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理想的異鄉(《白鯨文叢》《白鯨》叢刊創刊號座談會實錄)

2021-03-22 0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時間:2021年1月16日

參加人員:路東、馮晏、周瓚、西渡、敬文東、張桃洲、吳情水、王東東、江汀、李琬、李浩、伽藍、錢浩

一、《白鯨文叢》編委、作者談文叢緣起、宗旨

 

西渡:《白鯨文叢》4種先后問世。路東的《睡眠花》、我的《天使之箭》,還有連晗生翻譯的《賈雷爾詩選》去年夏天就印出了。桃洲譯的巴克斯特這兩天剛剛上市,已經有了很好的反響。由李琬擔任執行主編的《白鯨》叢刊的創刊號也問世了。借這個機緣,我們召集朋友們開一個小型的座談會。我先代表文叢和叢刊的編者,感謝大家的光臨和支持。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白鯨文叢》和《白鯨》叢刊的緣起。詳細的情況,一會兒請我們的總策劃吳情水來介紹。追溯文叢和叢刊的緣起,實際上都源于友誼。吳情水、桃洲、文東和我,我們幾個平時交往比較密切,見面比別的朋友多一點,就想一起做點事情。實際上,這個事情主要還是情水在推動。情水做事的能力特別強,熱情又特別高,反復動員我們幾個,終于把我們說動了。

文叢和雜志都籌劃了很長時間。第一次正式探討這個事情,我記得是在2018年的7月。那年7月份,我們為這個事情碰了好幾次頭,中間還有別的朋友參與。到年底,基本上定下了《白鯨文叢》第一輯的選題,甚至第二輯也已在考慮之中。第一輯的選題,當時定下是6種,除了已出的四種,還有鐘鳴和宋煒的詩集。這兩種后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出版,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從2018年7月到2020年7月第一輯前三種問世,經過了整整兩年。這個時間跨度,就足以說明中間的不易和曲折。

為什么要策劃這樣一套叢書呢?簡單來說就是想給一些對當代詩歌有貢獻,卻較少得到出版機會,甚至沒有出版過個人詩集的優秀詩人提供出版機會。用桃洲的話說,就是要發掘當代詩歌中“隱匿的漢語之光”,通過出版單行本的方式,讓那些謙抑自退的詩人的光芒顯露出來。事實上,《白鯨文叢》和桃洲、王東東主編的“中國當代詩人研究集”秉持了相近的理念。從1980年代以來,當代詩歌的出版一直是一個瓶頸。1990年代出版的有價值的詩集也就那么數得過來的一二十種。2000年以后,情況有所改善,特別是最近十年,問世的詩集、譯詩集算比較多了。但是,也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有限的出版資源大多被少數的名詩人所占用,這些名詩人的詩集重復出版很多,而更多的詩人依然很難獲得自費以外的出版詩集的機會。《白鯨文叢》就是想起到一個拾遺補缺的作用,給那些出版機會比較少,然而又是優秀的詩人,提供出版機會。《白鯨文叢》也包括譯詩。在譯詩的選題上,我們執行同樣的思路。對《白鯨》來說,市場不是第一位的,那些賣得好的詩人、詩集,不是我們考慮的目標,我們更不愿去做重復的事情。外國詩人中,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較少被翻譯,沒有出過中文譯本,或者雖然有過譯本,但介紹不夠全面的詩人。當然,詩人本身肯定要足夠重要,詩藝也要足夠出色。第一輯的巴克斯特、賈雷爾都屬于這種情況。

創辦《白鯨》叢刊的想法則是基于我們對當下詩歌刊物情況的一個判斷。我們幾個都覺得,當下的幾種主要詩歌刊物對于新人的發現,不但力度不夠,而且在辨識上存在偏差,不能反映當下青年創作的實際狀況,很多優秀的青年詩人沒有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關于這點,我們眼前就有很好的例子。伽藍寫詩二十多年了,已經是非常成熟、非常出色的詩人,寫作的數量也很大,但在正式刊物上還是一個生人,幾乎沒有發表過詩作。我曾向多家刊物推薦,只有《詩潮》《揚子江詩刊》各發了一組,其他刊物還是石沉大海。實際上,像我和周瓚這樣的老面孔,發表也還是一個問題,我們自己中意的很多詩作依然只能鎖在抽屜里。所以,我們更感覺年輕人需要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把優秀的年輕人集合在一起,在交流中推動當代詩歌的發展。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情水就去找李琬、江汀和王東東幾個商量編刊的具體事宜。為什么找他們幾個來做執行主編?就是希望用他們的眼光去發現新人,發現更年輕的有才華的寫作者;因為他們幾個都是青年,我們幾個包括桃洲都年過半百了,不在青年寫作的第一現場了。他們幾個年輕,能夠從青年寫作的現場去發現新人。這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白鯨》叢刊的文體不限于詩。這一期除了詩,還有王東東的詩劇,錢浩的小說,馮強、砂丁的批評,連晗生、倪志娟的翻譯。我們希望打通詩人和小說界、詩和其他文體的界限,讓詩和文學進入一個更廣闊的交流空間。

