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刊文:托幼事業需盡早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系統謀劃
針對當前出生人口持續下降、婦女生育意愿不高的現狀,今年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多部門合作加強生育社會支持政策,加快建設普惠性托育機構,增加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補貼力度和覆蓋范圍,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托幼服務。
加強生育的社會支持,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命題。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和社會人口結構變化,我國人口生育政策進行了全面調整,但配套支撐政策仍亟待優化。當前,社會發展節奏快,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隔代看護仍是幼兒養育的主要模式。但一些家庭因為老人身體狀況不佳等原因,難以承擔看護幼兒的重任,這成為一些家庭的煩惱。因此,尋求托幼服務成為許多家庭的剛需。
從目前情形看,無論公共托幼機構還是民辦托幼行業,發展都面臨著不少問題。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一些公共機構對托幼工作重視不夠,配套激勵手段不足,甚至將其視為“燙手的山芋”。而民辦托幼機構普遍呈現“小散弱”的特點,特別是由于3歲以下幼兒看護的特殊性,托幼機構收費普遍比較高,并且孩子年紀越小收費越高。與此同時,托幼機構從業者薪資水平普遍較低,人才引進困難,人員水平也參差不齊。
在生育政策調整的同時,社會支持缺失的短板日益顯現。養育成本過高、無人照顧成為不少家庭不想或延遲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完善公共托幼事業、規范托幼市場發展已刻不容緩。某種程度上講,托幼是一件“大事”,而不應該成為一些家庭的“私事”。為此,要鼓勵公辦教育機構資源向托幼領域延伸,通過政策支持建立公共托幼體系。近年來,一些城市中小學探索出臺延遲放學、托管支持等服務,但多是零星試點,沒有形成機制。此外,也要適當發揮幼兒父母單位的積極性,鼓勵用人單位創辦母嬰室和托育服務設施,實施彈性工時、居家辦公等靈活措施。
另一方面,也要激發托幼市場的活力。市場是最高效的資源配置方式。目前一些托管機構既未在工商局注冊登記,也未在教育部門備案,長期處于監管的盲區,導致幼兒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托幼服務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快制定有關校外托管服務機構的管理辦法,明確托幼機構的服務標準以及經營者、消費者、監管者的權利和義務,讓托幼市場的發展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托幼事業需要盡早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系統謀劃,既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推動托幼公共事業盡快普及,促進托幼產業健康發展,又通過政策引導,培養一批既懂教育又懂經營、既懂教學又會溝通的從業者,研發針對性強的精品課程,引導托幼產業高質量發展,免除更多家庭的后顧之憂。
(作者:濟兼,系媒體評論員,原題為《托幼事業需要盡早做好頂層設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