎不會和朋友約在四川北路逛街,這條馬路給人的印象有些寡淡了。
不過就在大家漸漸淡忘四川北路的時候,在馬路中北段——多倫路到溧陽路的這300米卻神奇般地展開了一場逆襲。
這一小段四川路用“熙熙攘攘”來形容,毫不夸張。放眼望去,爺叔阿姨手上大包小包,全是塞得滿滿的購物袋。
拉拉雜雜的助動車擠滿了人行道,車位相當緊張。每輛助動車離開時,上面也都掛滿了戰利品。

▼

▼

▼

▼

▼

大包小包
是這一路段
行人的標配
在這段步行用不了5分鐘的路上,共有5家熟食店,4家頗具規模的食品店和2家水果店。
兩年前,我們寫過這段路上新海食品商城的盛況(),那家店主打臨期進口食品。
時過境遷,四川北路食品店內卷嚴重,體量更大、商品更豐富的淳欣食品替代了新海,成為這段馬路的零售頭牌。

淳欣食品
如今替代新海
成了這一路段的人氣王
起碼幾百平方米的店堂內,食品種類包羅萬象,不僅有進口臨期,還有生鮮乳品、開架商品、各種散裝零稱的餅干糕點。
天氣好的時候,這里就像高速運轉的車間流水線:一箱箱商品不斷從后倉庫搬出來補貨,經驗老道的爺叔阿姨們輕車熟路,空袋進滿袋出。
一位剛從淳欣血拼出來的爺叔,將兩大瓶1.75升李錦記錦珍生抽加量裝塞進助動車后備箱。
它們被一堆料酒、糕點、散裝餅干簇擁著,塞得后備箱險些壓不上。
“(醬油)外頭賣十八塊幾,伊十四塊幾。”
沉浸在購物歡樂中的爺叔,向我們道出了淳欣聚集人氣的最主要原因——擁有可能是內環內最低廉的物價。

▼

▼

在價目表前
爺叔都是
”奧數小能手“
你爺叔到底是你爺叔,這話可不是瞎說的,我們學著爺叔貨比三家后,的確有點顛覆消費觀。
首先和淳欣自己比,我們挑選了七件食品,麗園路店的單品價格比四川北路店平均高出1元。
再和物價扛把子的大賣場比。以黃浦區大林路華聯吉買盛、虹口龍之夢家樂福為例,同樣一件商品,價差少則幾元,多則幾十元。
一桶800克的福養生上海麥乳精:淳欣售價36元,吉買盛56元,家樂福55.5元。
1.35升的光明優倍牛奶:淳欣24元,吉買盛29.5元,家樂福29元。
100克百夢多咖喱:淳欣8.8元,吉買盛12.9元,家樂福10.4元。