我定一個發言的順序吧。我們先請情水、桃洲、文東幾個叢書的編委發言,接著介紹文叢的設想、規劃和出版過程中的甘苦。然后請路東作為文叢的作者,談談他了解的情況。之后請叢刊的幾位輪值主編介紹叢刊的情況,包括下面幾期的編輯情況。最后請其他朋友對文叢和雜志提出批評和建議。好,現在我們請情水來說。

吳情水:感謝各位朋友出席這個首發式座談會,感謝上海教育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相繼出版《白鯨文叢》第一輯及《白鯨叢刊》創刊卷“理想的異鄉”。“白鯨”的緣起剛才西渡已經介紹得比較詳細,我就簡單做個補充。

決心做“白鯨”大約是三年前,桃洲、文東、西渡和我,在今天首發式座談會的這里喝茶聊天(我平時和詩歌圈來往少,在京期間也就我們這幾個朋友定期或不定期聚一聚),我提議是不是可以一同做個詩歌雜志,當時的想法也挺簡單,我并不是太了解當下詩歌刊物及詩歌出版的現狀,就是覺得可加強維系我們這幾位朋友精神往來的這根紐帶,不至于自己離詩歌地帶太遠。最有益于生命與情誼的,往往是有一件共同的事去牽系。恰好也可繼續去完成一樁未竟的心愿,早在南京求學的時候,就和桃洲有過合作做民刊的經歷,是一道情結。大家竟都應允,我們就開始張羅此事。

“白鯨文叢”這個名稱與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在十九世紀中葉出版的長篇小說《白鯨》同名,又是在今天首發式這個地方幾個人思想激蕩出來的,當時在場的除了我們4個編委之外還有一位資深編輯前輩及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宋朝陽,宋朝陽是非常熱心、干勁十足的小伙子,“白鯨”文叢和雜志創刊號能夠最終出版離不開他的運作和艱苦付出。為什么定下“白鯨”這個名稱,倒不是完完全全與《白鯨》那部著名小說有關,也沒將其與《白鯨》小說復雜象征聯系起來,而是幾人討論的時候腦海里印象出它“自然之子”的形象,白鯨以其響亮、清晰的叫聲而聞名,它們經常“歌唱”、響徹百里,能擬聲各種動物、汽船聲甚至人語,龐大身形巡躍于白色月光的海上。倒是后來我們啟用“白鯨詩學”公眾號的時候,借用過梅爾維爾小說《白鯨》里的兩句話:“無知乃恐懼之母。創造的失敗強于模仿的成功,因為前者永遠是創造,后者永遠只是模仿。”命名即創造,如果說“白鯨”有何寓意,無非是這一詩歌作品出版品牌呈現上多些形象感,物象多于意象,更切合創造的直觀威力,我們沒去取過于抽象或理論化的名稱作為文叢品牌。

并沒有畏卻于詩歌出版的艱難,我們籌劃了“白鯨文叢”的第一輯,西渡推選了連晗生的翻譯集(賈雷爾詩選)、并貢獻了個人最近幾年的原創詩歌作品,文東推選了宋煒及鐘鳴,桃洲貢獻了自己的首部翻譯力作《耶路撒冷十四行、秋之書》,我推選了路東,原定是6本,大家看到出版的是4本,宋煒和鐘鳴經多方努力也沒出來,甚是可惜,希望以后能彌補這個遺憾。這里也特別感謝上海教育出版社對詩歌出版給予的巨大支持和表現出的使命擔當精神,令人振奮的是,座談會召開前我們又收到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好消息,“白鯨文叢”第二輯擬推出的啞石、池凌云、杜綠綠、伽藍的原創詩集和王東東翻譯的英國詩人繆亞詩選已經通過選題申報,正式進入出版流程,預計2021年夏初可與讀者見面。

關于“白鯨”雜志,大約是2019年8月底或9月初我應西渡邀請參加清華大學的一次詩歌研討活動,會后我拉上王東東、江汀、李琬一起簡單聊了半個小時,大意是想從青年者的視角去發現新的寫作者,為優秀的年輕作者打造一個高質量、高品位的發表平臺。特別是發掘、推出哪些尚無“資歷”的年輕作者,整合有限的出版發表資源去幫助他們、引發更多關注,以期完成當代詩的新集結、分野與潛沉。關鍵是要以更年輕的打量姿態、更新穎的審美視覺、更差異化的詩學思想,來打造這份雜志。詩歌為主并不限于詩歌,也兼納戲劇、小說、文學評論和隨筆等,能聚焦當下寫作變化、充分表達思想性和文學性。我問東東他們有沒有興趣參與進來,他們非常樂意并接受了這份邀約。接下來我又和“白鯨”的其他三位編委溝通了這一想法,西渡、桃洲、文東都表示愿意極力支持,于是《白鯨叢刊》也就應運而生,擬定每年出版3-4期,由王東東、江汀、李琬輪值主編,而他們在個人創作上備受關注外在年齡上也有優勢,也更趨年輕化,更理解年青一代作者。

