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就是老師比一般職業受到更多尊敬的原因
原創 博士寶寶寶寶 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
摘要:一般職業也許可以這么去理解,用“按程序辦事”“我沒違反規定”“那不是我的職責范疇”當成免責的說辭,用“生產者-消費者”的關系定位彼此,把“免責”挺在前面,擺出一張職業性冷漠的臉。但老師跟學生的關系,不是市場化的契約關系,它承擔著比消費有更高期待的信賴托付關系。那不是我的職責范疇,按規定辦事——這不是老師的口頭禪,老師面對的是一個人,一個信賴自己、位置不對稱的人,擔負一種“讓人成為更好的人”的天職和使命。

吐槽青年出品
對這件事,很多媒體用的標題是:學生遲到老師上門救下一家!網友:中國好老師。3月16日,一向遵守紀律的學生遲到,湖南益陽安化縣的蘇玉娟老師覺得不對勁,上門找人發現家中無人應答,開門后發現家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老人斜躺在過道里,兩個孩子也沒有任何反應,當即送醫。次日,奶奶和孩子已脫離危險。
對冠以“中國好××”“最美××”之類標簽的稱贊,公眾其實已經很厭倦了,但對蘇玉娟老師此舉,人們不厭其煩地用了這個詞。可以理解這種“俗套”,善良而樸素的人們,實在找不到更貼切的詞表達對這種職業精神的尊敬。有人說,好老師是用心教書育人,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都裝在心里!有人延伸,能夠馬上到家,說明平時班主任經常家訪,哪個孩子的家在哪里都知道!實在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老師。也有人“調皮”地說:要是平時經常遲到曠課的可能就……所以不要遲到!
我想,如蘇老師這般細心、負責,關心學生,正是教師這個職業比一般職業受到更多尊敬、在我們心中分量最重的原因吧。人們看到的是人命關天,老師細心救了三條人命,避免了一場悲劇慘劇,上了新聞,受到全網盛贊。我透過這條新聞看到的是,這份“救命的細心”在日常是怎樣一種習慣性的存在,對每個學生如何熟悉和細致,對學生有怎樣的責任感,在課堂之外有怎樣的觀察積累,才能在這種情況下救了一家人的命。這不是偶然的細心,而是細心已成為一種習慣,在關鍵時候救了命。就像很多讓人痛心的悲劇中,粗心、疏忽和不負責任成為習慣,在關鍵時候要了人命。
人們對一個職業的理解,很多時候就是“做符合職業規范的事”,其實這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一個職業要受到公眾尊重,總要承擔比那個“職業規范”更高要求的期待。就拿蘇老師來說,如果她沒有從學生遲到的信息中細致地發現這些,并去上門找原因,最終出了事,她會不會承擔責任?從寫在紙上的規范要求看,很難追究老師責任,做好課堂教學是老師本職,在課堂里不出事就行,誰能管得了在家里出什么事?如果老師要在道義上承擔這種“無限責任”,那誰愿意當老師啊?我不過在這個崗位上領跟其他職業一樣的工資,甚至還低一些,合上書本,離開教室,就不關我的事。
一般職業也許可以這么去理解,用“按程序辦事”“我沒違反規定”“那不是我的職責范疇”當成免責的說辭,用“生產者-消費者”的關系定位彼此,把“免責”挺在前面,擺出一張職業性冷漠的臉。但老師跟學生的關系,不是市場化的契約關系,它承擔著比消費有更高期待的信賴托付關系。那不是我的職責范疇,按規定辦事——這不是老師的口頭禪,老師面對的是一個人,一個信賴自己、位置不對稱的人,擔負一種“讓人成為更好的人”的天職和使命。不只是學習成績,他的精神狀態,他的生活情況,他的成長環境,應該得到細致關愛。
那些在“職業規范”之外承擔著更多的職業,也會被更多尊重。記者不僅要報道真相,還要謹小慎微地考慮報道可能產生的后果,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毀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醫生更是如此,想到鐘南山說過的一句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意思是,醫生要將患者作為一個人來看待,而不是各個器官的集合體,醫學不只是技術的醫學,更是人的醫學。社群主義者泰勒在批評當下的工具理性時也表示,在醫學上,技術進展常將病人單純看作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場所,而排斥將他們當作有生活經歷的活生生的個人的治療方法。
是的,教育更是如此,學生不只是到學校讀書考試,老師要把他當成一個有生活經歷的活生生的個人。蘇玉娟老師的細心,不只是技術上的細致,而是把學生當成一個有生活經歷的人,叫出他的名字,了解他的習慣,知道他所生活的背景,能及時看到正常和反常。救命,處理的只是意外,我更感動的是這種進入一個孩子生活和生命的細心,在日常教育中讓學生所得到的愛。
原標題:《這就是老師比一般職業受到更多尊敬的原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