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級真菌”之耳念珠菌,首次出現在自然環境
文/陳根
2009年,東京一家醫院發現了一種此前從未出現的真菌病原體,它對大多數已知的抗生素具有抗藥性,這就是一度令人們感到恐慌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征,耳念珠菌也被稱為“超級真菌”。
目前,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在美國通報的587件病例中,近半數受感染者都在90天內喪生。而這種病原體幾乎同時在幾大洲的醫院中被發現,這也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個重大的謎團,溯源耳念珠菌成為近些年科學家們的重要研究方向。
現在,研究人員首次從一個偏遠的沿海濕地生態系統的沙灘和潮汐沼澤中分離出耳念珠菌,這也是第一個表明病原體在自然環境中可繁衍的證據,證明耳念珠菌并不局限于哺乳動物宿主。同時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評論稱,這項研究是一項“里程碑式的發現”。

具體來說,印度德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從8個地點收集的48個土壤和水樣本,包括安達曼群島周圍的巖石海岸、沙灘、潮汐沼澤和紅樹林沼澤。
在富含海草、人類活動較少的鹽沼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了2個分離株,其中一株與臨床上的耳念珠菌菌株相比,呈現出耐熱性降低的特點。研究小組鑒定了22種分離株,所有這些分離株都具有多重耐藥性。對這些分離株的全基因組測序顯示,它們與東南亞的致病性菌株密切相關。
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是醫院中發現的致命病原體的野生祖先菌株,這為全球變暖出現的假說增加了砝碼。當然,新研究并不能完全驗證全球變暖出現的假說,但它至少表明,在十年前作為超級細菌出現在醫院之前,耳念珠菌就已經作為一種環境真菌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獲得關于這種病原體如何發展的更清晰的見解之前,還需要發現和研究更多的自然真菌樣本。不可否認,這項研究邁出了了解病耳念珠菌如何在濕地中生存的第一步,未來的研究或許可以揭示更多關于真菌如何在野外繁殖,并更好地解釋為什么它對人類構成如此威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