“白鯨”雜志的核心定位、欄目策劃幾個人陸陸續續探討了數月時間,期間也觀望著“白鯨文叢”第一輯的出版進程,文叢與刊物推進的步伐竟也奇跡一般趨于一致。李琬執筆了“白鯨”雜志的出版方案并擔任創刊號的輪值主編,辦刊宗旨提到,“發掘、表彰持續活躍并為當代中國文學作出努力的寫作者,無論其知名度、年齡、地域、性別如何,都在我們關注的范圍內,但我們格外歡迎尚無‘象征資本’積累的年輕作者……每一期有主題詞,主題詞來自某個與當下作者的寫作狀態密切相關但又帶有啟示性的問題,希望能借此打開新的觀察視域和表達方式。當期雜志應當圍繞這一主題組稿。”決心與方向既定,宋朝陽又幫聯系上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的編輯馬曉俊,在曉俊的幫助推動下,東方出版中心的領導也表示了極大興趣和重視。從創刊號開始組稿到2020年11月申報第一期《理想的異鄉》的選題,再到今年1月份正式出版,東方出版中心盡顯匠心,印刷之精美、裝幀之工藝堪稱一流,這正是高品質的詩歌載體該有的樣子。由王東東輪值主編的第二期《雅努斯的面孔》也完成了選題申報,并進入出版流程。

今天的首發座談會,盡管宋朝陽沒來到現場,上海教育出版社責任編輯曹婷婷以及東方出版中心責任編輯馬曉俊也沒來到現場,但是他們為“白鯨”文叢及雜志的順利出版作了巨大付出和艱辛的努力,他們的超常耐心和專業的品質值得欽佩!要謝謝他們,也要感謝兩家出版社為文學事業所作的無私的貢獻!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以上是關于“白鯨”文叢及叢刊問世的一個基本脈絡的補充介紹,后面桃洲、東東、李琬他們會講得更細致、深入,我們也期待在座的各位作者、詩人、批評家朋友就未來如何把“白鯨”系列做得更好多提寶貴建議,無論多難,我們有信心堅持下去,五年、十年,只要堅持去把這個事情去做實、做透,星光不忘趕路人,異鄉也有知己,總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此外,“白鯨”編委會還啟動了高校圖書館詩歌閱讀計劃,先期也向全國218所高校圖書館、中文系資料室,以及詩壇活躍詩人、詩歌研究者贈閱了已出版“白鯨文叢”詩集三冊1000套,分別為《西渡:天使之箭》《路東:睡眠花》《賈雷爾詩選》(感謝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家資助10萬元購買并饋贈),在首發座談會前已陸續收到不少受贈者的反饋與贊譽,后續出版也會繼續給他們贈閱。

久違的喜悅。

張桃洲:毫無疑問,這套文叢和這本刊物的問世,是基于一種文學友誼或情誼,也基于我們對詩歌和文學的熱愛。

我們這幾人中,吳情水(宋勁松)年齡最小,不過他出道很早。他在中學時就編過一些詩歌報紙、刊物,參與過一些詩歌活動,算是比較活躍的校園詩人,也出版過個人詩集。后來他到南大讀作家班我還在南大任教,我們的文學交往是很多的。勁松工作經歷比較豐富,走南闖北干過不少行業,這些年主要是工作方面的原因(離文學有點遠),他自己的寫作慢慢停下來了,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文學的關注,工作之外來往比較密切的如路東、趙剛、王東東等,都是出于對文學的興趣;他本人也始終懷揣一個文學夢,葆有一份對文學的熱愛,最近幾年他在本職工作中發展得不錯,總想回歸文學在這方面做點什么。

在一次聊天中,勁松提出辦一份純文學刊物,最好以詩歌為主。當時我的看法是,目前各種詩歌刊物已經不少,且出現了同質化趨勢——不管官辦還是民辦,在欄目設置、作者隊伍等方面,給人的印象是面目相仿、界線模糊;在這樣的情形下,要想辦出特色是很難的,即便每期推出了一兩個有個性、有潛質的作者,也很容易被淹沒在“速讀”的喧嘩聲中;因此,與其用刊物把一些我們認為好的作品聚攏在一起,不如挑選一些有實力的作者,以專輯形式一本本推出來,慢慢累積,其效果會比用刊物把作品混在一堆好。聊著聊著思路就清晰起來,初步確定下來做文叢,于是又找到西渡、文東兩位出謀劃策,我們4個人決定成立一個文叢的編委會。

文叢的名字“白鯨”是我們幾個人在一次聊天中產生的,當時一塊談的還有復旦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宋朝陽,另外邀請了一位資深的出版人,打算依托上海的出版社和出版資源、渠道,盡快將我們的計劃付諸實施。那位資深出版人由于個人原因后來沒有參與,而在與出版社的洽談過程中也頗費周折,最后上海教育出版社愿意接手、合作。

我們商議:文叢的基本定位是尋找并推舉當代的卓異的寫作者,特別是那些有實力、有潛質但又沒怎么公開出版過作品集的作者。文叢的板塊呢,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原創詩歌、翻譯詩歌和詩論著作(包括原創與翻譯)。我們分頭物色,末了遴選的第一批作者有6位:原創的有路東、鐘鳴、宋煒、西渡,翻譯的詩歌包括我翻譯的新西蘭詩人巴克斯特的詩集和連晗生翻譯的美國詩人賈雷爾的詩集。路東、宋煒寫詩多年,但從未出過詩集;鐘鳴、西渡有很長時間沒出過詩集,各自的新作已經積攢了不少;巴克斯特和賈雷爾都是重要的詩人,但國內缺乏系統的譯介——這些,正是我們迫切要把他們的作品推出來的理由,當然也是“賣點”。可惜宋煒堅決不肯出詩集,鐘鳴的詩集在出版社審稿環節被否決了。這樣第一批作者變成了4位,而巴克斯特的詩集在聯系版權過程中又一波三折,耽誤了整體的出版進度,后來實在沒辦法,只好把路東、西渡、賈雷爾的詩集先出版,巴克斯特詩集的版權終于落實后才單獨出來,不知不覺前后經歷了近三年。