商品價格比較
我們隨機在淳欣門口和十幾位爺叔聊了聊。
對的,這些天天擠進擠出,一本小賬本算得頭頭是道的顧客,基本上都是爺叔,阿姨在這個戰場,是少數派。
和爺叔攀談后我們發現,四川北路雖然不像“宇宙網紅”光明邨那樣可以輻射全上海,但也輻射了上海北面的中老年人群。
爺叔們有的來自虹口、老閘北,更遠的從江灣踏三刻鐘腳踏車過來,還有從彭浦坐一個小時公交過來的。
我們未免要對這樣的“名場面”感興趣:
光憑價格優勢,就能吸引爺叔天天往四川北路跑嗎?這種購物熱情究竟從何而來?為什么又都是爺叔呢?
02
帶著好奇,我們先瀏覽一下,爺叔們是怎么在這段四川北路買東西的?
首先,爺叔們買的都不是生活必需品。
在四川北路,柴米油鹽這些基本款雖然有價格優勢,卻并不是爺叔的主要購物目標。
花生腐竹蛋卷咖啡牛軋糖巧克力……打開他們的購物袋,里面的戰利品大都有些“吃吃白相相”的性質。
其次,爺叔們大都是沒有VIP卡的VIP,不少人天天來打卡。
劉國軍(化名)從四平路騎助動車來淳欣只要一刻鐘,幾乎天天都來報到。
他在這里的購物理念是“實惠是要碰的”、“錯過不再來,都是講緣分的”。
吸引他的,是當日特價的限量食品。
這是淳欣的一大特色。當日特價食品,通常都是當天早上擺出來,在店里最醒目的位置一字排開,由專人負責宣傳售賣。上午開售,下午可能就沒有了。
所以爺叔進店之前,并不知道當天的特價食品到底是什么。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當日限量特價
一上柜臺
拼的是手速
我們姑且稱它為當日“限定”食品吧。
這和年輕人追的“盲盒”,傳統百貨思路的“福袋”,差不多有異曲同工之妙。
專程趕來的爺叔們,就像走過路過“泡泡瑪特”不錯過的年輕人一樣。
去的路上帶著懵懂和憧憬,等待他們打開的那一刻,可能是驚喜和新鮮感。
2月24日這天,“限定”食品有這幾樣:
5元一袋的冷凍牛排(150克);
10元兩包的荷美爾加州風味火腿片(每包150克);
10元四包的五味和八寶飯(每包180克);
7.5元一袋(5包裝)的加量版今麥郎;
10元五包的芝士榴蓮湯圓(每包192克)。
李木林(化名)從江灣專門騎助動車趕過來。當他從一眾爺叔中擠出來,手里提著兩大袋食物。
“到此地來兜兜,有便宜貨么貪點,沒便宜貨么拉倒。”他說。
好奇心是推動人類前進的動力,在四川北路開“盲盒”的李木林也不例外。
他喜歡嘗試新奇的口味。除了價格,老李購物袋里當日“限定”的芝士榴蓮湯圓肯定會給他帶來一種愉悅。

李木林(化名)
把五大包榴蓮湯圓
塞進助動車后備箱
更關鍵的是,這里的試錯成本是極低的,符合上海爺叔精打細算的優良傳統。
10元五包的芝士榴蓮湯圓,核算下來只要2元一袋,電商同款可要29.9元。
03
低成本嘗試新鮮事物的吸引力,可以拽著爺叔們天天跑四川北路。
但即使沒有開到喜歡的“盲盒”,也不用為爺叔們感到惋惜。
強大的腦洞足以支撐他們在四川北路尋找樂子,變著法兒地物盡其用。
劉國軍跟我們分享說,有次他在這里看到2.5升的進口臨期牛奶,只賣1元錢,但還有3天到期。
“噶大一瓶”,這個便宜自然是要占的,但是買回來怎么用?——泡腳汏浴。
“一塊錢譬如勿是(指就當沒有這回事)呀。”
劉國軍回憶起來不無得意,還精明地為商家算了筆賬:
“(商家)一塊賺到了呀,否則要倒脫,儂去倒脫還要專門派個人去,人家還要收鈔票唻。”

劉國軍(化名)
幾乎每天
都騎助動車來報到
我們問他牛奶泡腳的效果如何。
“總歸好點呀,泡了么(皮膚)總歸滑一點。”爺叔靦腆了。
在這里,除了牛奶泡腳外,臨期的各種食物也能發揮出各種奇特的功效,比如用啤酒燒菜洗頭澆花等等。
所有這些奇特的用法,看上去是爺叔腦洞大,實際上可能就是他們加速消耗無效副產品的辦法。
因為這樣,就擁有了來得更勤快的理由。
04
在四川北路的爺叔心里,在此地消費,不僅僅是一種滿足物質需求的行為。
他們還有一堆消費分析頭頭是道。這些分析自帶社交屬性。
劉國軍講,又有一次他買了10元一箱的吐司面包,這個面包不一般——“里向有牛奶”。
“面包里向加牛奶,面包身份就上來了。”爺叔的面包鄙視鏈就是這般清奇。
2月24日,劉國軍當天購物袋中的戰利品,還有當天的兩樣“限定”——冷凍牛排和方便面。
其中,5元一袋150克的冷凍牛排,他買了20袋。

