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堅持樸素建筑觀,創作“此時此地”的建筑——建筑師王海旭
“此時”:滿足現代建筑功能,采用現代建構技術,呈現現代建筑形象。“此地”根植用地環境特點,契合當地氣候、經濟條件,延續場地空間文脈。
作為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文化與教育建筑研究中心團隊的一員,在顧問總建筑師李子萍和各位老總和專家們的指導下,針對西北地區特定的建設環境,在創作中堅持樸素的建筑觀,設計中剝離炫技式的語匯技巧,創造具有可識別性的“此時此地”的建筑作品。
01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2018-2019年度魯班獎
201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三等獎
2020年度陜西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圖書館作為新校區及渭南職教園區的標志性建筑,建筑面積約3.1萬㎡,建筑高度30.4 m,藏書量90萬冊。館內除設置藏閱用房、業務與技術用房、行政辦公用房等圖書館必備功能外,兼設自習閱覽、藝術館、校史館、醫史館以及會議中心等功能,是一座復合功能的中型圖書館。

根據校園規劃形成基本中心對稱的建筑形態。作為校園及渭南職教園的形象建筑,將關中民居“房子半邊蓋”的單坡屋頂進行形態演繹,配合裙房數個單坡屋頂采光側高窗,回應關中建筑地域特色。建筑立面勻質的表皮肌理源于中國傳統門窗欞格形式,暗喻書架形態,兼顧遮陽。針對當地冬冷夏熱的氣候特征,考慮有限的建造和使用成本,通過大面寬小進深的平面形式、內庭院的設置、通高中庭的通風采光設計、夾心保溫墻的應用,保證主要功能用房均能自然通風采光,經濟實用,舒適宜人。

通過對建設條件的詳實分析,采取對陜西民居聚落形態及傳統建筑構件進行抽象重構的手法,從而形成具有文化傳承性、時代感并能夠引發多重聯想的建筑形態。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形態構成始終契合建筑基址的風土氣候、校園建設情況以及當地技術經濟能力,堅持貫徹低技術低成本的設計策略,在文化教育建筑的地域性表達上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和探索。
02 國家級眉縣獼猴桃批發交易中心——會展中心及科研商務大樓
2017年度陜西省優秀工程二等獎
2017年度全國勘察設計行業優秀設計三等獎
陜西省首屆青年建筑師優秀作品獎

建筑面積約為3.4萬㎡,是一組集展覽銷售、科技研發、商務會議于一體的建筑群。建筑造型與景觀設計充分回應場地特征,弧形與圓形體塊圍合咬接,與蜿蜒自由的渭河河道、環繞回轉的高速立交協調融合,從而將建筑嵌入場地之中。建筑造型似花如果,與獼猴桃產業抽象聯系。

建筑形象利用富有現代感的鋁板和玻璃幕墻,體現現代農業園區科技與綠色的發展方向。會展中心設有圍繞通高中庭的環形展銷大廳;科研商務大樓,通過四個串聯于弧形體塊的圓形,形成互不干擾且聯系便捷的多個研發服務中心。圓形體塊內各功能用房均圍繞圓形通高中庭呈發散式布置,除會展中心外,其他各房間均可自然通風采光。規劃設計中將河道、高速等用地特征有機結合,營造符合生態科技農業園區的現代建筑形象,提供經濟實用的功能空間。


03 西安美術學院長安校區、長安國際藝術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在建)
2019年度陜西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三等獎

建設基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項目總規劃用地為1392畝,建設規模為7636學生,規劃總建筑面積約75萬㎡。用地形狀為不規則三角形,四周均臨城市道路,且被規劃路劃分為A、BC兩個部分,場地情況復雜,由不同高差的三級臺地構成,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走勢,南北向總高差約30米。規劃理念因地制宜,順應原始地形地貌,建筑高度、密度和容積率由東北至西南沿三級臺地逐步減低,形成獨特的帶狀規劃形態,飄逸靈動,與大多數院校以軸線、幾何構圖為主的校園空間形態迥然,契合美術學院特點。

沿三級臺地陡坎處做綠化帶及道路,呈線性貫穿于用地東西南北;校園內的水系順應地形蜿蜒曲折;保留場地留存的建筑垃圾山,改造為綠化山丘作為西校門主入口的照壁山;利用原場地遺留取土坑做地下停車場,地面設置400m操場;利用原場地凹坑做現代地坑窯洞院落式教學樓;保留大片鄉野山林、田陌魚塘,營造靜謐悠然的校園景觀。規劃形態呈現虛實相生、著意留白的中國畫意境,順勢而為,宛若天成。
04 西安美術學院特殊教育藝術學院教學實驗中心教學樓——特教樓(在建)
2020年度中國建筑優秀勘察設計獎優秀方案二等獎


建設用地位于西安美術學院長安校區,建筑面積約1.4萬㎡,局部三層,是一座包含教學實驗、會議展覽、科研辦公的多功能教學建筑。建設場地為南低北高、植被繁盛、高差約6米的不規則凹坑。我們因地就勢,積極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將建筑嵌入不規則的坑坎之間,試圖構筑與校園景觀有機融合的地景建筑。

通過自由曲線、逐層縮減的建筑造型,呼應原始場地高差及坑坎形態;并消解建筑體量,將低矮的建筑主體掩映于鄉野山林之中。通過多個或室內或室外、或封閉或開敞的景觀院落,創造豐富的空間體驗。通過室外坡道、踏步、平臺的靈活設置,形成立體交通網絡,保證各層、各功能空間均可從室外直接抵達、獨立使用。采用清水磚墻及特殊的砌筑肌理增添建筑的藝術氣息。
建筑創意源自于場地特征,形態處理滿足功能需求,建筑形象符合校園氣質,形成與校園文脈景觀融合的地景建筑。
?
王海旭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主創建筑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下空間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一建筑設計研究院(第十四設計所副總建筑師)。
工作以來,獲得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三等獎2項;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陜西省首屆青年建筑師優秀作品獎。
編審 :晨風
素材來源: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設計研究院(第十四設計所)、文化與教育建筑研究中心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