在策劃文叢的同時勁松仍然沒有放下辦刊物的念頭,于是在文叢確定下來后推進的過程中他又找到幾位年輕的詩人王東東、江汀、李琬,請他們擔任刊物的共同主編。刊物的定位更多是面向年輕的作者,希望能夠及時、迅捷地把一些前沿性、探索性的作品推出來,文體也不限于詩歌。這樣也好,有一份刊物跟文叢形成互補,各司其職、彼此呼應。

現在文叢的第一輯4本和刊物的創刊號都出來了,應該說是符合我們當初的預期的,“白鯨”的名字就算亮出來了。實際上我們的初衷說白了就是“反熱鬧”,避開那些熱點人物和話題,拒絕詩歌界的鼓噪喧嘩之聲,把關注點放在那些沉潛的有分量的作者身上,以我們的方式顯示對當前寫作的認知和態度。比如路東寫詩這么多年,他的詩和詩歌觀念都很獨特、有自己的個性和對詩的獨到見解,他早年的詩作曾入選《探索詩集》《朦朧詩選》等選本,并同昌耀這樣的重要詩人有密切的交往(昌耀給他的詩歌寫過評論),但所謂詩壇知道他的人實在太少了,他平時也基本上與詩壇的各種囂攘無涉,只跟很少的人來往。勁松跟路東交往比較多,比較了解他寫作的路數和特性,自然在第一輯把他放進來推出。我相信這套書的價值會由此得以呈現。

至于詩歌翻譯方面的想法也是如此。近幾年詩歌的翻譯和出版似乎比較活躍,這當然是好事,不過總體上顯得有些參差不齊,重復性的翻譯、出版,或者扎堆似的沖著名家,或者未經過充分準備就倉促上陣等等,不一而足。翻譯質量是一方面,翻譯對象的擇取是另一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我們的關注點仍然是在那些有特色、分量也重卻受關注不夠、較少被譯介過來的詩人。我本人有一些關于外國詩人的偏好或取向,其中包含了其實是帶有私人性質的一個愿望,就是要把自己中學起就很喜歡的巴克斯特的詩歌譯介過來,特別是他晚年的兩部詩集。這套文叢恰好提供了一個契機,我主動請纓,提出承擔巴克斯特詩集的翻譯,這算是了卻了我多年的一個心愿。需要說明的是,巴克斯特詩歌的數量豐富,我選譯的是他晚年的兩部完整的詩集,再加上另一些十四行詩。以后有機會進一步譯他其余的詩作,并且還想從他四卷本散文集里選譯部分詩論,成一本詩論集。

在此我想借機說幾句拿到巴克斯特詩集樣書后的感受。那天收到樣書以后,由于中間的出版過程頗為曲折,看著書的小巧模樣反而有點平靜了,不過后來在翻看時慢慢產生了一點感覺,有那么一些感慨。相比我以前出的任何一本書,這本譯詩集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它勾聯著我年少時期就開始的閱讀記憶,那是一種潛隱的深沉的似乎已經模糊的某種感覺和情愫,當然那時完全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翻譯巴克斯特的詩歌。這本譯詩集確實帶給了我一種微妙的自我滿足的感受,手握著它心里還是挺興奮的。

順便感謝一下,在勁松和朝陽的協調下,上海教育出版社還是很給力的,在版權落實后迅速進入了出版流程。我原來有點擔心,會不會被拿掉部分作品而使兩部詩集不完整,那就存在缺憾了,此前一家刊物曾想選登一些譯作,但因為題材而未獲終審通過。

說到今后的設想,我想如果持續做下去,每年文叢出4-5本、刊物3-4本,有條不紊地累積,幾年以后它們的積極效應會體現出來。這是我們參與當代詩歌的一種方式,不用急,我們就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我們處在一個十分駁雜的環境,有各種各樣交錯的聲音,不必在意那些,我們把自己的做好就行了。這個很重要。

敬文東:我們特別感謝勁松,如果沒有他的這種熱情的話,這件事肯定成不了。因為這種具體的事情特別讓人感到糾纏,而我沒有能力做這種具體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今天的出版情況,我自己有5本書都在出版社壓著,也就是2016年底到去年年底寫的這五本書,合同早就簽了,但是到現在一本書也沒有出來。而且我個人認為我寫的東西沒問題,對不對?但是有沒有問題,這種解釋權從來不在我們這里。比如說,我們最早在談這一套書的時候,應該是2018年,我們就介紹說宋煒了。

