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黨員家書︱1950·關群:迪化有一種欣欣向榮之氣














1950年11月25日 關群致大姐、哥哥
【家書原文】
親愛的大姐、哥哥:
我們到迪化(按:烏魯木齊的舊稱。乾隆時期改稱“迪化”,意思是開導教化。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復使用原名烏魯木齊),又有一個多月了,在這長串的日子里,我蠻想接到你們的信,好容易在八日早晨收到大姐的信。在未接到信前,我總這樣猜想,你們忙吧!或是信在途中吧!我只有用這些來安慰自己,但是我始終沒有接到哥哥的信。
現(xiàn)在讓我將從西安一直到迪化的情形向你們報導一番。
我們在西安住了二十多天,九月十四號下午三時,便繼續(xù)、西去,四十幾部嶄新的蘇聯(lián)汽車,裝載著我們三百多同志,大家都感到很興奮,因為我們都想很快能夠到達目的地。
第一晚,住永壽縣,因為地方小,沒有這么多東西給我們吃,當?shù)氐那嗄陥F便發(fā)動老百姓送飯給我們吃。我們住在一個中學內,老鄉(xiāng)們提著籃子,舉著燈,從幾里路以外的地方送大餅及面片來,這種場面,非常感動人的。我們當然還是照價付錢。(我們的伙食是每人每天人民幣5000元[按:舊幣,1萬元相當于后來的人民幣1元,1千元相當于0.1元,此處的5000元相當于0.5元。下同。])
平涼是一個較大城市,這里有大米吃,我們在一個湖北人開的館子吃飯,掌柜的說:“你們革命為我們服務,我們價錢應該公道。”并且我們又是大同鄉(xiāng),所以每餐大米飯只要一千五百元,這種情形在西北是很難得的。
靜寧的大餅是全國四大餅市之一,餅子有一寸多厚,直徑有一尺多長,不同于一般的黑面,每個僅賣一千四百元,領導上要我們買些帶在路上作為干糧,這種餅可以留一個月還不得壞,最大的好處就在這里。
過華達嶺時,天氣很冷,平日穿兩件衣服就足夠了,但在山上,非穿棉衣不可,我沒有帶棉衣,只好躲在被子里。華達嶺從山腳到山頂有百多公里,在白霧朦朧的山上轉了大半天。華達嶺市鎮(zhèn)的毛線是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帽子、褲子、衣服都有,據(jù)說價錢比蘭川、迪化都低些。
十八日晚上到達蘭州。蘭州城市沒有西安大,但小巧玲瓏,比西安顯得熱鬧,整日里馬車、汽車不得清白。馬車非常講究,和湖南的花轎一樣花,又新,恐怕還有勝過于花轎的,據(jù)說和北京的馬車很相似。這里水果特別多,湖南老早下市的桃子,這里卻是桃子最好吃的時候,其它梨子、西瓜、蘋果也都相當多,還有一種華菜士瓜,據(jù)自說是華氏來中國西北“觀察”帶來的瓜種,味道甘甜。
我們到蘭州大學參觀過,這是西北的一個大學府,校舍很大,而且還正在建設新的房子,每棟房子都以西北的山名命名之,什么“昆侖堂”、“祁連堂”……等等。
未解放以前,蘭大的湖南學生老是與甘肅的同學發(fā)生沖突,時常有毆打事件。湖南蠻子的滋味,他們都領略過了。但解放后,同學們由于政治認識的提高,再不閉小圈子了,他們很團結。
蘭大后面就是黃河大鐵橋,黃河里面的皮筏子最使我們感到驚奇。由六、七只到二十幾只不等的羊皮并起來的,像殺完了的豬吹氣一樣,把羊皮筏吹起,上面放板子,大的可坐十幾人,小的可坐數(shù)人。不會發(fā)生危險的,你可以放心,它比木船還輕便些。蘇聯(lián)的友人在蘭州很多。有一次,我們看見一個乞討的孩子,向他要吃的,有一個蘇聯(lián)人便拉著他的手帶到水果攤前,隨小孩選了些東西,替小孩付了錢。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說明了他們對中國人民的友愛,即使是一個“最不足道的求乞者”。
這里的白俄也多,他們每天早上拿著掃帚,結隊的站在街口,男男女女,準備替別人刷墻和工作的。蘭州辦事處招待我們很好,每天在朝陽春大飯店吃飯,早上吃稀飯和饃饃,晚上吃大米飯。還發(fā)給了棉衣、棉褲、棉帽、布鞋、布襪、八一毛巾和津貼,招待我們在玉春樓洗澡,還看了電影……我們沒有開始為人民服務,而人民卻給我們這么多的優(yōu)待,感覺非常慚愧。還有,告訴你們一件事,有些壞分子也摻入混進了招聘團。當長沙來電報后,組織上要我跟隨她,了解她的歷史,注意她的行動,臨走時將她留在蘭州,由辦事處處理,派警衛(wèi)送回長沙。這種東西真是象水銀一樣,無孔不入。
