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要是我不說,你可能不知道今年格萊美已經開完了
原創 美麗也是技術活 美麗也是技術活
上周,第63屆格萊美頒獎禮在洛杉磯落下帷幕。由于疫情,本屆頒獎禮顯得格外特殊。

作為音樂界的至高殿堂,格萊美的舞臺大制作一直代表著行業最高水準。
但由于今年的疫情,舞臺預算大幅縮水,部分表演也是預先錄制的,而不是全直播。

連到場嘉賓的人數也嚴格控制,席位之間還保持著防疫建議的最佳距離(示范作用給100分)。

因此,相比起往年熱熱鬧鬧的頒獎大秀,本屆格萊美更像是在小庭院里舉辦的溫馨年會——來者有份,皆大歡喜。

15年心血創作慘遭前東家奪愛的霉霉,憑借她的回歸初心專輯《Folklore》揚眉吐氣,喜提最佳年專,成為格萊美史上首位三奪最佳年專的女歌手。


獲獎的你霉在后臺整個人興奮到變形
新晉美利堅國歌演唱人Megan Thee Stallion當晚與卡迪·B大唱“There's some whxxx in this house”,化身強勢黑馬,斬獲年度新人、最佳說唱歌曲、最佳說唱歌手三項大獎。

跟兒時偶像Beyoncé一同上臺領獎,激動得語無倫次
天才少女Billie Eilish憑借《Everything I Wanted》再獲年度制作,并不讓人意外。

目前地球上最會唱歌的超模啪姐Dua Lipa也靠著廣受好評的復古專輯《Future Nostalgia》喜獲最佳流行專輯。
想起她去年在直播間哭得梨花帶雨的樣子(專輯還未發行就遭泄漏),也是為她有驚無險的圓夢歷程感到欣慰呢。

不過,當晚最最最大的人生贏家,還是碧神局局長Beyoncé。一共9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R&B歌手、最佳R&B歌曲、最佳說唱歌手和最佳音樂錄影帶4項大獎。

但這都不是最開心的,正當Beyoncé致辭結束準備下臺的時候,主持人Trevor Noah當場宣布Beyoncé 成為史上獲得格萊美次數最多(28次)的歌手(劃重點:不分男女)。
局長當時臉上難以置信的表情足以說明她內心的喜悅。會后還收獲過百位名人的推特祝賀,真是大寫的排面。





碧局長大概也沒有料到,自己會在當晚創下歷史。畢竟前不久,她在做客線上畢業演講時,剛發表過這樣的勵志感言:“我已經拿了 24 座格萊美,但是我還輸了 46 次!這也意味著我被拒絕了 46 次。”

雖然這番話旨在鼓勵年輕人努力工作、不要放棄夢想,但關注歐美流行樂壇的粉都知道,這46次拒絕里包含了幾次局長被遛的情況。
傳聞格萊美主辦方為讓JAY-Z夫婦到場出席提高收視,在電話暗示他們夫婦倆到現場會有獎可領,可最終都沒有兌現。

當然,這都是無法向當事人求證的傳聞,但主辦方對這位黑人女歌手的不公對待,確實是明面上擺著的事情。
Beyoncé 在2014年無預警發布專輯《Beyoncé》,同時一口氣推出17支大制作的視覺MV。這枚突然空降的重磅炸彈在當日0點,直接登頂各大音樂排行榜,銷量口碑雙豐收。
而這張引發激烈討論、改寫行業規則的0宣傳視覺專輯,在當年只被格萊美頒以“最佳環繞聲專輯”獎草草打發。

2年后,Beyoncé再次發表Slay全場的《Lemonade》,此次的配套MV直接升級為整整60分鐘的視覺大電影。
整張專輯概念完整,內容涵蓋黑人文化、女權、美國非裔人種等宏大議題,所傳遞的社會意義早已超出流行音樂的范疇,被贊譽為Beyoncé職業生涯中的最好作品。

格萊美也相當識趣地給出9項提名,讓局長盛裝出席。最終的結果是,局長的這張神專僅獲得“最佳城市當代專輯”和“最佳音樂錄音帶”,而年度最佳專輯則敗給了另一位白人女歌手——Adele的《25》。

Adele的小情小愛雖好,但《Lemonade》落選著實讓不少人抱不平。
就連Adele自己在領獎時,都將大半的時間用來贊美碧昂斯這張意義非凡的專輯及對黑人群體的貢獻,激動之處幾乎要把手中的獎杯拱手相讓,局長在臺下聽得感動落淚。




如果不是近幾年關于格萊美的爭議不斷,導致口碑直線下滑,再加上去年氣勢洶洶的BLM運動。大概也不會有今年這屆其樂融融一起分豬肉的和諧場面。

除了頒獎禮臨舉辦前10天,百日維新的首位女主席Deborah Dugan慘遭撤職外;本屆頒獎禮最出圈的抓馬,大概就是盆栽哥The Weeknd的《After Hours》顆粒無收0提名。