我倒是覺得剛才西渡提到的那個理念很好,我們編這本雜志主要是按年輕人的眼光去選他們認為好的作品。所以有這樣一個刊物的話,能夠讓這幫年輕人把他們中間寫得不錯的人盡快地推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所以,如果說勁松在嘔心瀝血帶領我們做的這件事情有意義的話,這或許就是其中一個有較大意義的方面。尤其是讓年輕人當主編,這很好,我在民族大學文學院,我們的教研室里邊也是這樣,讓年輕人多去做。我覺得有這樣一條的話,至少在詩的方面我們還能夠有一點小小的功德。就這么多,我先說這一點。

路東:情水他們讓我出這本詩集。這幾年我沒想出詩集,我準備到70歲再出詩集。我對發作品也沒太在意,幾十年一直在寫,深度喜好,寫作是個人的游戲或者說是某種隱私。后來情水要我的作品,我就選了一部分詩,給出版社的作品原來比較多,一些作品送審沒通過,被砍了之后1/3,現在看到的是這本很薄的詩集。

我覺得出版詩集這事很不容易,對年輕詩人來說,尤其如此。像我們這些人出不出詩集,可能不太重要,如果談原因,主要是從沒覺得自己的詩寫得很好,滿意的詩作太少。寫作之事,可能出于存在的急迫,也可能只是一種自己和自己玩的私下的生活,玩到了孤獨狀態,也會有急迫感。

中國當代權威詩人似乎越來越多了,年輕詩人要出場,會受到了某些力量的擠壓,40歲以內的年輕詩人要出版詩集是比較難的,這是個事實,因為出版社要書號費。出版社的書號比以往少了,書號費特別貴,年輕詩人大多數沒錢出詩集,所以,我覺得這個平臺的建立,應該對優秀的詩人或有傾向的詩人,提供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做好這個平臺,一定程度上也能改變當下的中國詩歌秩序,這樣的事持續下去,剛才你們講10年能弄出一些名堂,而且3~5年就可能會做的很不錯,如果真有可以持續10年的條件,你們可以事先將這個平臺籌劃得更好一點,可以做一個稍微長一點的籌劃,在選稿、選擇詩人和作家這方面,要有好眼光,要有非同一般的判斷力,尤其在批評力量的加強方面,應更加重視。中國當代的文學批評,需要多一些曙光。如此這般,這個平臺就會有一些較勁的資本了,就可以一定程度地改變這個時代的寫作秩序了。

這個平臺剛剛建立,開端較好,有一群好眼光的人聚集在這里,它以后會變得更加堅實,平臺的影響力也會不斷提高。現在是靠朋友圈的關系往外展開,往后如果有必要,可以做一些有創造性、有意味的事情,讓這個平臺更深地介入到當代寫作秩序中去。

剛才桃洲和情水都講了,要讓更多的年輕詩人出場,要讓有大潛力但未被留意的詩人出場,平臺在這方面能起推動作用,是大好事。

這個平臺要保持它的競爭力。平臺競爭力從哪里產生?作者的選擇,編輯的觀念和編輯方式尤為重要。我以為,編輯們發現和選擇出好作者,是首要的事。

這個平臺,可以做一些深度對話,關于文學的話題,不一定只從文學去展開,話題的維度可以更豐富一些。

我期待好的文學事件,能從這個平臺產生。

 

二、《白鯨》叢刊輪值主編談叢編輯理念、規劃

 

王東東:首先是覺得情水提供的這個機會很珍貴。我們這一套叢書,包括白鯨雜志,其實都要能做好。要做好這個雜志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只要把朋友們的作品匯編一下,就可以成功。但其實并非如此。當然朋友們的作品匯編,是雜志成功的一部分。但真正要編好,還是需要在編選思路上多下一些功夫。我現在有一個基本的感覺,這個雜志還是應該加強批評。雜志的主體部分是詩歌,在詩歌方面可能還要加強批評的分量,并且能夠從批評當中突圍,然后能夠推出一批更年輕的詩人。21世紀的前二十年已經過去了,但詩歌的面目不清,缺乏真正的批評。從理論上,我們對于21世紀詩歌的設計和想象也不充分,甚至是不足的。

我們現在的詩歌批評,還是90年代詩歌批評的遺留,是90年代詩歌批評在新世紀的一種延續。所以從批評本身上來講,我們也需要發明更多的概念,更多的方法。當然首先是找到最近這些年真正有價值的作品,那么在這個意義上我想年輕的詩人還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推,從中要去挑選,尤其是對我們的文學習慣構成挑戰的這樣一些詩人和作品,可能還需要我們去發掘。現在來看的話,第一期還有我編的第二期,仍然有些保守。另一方也可以說是守成,說明和90年代的詩歌有一定的延續性,我想這個也是無法否認的。但是的確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詩人和批評的突圍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今天我正好翻了一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他里面有一則就說習慣殺人,社會上的習慣殺死一些善人,文學上的習慣就是殺死天才。

