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校園貸到彩禮貸、墓地貸,“負債者聯盟”的幕后推手

最近幾年,“貸款”一直都是新聞上的高頻負面詞匯,從房貸、車貸到校園貸再到彩禮貸、墓地貸,各式各樣的貸款充斥在我們生活中。輕易得來,代價昂貴,與之而來的是高利貸、裸條、自殺、暴力催收、焦慮、以貸養貸、超前消費等等。
人這一生的婚喪嫁娶,早已被安排的明明白白。10多歲開始用校園貸,20多歲開始用網貸,30歲之前借彩禮貸,同時背上30年房貸,60歲之后開始安排墓地貸……
現在,全國有1.75億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后都接觸過信貸產品,十個里就有一個同時使用多個網貸工具。2020年,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854億元人民幣,10年前,這個數字是88.04億。年輕人自控力差、資本鼓吹超前消費的社會氛圍、網貸公司降低放貸門檻,這些是導致“負債者聯盟”成員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
“放貸”是最簡單暴利的盈利模式,目前,阿里、騰訊、美團、京東、滴滴、小米、百度、蘇寧、360等互聯網巨頭全部涉及此金融業務,設計年利率在15%—40%的高利息網貸產品給廣大消費者們。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平臺經營收入,還可以盤活平臺流動資金帶來資本收益。據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征信機制逐步完善,銀行更加傾向于將資金貸給個人,因為違約風險較小。所以各銀行圍繞人們日常需求不斷開發新的貸款產品,其中二胎貸、彩禮貸、墓地貸就是典型的奇葩消費貸產品。

目前,一二線城市用戶的家庭資金實力和理財投資素養普遍較高,側重于股票、基金、黃金、房產等資產管理,沒有收入的學生、四五線城市低文化水平的底層打工人就成為主要目標用戶群體,因為償還能力不夠就極易違約,并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
我們從一些平臺的土味廣告宣傳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位37歲的施工隊長用花唄給女兒過生日;一位貧窮的農民做好人好事,被表達感謝的方式竟然是幫助查詢京東白條上的額度。平臺方向低收入人群鼓吹消費主義,弱化借貸風險、價值觀取向有誤的無良操作著實讓人反感,與銀行推出的彩禮貸、墓地貸如出一轍,更不符合監管機構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的要求。
其中存在不少公司以僅含有“最低利率”或者“利率低至”等以特定條件低息誤導貸款人的內容,以“日利率”、“日還款”等與實際執行利率表達方式不一致的方式宣傳貸款利息。
國外有一種叫做“掠奪式放貸”的做法,銀行或貸款平臺專門針對一些沒有金融素養、違約性較高的高風險人群進行放貸,從而在借款人違約或延期還款的行為中獲得更高的財務費用,這是一種不正確的信貸活動。目前,國內的一些公司似乎正在走這條老路,金融監管迫在眉睫。

3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小額貸款公司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禁止非持牌機構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不得對這一群體精準營銷;不得采用虛假、引人誤解或者誘導性宣傳等不正當方式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借貸;嚴禁任何干擾大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暴力催收行為。此外,商業銀行、消費金融等持牌機構也受到規范。
彩禮貸和墓地貸因受到監管調查和輿論壓力被暫停,平臺土味消費貸廣告逐漸退出視野。在這里希望監管層盡快完善消費金融相關法律法規,使其在行業野蠻生長的早期及時得到理性規范,切實履行好普惠金融和消費助力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而不是毫無底線地向“錢”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