要知道在Billboard霸榜52周之久的《Blinding Lights》正是出自這張專輯,連挑剔的樂評人們都對它贊不絕口,稱之為“2020年最佳歌曲之一”。
而正是這樣一個樂評預測的奪冠大熱門,最終落得0提名(注意,不是0獲獎)的爆冷局面。
事件直接點燃了網民的怒火,連向來少惹是非的The Weeknd本人也出來推特回嗆:“格萊美依然腐敗,欠我、我的粉絲以及整個行業一個公正透明。”

引發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很簡單:當時The Weeknd同時受格萊美和超級碗中場秀的邀請,錄制時間只相差1周,而格萊美主辦方和超級碗存在“競爭條例”。
因此,The Weeknd只能二選其一。


可換作是誰,都不會放棄一生大概只有一次的“美國春晚”。
既然你不來,那就連提名都不會有,哪怕對方是能在中場秀上獨挑大梁、不請嘉賓的The Weeknd。
此次格萊美的吃相實在過于太難看,也難怪引來網友群攻惹。


公鴨Drake對The Weeknd的遭遇看不下,出來站隊力挺老鄉,在Instagram上發表動態,炮轟格萊美。

總結下來就是:格萊美已經是過時的老頑固,大家已經沒必要care,是時候建立一個屬于我們的評價體系了。
不過不必震驚,相比起2年前公鴨在頒獎臺上上演的大型打臉大秀,這真的不算什么。
2019年的第61屆格萊美,是史上最混亂的一屆。先有女歌手Ariana Grande公開指責格萊美兩面三刀,拒絕出席頒獎禮;Lorde也以格萊美歧視女性為由,拒邀擔任當晚表演嘉賓。

反應美國社會現象的大熱單曲《This Is America》演唱人Childish Gambino,直接沒有出席典禮領獎,以示對黑人不公現象的抗議。導致出現當晚的“年度歌曲”等四項大獎無人上臺認領的尷尬局面。

罷特,當晚的高潮,還是公鴨上臺領獎的致辭環節。

Drake憑著《God’s Plan》獲得當晚的“最佳說唱歌曲”。
走上臺講完一番場面話之后,就開始揮舞著手上的金唱片,當面開麥diss主辦方——“我想借此機會告訴正在收看我們的年輕人及同行,只要有許多人買票來看你的演唱會,你就已經贏了,根本無需這座獎杯”。
話沒講完,就被主辦方閉麥(微笑.jpg),緊急切入廣告。


隨著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年輕人幾乎已經不再需要通過傳統主流媒體來獲取信息。從前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的話語權,也漸漸失去公信力。
據統計,今年格萊美全場平均收視人次跌破千萬大關,僅為788萬,創下歷史新低。相較于去年的1870萬(前歷史新低)還要再暴跌57%,而18-49歲年輕人的收視率僅為1.9!
當真是大寫的涼涼。

不僅年輕觀眾不再買賬,新生代的歌手也逐漸對這個由老白男掌控(女性評委僅占28%,非白人評委僅占37%)的獎項don’t give a shit。
Ariana Grande(與格萊美制作人Ken Ehrlich發生曲目分歧,被污蔑耍大牌不去現場)、Nicki Minaj(當年將新人獎頒給nobody knows的白人歌手Bon Iver,還遭格萊美封殺)、Halsey(得獎與否取決于是否認識“關鍵人物”) 、Bebe Rexha(爆料有人花錢買獎)都先后在不同時間發推炮轟格萊美。


除了年輕一代,前輩們也對這個協會忍無可忍了。
吹牛老爹Puff Daddy在2020年的格萊美的預熱酒會上,發表長達50分鐘的演講來抨擊格萊美的種族歧視、曲風歧視(直到2018年,格萊美才為Rap安排了針對該曲風的專業評審團)。

痞子阿姆Eminem無懼鏡頭,在錄像里公開認證主辦方誘耍碧昂斯夫婦的傳聞。



而前面提到的百日女主席Deborah Dugan被拉下馬后,與前東家展開互揭老底大戰。上訪談節目大爆料,包括但不限于:

Miley Cyrus的《Malibu》原可被提名2018年格萊美,但委員會認為麥莉形象放蕩,還不是基督徒,直接被換掉。
Taylor Swift的《Lover》原可獲2020格萊美“年度單曲”(居然結果都出來了……),但她由于頒獎不久前發表過政治立場,而被刷掉。
Ed Sheeran“Perfect Duet”本應獲得提名卻被做掉,反而另一首在初選中只排名第18的歌曲,獲得了提名。
Katy Perry與Nicki Minaj,原本可以分別以《Roar》與《Anaconda》拿下年度歌曲的。
大家一直打抱不平Beyonce的《Lemonade》和Lorde《melodrama》的年度專輯桂冠,確實是被換掉的。

當然,格萊美方也反告Deborah Dugan對前秘書職場霸凌。這當中的是是非非真假難辨,外人無法多做判斷。
只能說,格萊美這個本應該只談藝術的學術獎項,從現在看來并沒有想象中的純粹。

每年頒獎季,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自家歌手沒能奪獎的各位粉絲,也不要過度傷心。
畢竟,陪跑7年的格萊美親女兒Katy Perry都不曾哭泣吼~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ao.chai@guokr.com
原標題:《要是我不說,你可能不知道今年格萊美已經開完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