90年代詩歌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方法,還有表現的方法,而且有它的常規主題,比如說日常生活,世俗生活,可以說是微觀政治,在風格上也有一定限制。現在的寫作到底和90年代寫作及其延續拉開了多大的距離,其實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面臨的問題。我覺得就簡單地來說一下,這既是我們個人才能的限制,同時也甚至是一種時代精神的限制。但是我覺得我們一定要突圍。我在16年寫過這方面的文章,《21世紀中國新詩的主題、精神與風格》,但應者寥寥。其實現在的寫作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只是大家還沒有合適的批評術語與概念去說出。重要的是去說出這一點。具體的辦法,還是要不斷去發掘年輕的詩人,更年輕的詩人,包括90后們,但也不能唯年輕人是舉,90年代詩人的代表之一如臧棣自身也在尋求變化,在這方面不同年代的詩人其實是在合流,都在尋求突圍。編選對于這個時代來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重要的作品,其實是需要我們去努力的。

加強批評的分量,在雜志的欄目設計上要更多樣化。當時李琬寫了一個策劃,其實是非常精彩的,而且甚至試圖想要有一種文化上的和思想上的趣味,或者說意義。現在來看,我們這本雜志還是停留為一本文學雜志,當然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的本色當行吧。

江汀:首先,在本期《白鯨》雜志中,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王東東的“劇詩”《鑄劍》。請注意,東東兄自己稱其為“劇詩”,而非中文語境里常見的“詩劇”。初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和東東兄有過交流,他舉例說,“拜倫稱自己的《該隱》為a dramatic poem,葉芝也寫過這種劇詩”。我非常贊賞他的這種文體意識。從文本內容來看,《鑄劍》重述了我們熟知的魯迅的同名小說,而王東東做了一次“重述經典”,他沿用了故事的基本脈絡,但改變了故事的矛盾沖突。魯迅的主題是“復仇”,而王東東劇詩的重心卻幾乎全部在抒情者眉間尺的身上。在王東東這里,眉間尺呈現的形象為“一個詩人的頭/被我抱在懷里/你死了還不忘抒情。//一個哲學家的頭/被我抱在懷里/你死了還不忘思想”。

從整本雜志的情況來看,質地非常均勻,它體現了我們的編輯思路。一些優秀而低調的寫作者的名字,出現在這一期的目錄上,讓我重又想起詩人馬雁那個謙遜的說法“幾個好朋友”。從中也能看出編者的眼光和判斷。

我也第一次拿到張桃洲老師翻譯的新西蘭詩人巴克斯特詩集,《耶路撒冷十四行詩·秋之書》,同樣非常驚喜。巴克斯特是20世紀英語詩壇的重要存在,但囿于譯介較少,因此中國讀者和研究者了解不多。《耶路撒冷十四行詩·秋之書》的的出版非常重要,這和“白鯨文叢”中的另一本《賈雷爾詩選》一樣,都是填補空白的出版工作,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由于我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出版社編輯,因此,我更加明白這些出版選題的重要性。我的好友陸源,優秀的小說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出版社編輯,之前在漓江出版社主持出版了一套叢書,叫做“拾珍鋪子”,這套書也是在揀選一批優秀的、然而被國內出版界不經意地忽視的重要作家,比如穆齊爾和麥爾維爾的短篇小說集,等等。

今天置身這個討論會,同樣一批師友相聚,我不禁又想起自己上一次參加類似的討論會,是2019年在清華舉行的《隱匿的漢語之光·中國當代詩人研究集》出版研討會。那套當代詩人研究集的思路和今天的“白鯨文叢”一樣,都是盡力去發現并呈現隱匿的光芒。

吳情水兄囑我再介紹一下《白鯨》雜志的約稿情況。《白鯨》雜志第三期由我負責,目前已經約稿的作者有孫磊、遠子、流暢等一批詩人、作家、譯者。其中有一位1999年出生的年輕詩人,叫做沈耳,他的詩作已經非常好,也許不須我推薦,大家也會漸漸認識他。他有一系列“考古學”組詩,屆時會在雜志中呈現,也請大家關注。

李琬:一開始覺得自己會有比較多空閑來做這件事情,但是后來還是工作比較忙,就沒有如期地約好稿子,然后拖延了很久,所以好像今年只有這一期,其實應該是三期。

因為里面有一些我只是約到一部分的我認識的作者的稿件,然后還有很多是其他的幾位編輯,所以我一開始是說這個就不要放我的名字,但是大家比較堅持。所以我覺得并不能代表主編來發言。

我自己因為是編輯,就感覺做本土的詩歌的書還是比較少的,就是除了那種余秀華級別的暢銷詩人以外,大部分的詩人出詩集都還是比較困難的。對,除非是自己花錢那種。所以我覺得怎么說,可能大家很多普通讀者還是越來越沒有讀詩,特別是讀本土詩人的習慣。我覺得這個是不太好的,可能也跟小說的對比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本土小說還是很多的,但其實本土有很多很好的詩人,但是好像在普通讀者的視野之中,他們的存在感就會弱很多。所以就變成還是一個以詩為主的刊物。然后希望更多的作者有機會在正式的刊物上發表自己的作品。我也是其借此機會讀到了一些平時我自己也沒有關注到的詩人。

 

 

三、《白鯨》叢刊作者、其他朋友談文叢和叢刊

 

錢浩:感謝各位老師的幫助,讓我的作品得以入選《白鯨》創刊號。之前我不知道這篇小說的立意與篇幅能否與這本刊物的風格相合。剛才聽大家說要鼓勵創新精神,甚至是一定的叛逆性,在這方面我覺得《姐》也許能盡一份微薄之力,因為這篇小說正是求索開拓的產物,在形式上它采用了一種新的元敘事手法,人物、語言等方面也都力求獨樹一幟,因此與傳統觀念里的小說有較大距離。這次發表實現我的一個心愿,對我的創作也是莫大的鼓勵。祝愿我們的刊物和叢書能夠文運長久,永葆朝氣,今后我會永遠的支持“白鯨”。再次感謝大家。

伽藍:很榮幸有機會參加《白鯨文叢》及《白鯨》叢刊創刊號發布會,而且還有15首詩作與眾多我所仰慕的詩人一起出現在《白鯨》叢刊創刊號中。這對我個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大事!

