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婚姻中20%男性遭遇家暴,被老婆打根本不是“弱者的反抗”

2021-03-25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說起家暴,人們好像將這兩個字默認為男性毆打女性,卻往往忽略了另一面同樣沉重的事實,在婚姻中,不乏男性被女性毆打的案例,但不知何時起,男性被家暴的話題總是沾上點喜劇色彩,被家暴的男人常會面對這樣的調侃:“被老婆打,還是不是男人?”

將暴力演繹為段子,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王自健稱自己被老婆家暴,并曝出患有抑郁癥,卻被吃瓜群眾當作笑談。張雨綺拿水果刀砍傷前夫,卻被網友紛紛叫好。可如果將雙方的性別調換,人們的態度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婚姻中,不管哪一方遭受家暴,都是需要抵制的暴力行為,但人們對男女遭受家暴的態度為何有這么強烈的反差?是什么造成這種隱性的性別歧視?男性在遭遇家暴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一、男性被家暴現狀

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發布過一項統計數據,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這意味著在我國,每5個人中就有1人遭受過家暴。

可能這個數據讓人們有些驚訝,沒想到男性被家暴的比例竟然這么高,然而這還只是能夠統計出來的數字,在現實生活中,男性被家暴的比率遠超19.9%,因為家暴真正的恐怖之處在于一方對另一方的控制,一般表現為對身體的毆打,但也可能是直接作用于精神上的貶低、辱罵,這部分數據很難得到確切數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論文《親密關系中的暴力》中明確提出,暴力在親密關系中相當普遍,男性由于身體條件優勢更容易對女性實施家暴,但部分男性也正淪為婚姻中的受害者。根據其統計數據顯示,男性傾向于實施肢體暴力,而妻子更傾向于對丈夫施加精神暴力。

據美國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 CDC)2010 年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有28.5%的男性曾在親密關系中遭受過強奸、肢體暴力或者盯梢(女性為 35.6%)。

在另一份根據警察記錄整理的報告則顯示,在英格蘭和威爾士,2014-2015 年,2.8%的男性(相當于 50 萬人)和 6.5%的女性(相當于 110 萬)遭受過不同類型的親密關系暴力。

也就是說,不只中國,在世界范圍內也存在著不少被暴力迫害的男性,這個數量雖沒女性多,但也不可忽視這部分男性受害者。

但是從2014年到2016年,據統計全國涉及家暴的一審案件數量共94571件,僅有38名男性自訴遭遇了妻子的家暴,99%的施暴者都是男性。在涉家暴類離婚案件中,女性選擇報警的本來就少,男性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極微,不得不說有些悲涼。

二、為什么男性被家暴不會選擇報案?

(一)社會的偏見

現實中男性被家暴,傳出去會被眾人嘲笑,會被說“是不是個男人”“被女人打真夠窩囊的”“心疼的同時也真的好想笑”“你要是老實本分你老婆會打你嗎”等等。男性被女人打、被冷暴力就是因為這個男人沒有出息、沒本事,這仿佛成為一種共識,甚而讓男性自身產生愧疚感,無法意識到被家暴的事實,在遭受虐待時只能保持沉默。

(二)法律、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

2016年3月1日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家庭中被家暴侵害的弱勢群體。雖然這部法律并非單純為保護婦女而設立,同樣適用對男性弱勢群體的保護,但在司法實踐中,能夠得到《反家庭暴力法》保護的男性非常少,如果不是傷筋動骨,很難受到重視。

2017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中,只有1例男性受害者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案例。案件中的老人王某年過八十、體弱多病,結合出警記錄、證人證言、法院和居委會談話筆錄、醫院診療記錄、出院小結、驗傷單、影像資料等證據,最終裁定禁止女方萬某對申請人王某實施家庭暴力,而此時老人王某卻承受著顱腦出血、身上多處受傷的嚴重后果。

三、男性被家暴該怎么保護自己?

(一)報警、驗傷,保留關鍵性證據

家暴行為想得到法院認定,在證據上需要滿足兩個要件:

1、受傷事實。如視頻、照片、醫院診斷證明、檢查報告等。要將被毆打致傷的部位拍攝成照片保留下來,并在24小時之內向當地警方報警并開驗傷單,或者到附近醫院去驗傷。如果傷勢較重,費用較大,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2、證明受傷是家暴導致的。最為有效的固定證據的辦法就是報警,取得警方的出警記錄。

(二)向村委會、居委會、婦聯反映情況或咨詢律師尋求幫助

男性被家暴是可以尋求婦聯幫助的,不必顧慮會被他人嘲笑,在生命健康面前,這些都不重要。此外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可能有人會認為家庭暴力是家里的事情,是一種隱私,不可外揚,那么也可以先行咨詢律師,尋求解決之道。

(三)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提起離婚訴訟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確保婚姻案件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第29條的規定,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1)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

(2)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

(3)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

(4)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此外,如果施暴者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人民法院會給予訓誡,根據情節輕重還會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

人身保護令很強大,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是可以申請下來的,也可委托律師協助申請。今年2月份,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法院就發出了首份“男性人身安全保護令”通過法律手段讓申請人趙某免受妻子的人身傷害。

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我們也是有成功案例的,我方當事人雖非男性,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為保護隱私,案情已作模糊處理—

2020年10月份,我們接案后了解到,當事人與男方結婚多年,多次被男方毆打這一基本情況。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我們與當事人保持密切聯絡,就家暴問題進行取證。

2020年10月20日,由律師代理當事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期間展開進一步的調查取證工作,并搜集到證明男方家暴的關鍵性證據材料。經過緊張、縝密的質證、談判、辯論,2021年1月19日,我們成功幫當事人拿到法院的人身安全保護令文書,并且法院明確表態禁止男方毆打、騷擾我方當事人及其近親屬。

四、如何正視男性被家暴的社會現象?

當下很多人搞性別對立,曲解女權的含義,認為女性必須擁有絕對優越的地位才符合某種公平,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我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就一直倡導男女平等,這種平等不是體現在一方對另一方的控制,或者社會地位的高低,而是對彼此的尊重。

婚姻家庭有其復雜之處,是經濟實力、文化水平、風俗習慣、思想觀念種種因素的結合體。男性被家暴并非只是遭受身體上的傷害,往往集中于精神領域的摧殘,而被家暴的女性的處境同樣悲哀,暴力始終是丑陋的,不能因其發生在男性身上就去美化它。

在婚姻中如果遭受侵害,一定要積極尋求法律幫助,以免遇到更嚴重的危險。如果夫妻間感情破裂,無法挽回,可以考慮提起離婚訴訟,徹底脫離對方的控制,需要法律幫助,可以和我聊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本溪| 体育| 岢岚县| 工布江达县| 庆安县| 珠海市| 健康| 开封县| 边坝县| 岳普湖县| 巩义市| 正阳县| 瑞金市| 集安市| 万全县| 宾川县| 天津市| 巴青县| 新蔡县| 嘉兴市| 陇川县| 长岭县| 信宜市| 灵石县| 营山县| 浙江省| 金沙县| 东丰县| 水富县| 平乡县| 麻栗坡县| 万载县| 岳普湖县| 襄汾县| 杭锦后旗| 临清市| 吴堡县| 汾阳市| 新余市|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