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線視野 | 零工經濟:技術與權利的博弈
由科技平臺引領的零工經濟會怎樣影響零工工人,而法律是否又能保障零工工人的權益呢?
眾所周知,以“優步”、“來福車”等為代表的科技平臺通過提供高效的按需服務,使零工工人能按自己的方式靈活地接管工作。在艱難的經濟環境下,這些工人獲得了寶貴的收入來源。然而,也有越來越多的零工工人表示,他們的工資過低。
零工平臺的業務模式,是投入大量的風險投資基金去補貼許多公司以使它們降低價格,從而把競爭對手趕出市場,并為客戶提供最便宜的服務。有專家認為,這些手機應用程序能誕生并生存下來,還有另一個原因:穩定的勞動力供應,尤其是溫順的勞動力。
但無論如何,這種新的數字化工作方式極大影響了零工工人的權利。首先,零工工人和公司之間的關系不同以往了。大多數基于應用程序的公司都聲稱自己是科技公司,而非服務的供應商;他們視員工為客戶,并把他們的服務與顧客需求相匹配。加利福尼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的法律教授Veena Dubal認為,這是科技公司擺脫責任的方式之一,他們并不按照對待固定員工那樣去對待合同工。
其次,管理合同工也會帶來傳統雇主們很少面臨的一些列新的挑戰:例如,如何確保隨時有足夠數量的工人。理論上,零工工人可以隨時隨地登錄或注銷賬戶。但實際上,科技平臺通過不確定性進行員工管理,使工人們時常保持恐懼和不確定,以訓練他們長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例如,通常情況下,如果工人拒絕了太多訂單,那么他們就不會再收到新訂單了;但工人并不確定這是否是真實情況。而很多時候,工人們也會因遲到或早退被罰款。
此外,部分零工工人認為薪酬的計算方式不透明;工人所需和雇主所盼有時也會出現分歧,這就導致合同工投入比預期更長的時間來獲得下一個工作任務。
有專家認為,應用程序的算法缺乏透明性,這使得工作人員喪失了權利;而處理后的數據則顯示,零工工人其實是長期雇員,而不是合同工。在英國、印度等國家,零工工人開始要求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工作條件;在美國,一些小企業已經將部分零工工人重新歸類,而較大的公司有著足夠的資金以繼續僵持。有專家呼吁,是時候改善所有低薪工人的現狀了。
(本文作者Valeria Cardi供職于湯森路透基金會,此報道原文發布于http://news.trust.org/。)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