《白鯨》文叢的開本和設計,非常精致;內容也好,編委會和編輯們眼光獨到,遴選的詩人和譯者的作品非同凡響,處處顯示著策劃的眼界、胸懷與魄力。《白鯨》文叢這套叢書堅持做下去,它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給當代文學一種不同的視野,讓更多的人看到詩人們各種不同的嘗試。

作為一個基層的作者,我特別了解高質量的、可信賴的詩歌讀物,以及一個公正的發表平臺的重要性。1999年我偶爾在《京郊日報》上讀到一篇介紹海子詩歌的文章,從此對詩歌產生濃厚興趣,到處找詩歌讀物卻找不到。學校小圖書館里面關于詩歌方面的讀物很少,有一點也都是古詩的。門頭溝區的書店也沒有什么像樣的詩歌。我訂過一些刊物,但發現大多刊物魚龍混雜,甚至魚目混珠,后來就不訂了。主要是讀詩集。我曾經一次花了半個月工資去圖書大廈買了海子、顧城、艾青等人的詩集。一本好的詩集,就是一個好的老師,不僅是寫詩的老師,也是生活的老師,把我引向更美好的生命。

現在好的詩集出得多了,買書也比以前方便了。家里積攢的詩集幾乎讀不完。但是凡有好的詩集出版,我還是會第一時間買入。就像近一兩年,張桃洲老師他們編的那套《隱匿的漢語之光》,一出版我就買到三本:西渡、朱朱、王小妮研究集。看后面的書目,還有多多、鐘鳴、張棗研究集,就在孔夫子、淘寶、當當、京東到處找,后來才知道是還沒有推出。現在基本上都買到手了。

但是刊物的情況,跟十幾年前,二十年前相比,似乎沒有根本的改善,有太多的粗制濫造的東西,非詩的東西。總之,缺少專業的眼光。在這種情況下,《白鯨》叢刊的創刊應該說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由真正的詩人來主持,選稿,在專業上就值得信賴。此外,刊物在編選方針上又特別強調青年性,關注無名的作者,可以說具有未來性。這就更有意義了。幾個輪值主編都是優秀的青年詩人,我相信在他們的主持下,這本刊物會辦得越來越好,既受到青年詩人的重視,也會受到普通讀者的歡迎。我也希望能夠為《白鯨》叢書和叢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周瓚:首先祝賀“白鯨文叢”第一輯和《白鯨》雜志創刊號的面世。我翻開這本《理想的異鄉》吃了一驚,看到我的稿子排在了第一個,有點意外,感謝主編李琬。對于編委會的各位提及的創刊宗旨,我非常認同。因為個人的閱讀視野和趣味的限制,我經常感到需要有類似《白鯨》這樣的刊物與文叢,能帶我認識新的、優秀的作者,不管年齡大小,只要是“持續活躍并未當代中國文學做出努力的寫作者”。

觀察近年中國的詩歌出版環境,存在一種從詩歌不好賣因而不出版詩歌,到出版詩歌但僅出版成名詩人的詩歌因而造成大量出版重復的現象。在這個現象下,一方面,一些寫得好但不夠有名氣以及寫得好且根本不在意出版與否的優秀詩人得不到出版的機會;另一方面,即便是名詩人,也因出版社為了銷量,而總是被迫出版詩選集,他/她的新作反而得不到完整的展示。剛才聽勁松談到的“白鯨”叢書和雜志堅持至少五年,最好十年以上的計劃,如果這一計劃得以順利實現,我相信,“白鯨”是能為破解中國詩歌出版的這種困境而貢獻一份能量的。

當前體制內詩歌與文學刊物總體也相當保守,大概是一個求穩求安全的辦刊狀態。藝術上的新銳、先鋒、個人化的寫作比較難以進入這些刊物的視野。這種出版與發表環境對致力于實驗與探索的詩人、作家尤其是年輕作者是很不利的。剛才江汀說民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倒是覺得也許現在更需要“民刊”了。當然,《白鯨》并非民刊,但可以低調地保持一種獨立的精神,這一點已難能可貴。

《白鯨》不僅刊發詩歌,這一期里還有詩劇、翻譯和小說,如果要我提點意見的話,我期待能夠讀到更多一些戲劇和批評。希望能譯介國外重要的劇本和劇作家,刊登國內作者的劇作,并且持續發表有分量、有見地的批評文字。當然,如果有好的非虛構作品、隨筆文本,也希望可以在《白鯨》上讀到。總之,就是期待她能成為一本內容豐盈、面貌新穎的綜合文學刊物。