白菜價的牛排
成了爺叔當日份的
快樂源泉
“現在豬肉也不止賣這個價鈿啊!菜場里人家做好的牛肉,45塊一斤,我此地三包半就一斤了。”
懷揣著今日份的滿足,劉國軍騎著助動車離開了。
隨后立刻填補我們采訪空檔的是騎著三輪代步車的王建國(化名)。
他買了“限定”之一的八寶飯:“八寶飯有牌子的,五味和(中華老字號)。買一斤糯米也要4塊唻,對伐啦?”
當他拿出八寶飯的時候,周圍路過的爺叔馬上湊過來:“格幾鈿啊?”
一段社交就此打開。

湊在一起淘便宜
爺叔之間很容易
就能攀談起來
年輕人可能糾結的社恐問題,在這段四川北路是不存在的。只要手里拎著購物袋,就自動對上了暗號,陌生人間彼此交流,不費吹灰之力。
原來用來上班的大段時光,就被爺叔們消耗在比價、旅途、消費和社交之中。
看到這里,你大概就會明白——爺叔們買的不是吃吃喝喝,四川北路并不遙遠,但可能就是他們的詩和遠方。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被爺叔們賦予了與時俱進的詩意。
05
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四川北路上諸如淳欣和新海這樣的商家,他們和爺叔們打了一個優美的配合。
四川北路上的這群主力中老年消費者,是非常典型的上海爺叔。
他們購物思路清晰,有退休金,不排斥商業行為。
數十年如一日的職業生涯后是無處安放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社交的需求大,也喜歡充當意見領袖,線下“私域流量”高。

很多商家可能沒有意識到
上海爺叔是一個
很有潛力的消費群
這么好的消費群體,又是怎樣和四川北路上的這些商家們碰撞出這樣一幅大場面的呢?
好巧不巧,有一位叫晁鋼令的上海爺叔也對這一段四川北路很感興趣,只不過,他的身份是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
他的觀察自然有點不一樣,晁教授關心的是,這些商店為什么能把價格壓到這么低。
在逛過這些人氣爆棚的食品店后,晁鋼令發現,這些門店有幾個共同特點:
店里的裝修簡單,不用花很多錢。
大多數由個體老板經營,人力成本比大品牌連鎖店更低。
“經營成本大大降低了,價格就會比較低。”
所以不用擔心商家賣低價會虧錢。在壓低了成本之后,這群爺叔和商家之間種下了完美互動的種子。

這一小段四川路上的商家
大都裝修簡單
經營成本低
那為什么是四川北路吸引了商家和消費者呢?
很多我們采訪的爺叔們都表達了這樣一個觀感,現在要買點實惠沒那么容易了。
一位從提籃橋附近過來購物的爺叔說:“老早提籃橋比徐家匯還鬧猛。(現在)基本上超市也沒了,小的店也沒了。”
但他一直記得四川北路曾經的風光:“老早海寧路、四川路格地方,一直到四川路橋,全部是店家。”
爺叔說的,是八九十年代的四川北路,那個“走走逛逛其他路,買賣請到四川路”的年代。

當年的四川北路
因價格實惠
人氣著實興旺
/賴成釗 殷建偉攝
和消費檔次更高的南京路、淮海路相比,價格實惠曾是四川路商業街最大的特點。
這在上了點年紀的老上海人心目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所以說,今天這一小段四川路的重新走紅,除了價格上的精準定位,也吃到了過往盛名所帶來的歷史紅利。
而作為全市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區,截至去年9月底,虹口區60周歲以上戶籍人口的比例達到了42.1%。
與其在如今遍布全城的商圈里競爭,不如從眼前的消費者入手。
精明的商家撿回了四川北路沉淀多年的平價傳統,開拓出內環內這一片物價洼地,順便把這一小段老街的人氣給盤活了。
無論是一小段淮海路的“菜場化”,還是這一段四川北路的“兩元店化”,你總能看到上海人口結構上的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現狀——老齡化。

- END -
寫稿子:李欣欣 姜天涯 /
拍照片:姜天涯 李欣欣/
編稿子:韓小妮/ 寫毛筆:劉 嫻/
拿摩溫:陳不好玩/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原標題:《四川路上拆“盲盒”的爺叔們,意味著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