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培拉,以歌劇院之名
原創(chuàng)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歐培拉(Opéra歌劇院)蛋糕或長或方,這一法式名點是巴黎歌劇院(Opérade Paris)自產(chǎn)自銷?還是甜點店為歌劇院度身定做?


圖說:所住的酒店,歌劇院近在咫尺。
袁念琪攝
第五次到巴黎住圣彼得堡歌劇院酒店,歌劇院近在咫尺。第二次來時,住9區(qū)BoulevardPoissonnère距歌劇院兩站路。這次離歌劇院近了,了解歐培拉的興趣更濃了。

圖說:巴黎歌劇院。
袁念琪攝
走入歌劇院,從壯觀的大理石大樓梯拾級而上。不禁想起影片《虎口脫險》中一幕,英皇家空軍中隊長雷金納德與巴黎油漆匠奧古斯化裝成德軍官,一邊一個架著樂隊指揮斯塔尼斯拉斯從這走下。記得指揮屋內的大抽屜里,藏著香腸等肉制品,但沒歐培拉。



圖說:巴黎歌劇院:電影《虎口脫險》中一重要場景。
歌劇院前身為毀于1763年大火的皇家歌劇院。重建的歌劇院是讓-路易斯 查爾斯 加尼葉(Jean-Louis Charles Garnier)設計,又稱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1860年,35歲的他以《如果你向往的話,就請快點進來吧》作品競標設計;從171件匿名參選作中奪魁。

圖說:日夜姿色各不同。
沒想到,劇院一造十四年,其間因法國大革命和普法戰(zhàn)爭暫停。至1875年1月5日,建筑面積11237平方米的歌劇院揭幕。逾4700萬法郎的造價令歌劇院為當時世界最大最豪華,其宏大精美和金碧輝煌,顯露曾留學羅馬并得獎的設計者被羅馬奢華和巴洛克風格所深深浸淫。


圖說:就兩個字:豪橫。
蛋糕歐培拉也有逼人的豪華與富貴。蛋糕表層是光滑似鏡、烏黑發(fā)亮的巧克力,似剛打了蠟的地板,人說是歌劇院舞臺微縮版。那舞臺全球第一,450名演員可同伸胳膊踢腿。兒時,聽說家旁文化廣場舞臺能讓200人同舞就覺得十分驕傲。

圖說:既然冠以“歐培拉”,豈能有負其名。
在這片巧克力黑地上插幾片金箔旌旗招展,實為歐培拉獨樹一幟和吸引眼球的地方;這是向為歌劇院以金增色的加尼葉致敬。歌劇院最高點圓頂上阿波羅高舉的豎琴是金色的,頂層東西兩端的女神雕塑鎏金,圓頂骨架包以金箔,屋頂邊緣53個怪面雕飾長帶鍍金;二樓陽臺羅馬柱式上方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半身銅像鍍金……但加尼葉說沒揮金如土,而是以法國傳統(tǒng)技藝顯現(xiàn)貼金效果;雕像只有四分之一貼真正金箔。



圖說:怎一個“金”字了得。
金色令人矚目,但蛋糕要好吃為王。歐培拉貌似拿破侖。雖表層不同:拿破侖白糖如霜,歐培拉巧克力鏡面+金箔;但兩者均為多層組合結構;主體酥皮的拿破侖號稱“千層酥”,海綿蛋糕為骨架的歐培拉相比甚少,多為六七層。按《拉魯斯美食百科》(《LarousseGastronomique》)說法,歐培拉是夾咖啡糖漿和巧克力爽的杏仁奶油蛋糕,現(xiàn)多夾甘納許(Ganache)和咖啡奶油(Coffeebuttercream);而拿破侖傳統(tǒng)款夾奶油,也夾水果及其他。有道是:層不在多而在于夾之比例和口味平衡。咬一口歐培拉,口中的杏仁蛋糕、巧克力、咖啡等渾然一體,綿柔松軟,幽幽融化于醇香之間。


圖說:歐培拉與拿破侖,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
名點的起源總是眾說紛紜,歐培拉也概莫能外;有所不同是在出生期的差異。一說是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來自太陽王路易十四喜愛的著名百年甜點老店達洛約(Dalloyau),甜點師塞里亞·加維隆(Cyriaque Gavillon)首創(chuàng),一說是出于60年代一沒留下姓名的著名法國甜點師。


圖說:出品歐培拉的巴黎著名百年甜點老店。
至于這款甜點為何以歌劇院命名,同樣莫衷一是。有的說是因店家位于歌劇院旁,有的說是因給供歌劇院演出休息時的賣品,有的說是受歌劇院舞臺的啟發(fā)。還有兩種卻與芭蕾有關,一說為紀念一出芭蕾舞劇在歌劇院的上演,另一說是為感謝一老顧客——歌劇院的芭蕾舞演員。原來歌劇院還是芭蕾圣地,為浪漫主義芭蕾的發(fā)祥地和古典芭蕾搖籃,是十八、九世紀世界芭蕾藝術中心,在此誕生《吉賽爾》、《葛蓓利亞》等經(jīng)典。

圖說:《吉賽爾》首演巴黎歌劇院:1841年6月28日。

圖說:1870年5月25日,《葛蓓利亞》巴黎歌劇院首演。
歌劇院舉世聞名的芭蕾舞團前身為1661年路易十四創(chuàng)建的皇家舞蹈學院,該團創(chuàng)建1713年的舞校為歐洲歷史最悠久舞校之一。難怪劇院賣品部,掛著一只淺灰色的芭蕾舞鞋。



圖說:想成為經(jīng)典,就能做成一款好糕點。
無論歐培拉出自誰家,不管為何以歌劇院命名;不僅可見歌劇院的影響力,更是對標高目標的一種表達:要做成點心的巴黎地標和法國經(jīng)典。如同建這歌劇院的初心,實為發(fā)展本國歌劇來抗衡稱霸歐洲的意大利歌劇。眾所周知,不少法式名點蛻變于意大利,而歐培拉土生土長,打造成法蘭西的一個驕傲。

袁念琪:1978年從農(nóng)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yè)技術二級),獲上海長江韜奮獎,上海市作協(xié)會員,入選《中國新聞年鑒》。1974年發(fā)表作品,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收入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歐培拉,以歌劇院之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