馮晏:首先祝賀“白鯨系列叢書”和刊物出版。這套書我很喜歡,對于寫作者來說,精品怎么衡量這個問題有時很糾結,但是在專業眼里絕對是有一定的學術標準的,當然,高水準的鑒賞力許多寫作者和讀者也都具備,但是也有許多人在對作品的鑒賞和評價中容易搖擺不定。所以,專業的出版和評論的引領非常重要。大家都渴望能有真正高標準的選本能被系統的呈現出來,而且具有持續性,并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白鯨出版的這套書和刊物今天我一拿到手里我就感到了精品的重量,一個巨大的亮點被開了,我希望的就是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在當代的文學創作中想確認真正的精品,我認為首先要看到創作者所具有的未來性,未來性是衡量一個作家創作方向上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對于詩人來說也就是他作品在藝術上的可靠性。衡量一個作者的未來趨勢有兩點,一個是看他的作品,另一方面就是他作為一個詩人或者作家的綜合素養能夠支撐他的寫作多長時間。目前作為一個詩人,寫一些好詩并不難,參照,啟發、模仿都可以獲得很好的靈感。但是在技術上和思想上完全成熟起來,依靠自我的內在持續寫作,作品形成獨特的風格,甚至能夠始終保持前沿性,這需要很多因素。一本好的刊物在選擇作者的時候,關于這些,我覺得也應該是在考慮之中。好編輯的眼光都應該具有對未來的預知能力。或者說,只有天才才能鑒賞天才。目前,我國的當代寫作非常需要真正的高標準藝術審美的選編,事實上,這里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專業審美為一些不確定性來捋順秩序。辦好這樣的刊物或者出版物絕對是做最有意義的事,這需要付出的不僅是精力,還有一種責任和使命感。做一件事如果沒有持續,這里的意義就無法實現。堅持是最重要的。對于一個熱愛文學或者寫作的人來說,除了作品,剩下的就是考慮能為寫作做點什么貢獻,作品呢就是你圍繞詞語所創作的觀念和細節的完成度對審美是否有效,再就是你圍繞寫作給這個社會和未來都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專業的知識分子和有責任感的學者大多都會考慮這些問題。做一件事情依附于一個共同體也好,同仁也好,精英合作總比一個人向前推進更具有爆發力。我從來不認為存在什么圈子不圈子的問題,只要有共同推進藝術精品的理念和認真投入的熱情,這樣的合作就夠了。我覺得“白鯨”所要做的就是讓精品說話。

李浩:能夠在眾多詩人之中,見證《白鯨》叢刊的誕生,還是挺驚喜的。此前,西渡給我寄過《白鯨文叢》中的《賈雷爾是選》《睡眠花》《天使之箭》三部詩集,我收到的比較早,但是我讀得很慢,畢竟一本一本的書,都是需要一頁一頁地用心來讀的,尤其是對你想要深入了解的詩人與他們的作品來說。今天(即《白鯨文叢》及《白鯨》叢刊創刊號首發式上),看到《白鯨》叢刊創刊號和《白鯨文叢》中的另一部成果,即張桃洲翻譯的新西蘭詩人詹姆斯·K.巴克斯特的《耶路撒冷十四行詩·秋之書》,這些成果的出版,體現了《白鯨》叢刊與《白鯨文叢》的內涵、精神構架、對美學實踐的探索,也是對當下文學現象的反思,以及參與者、組織策劃者、編輯們的眼光與智慧,還有就是對時代、歷史的敏銳洞察與積極有效的反饋。因為《白鯨》叢刊、《白鯨文叢》的參與者與貢獻者,是非常豐富與綜合的,他們中有優秀的詩人、譯者、學者,有當下非常重要的批評家。我認為他們帶著各自的經驗、思想學識進入《白鯨》叢刊的編輯中來,是對當下文學秩序的審視,并起著具有啟悟性的推動作用,他們在這上面的工作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欣喜與精神饋贈。其實,我想說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參與遴選與編輯稿件的過程,也是對自身軟弱的一次突破。當然,任何一個人都有他自身的局限,而這個遴選與編輯稿子的過程,也在考驗著編者的心胸與境界,通過這樣的一份具體的勞動,不斷地完善自我與我們的精神中匱乏的東西,就像張桃洲剛才提醒我們說的那個意思:我們做這個事情,我們要努力把這個事情做好。我想這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淬煉。我覺得作為一個寫作者來說,這也是他們的責任,“天才之為責任”的責任。最后,我想謝謝《白鯨》叢刊的編者們,謝謝你們帶來的一份新鮮的禮物。路東的詩歌和錢浩的小說,我也會保持閱讀。 (錄音整理:王家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潼南县| 孟津县| 正宁县| 徐闻县| 保定市| 陕西省| 庄河市| 鲁甸县| 遂昌县| 东莞市| 特克斯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颍县| 永平县| 东丽区| 晋江市| 临湘市| 丹棱县| 新竹县| 阿巴嘎旗| 尉氏县| 南召县| 遂平县| 屏山县| 江永县| 太康县| 武穴市| 麻栗坡县| 蒙自县| 镇巴县| 邮箱| 承德县| 康平县| 清水县| 江达县| 普安县| 兴仁县| 安福县| 蛟河市|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