二十二號離開蘭州,說老實話,我們對蘭州多少有點留戀。永登縣城的同學熱烈的歡迎我們,為我們打掃寢室,燒開水,出特刊,做歡迎詞,開聯(lián)歡晚會,極盡熱烈歡迎、招待周到之能事。第二天臨走時,我們彼此往返地送了幾次才算正式分別了,革命的大家庭中到處有溫暖的。
武威的豬肉在西北是有名的,又多又便宜。香腸只要2500元幣一斤,吃慣大肉的湖南老鄉(xiāng)都買了一些作為路上吃用(因為西北多吃牛羊肉)。
張掖的大米也是有名的,隊上買了好幾石,因為過酒泉后的地方連大餅也買不到。到了酒泉后,我們自設鍋灶可以解決今后的民生問題了。
酒泉的灰塵和當?shù)氐氖鸵粯佑忻骄厣嫌幸淮缍嗪瘢还物L則已,一刮風就天混地暗。我們在酒泉的街上看見藏族的女人,身上花花綠綠,頭上小指頭粗的辮子怕莫有百把個(也許太過火,不過的確是一下數(shù)不清)。
十月一日上午八時到玉門關。玉門是產石油的地方,可惜油場太遠,我們不能去參觀。這偉大的國慶日,我們不會因為旅途的疲勞而對它的重要性有所忽視,所以在玉門就與汽車八連的駕駛同志聯(lián)合舉行慶祝,儀式雖然簡單,但是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經過長城的終點嘉峪關。被稱為中國幾大工程之一的萬里長城崩潰了許多,它已失掉了它在歷史上的重要性,陡然成了擋住我們視線的障礙物。
安西——這是我們經過甘肅省的最后一個鎮(zhèn)。這里的風是有名的,人站著不動,它可以吹起你去。
“河西走廊”走完了,這是一個狹形的地區(qū)。我們經過了一去四、五點鐘沒有人的沙漠,汽車在沙漠上筆直的奔馳著,我們的風鏡和口罩上都沾滿了黃色的沙土。祁連山上堆滿了雪,它們不規(guī)則的擺在我們的右邊,分別在迎送著,山上連草也沒一根,樹連影子也找不著。這種幾十百把公里沒有人煙的地方,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呢?你們比我更可憐,一次也沒看見,我希望你們將來有這種機會。“我們祖國多么遼闊廣大”這句話無形中使我體會到它真正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偉大。
駱駝隊常在沙漠中出現(xiàn),它的那種刻苦耐勞、任重致遠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平的是天氣這么冷,我們穿著棉衣還會感到寒風刺骨,但當?shù)剡€有些孩子還是光著屁股,男的女的都是一樣,他們沒有衣褲穿,縮瑟的在寒風里顫栗。有些同志說這些小孩衣服都不穿,硬是凍習慣了,你們說真是凍習慣了嗎?
進關了……到猩猩峽(按:指星星峽鎮(zhèn),隸屬哈密市,地處新疆最東部,有新疆東大門之稱)大家都感到興奮輕松,因為到了新疆境了。在盛世才時代,猩猩峽警衛(wèi)森嚴,威風凜凜,入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十月三日到哈密,我們像到了外國一樣。本地人的語言、服裝、習慣和我們都不同,老女人、小女孩都喜歡穿著大紅的洋服,頭上則不論男女都有一頂繡滿了花的小碗帽,女的辮子長長的。民族軍(按:指新疆民族軍,是著名的新疆“三區(qū)革命”的武裝部隊,也稱三區(qū)民族軍。1950年1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尤其神氣,服裝和蘇聯(lián)陸軍差不多,質料是呢子的,肩章是綠色紅邊,也是革命隊伍,因為受不住反動派的迫害,他們自己組織起來了。少數(shù)民族暴動是使反動派很傷腦筋的,在解放軍沒有到新疆的時候,新疆就已經解放了兩個城市,這都是自覺自發(fā)的民族軍的功勞。在這里我還要說明一點,漢回的仇恨還是很深的。這都是殺人魔王盛世才和左宗棠種下的冤仇。
維吾爾族占新疆人口75%,漢人7%(駐軍不在內)。維漢感情比以前好多了。
……
這是一段插話,讓我繼續(xù)來介紹我所經過的城市。
還沒有到哈密,我們對哈密瓜就已經垂涎三尺了。到哈密一下車,街上就布滿了招聘團的同志們,尤其是哈密瓜攤前最多人。哈密瓜與西瓜不同,是橄欖形式,上面有很美麗的突出花紋,里面的瓜子與湖南的黃瓜子一樣都集中在瓜的中間。有紅瓢、白瓢兩種,紅瓢的瓜最吃香,因為本地人是最愛紅色的,口味大致相同。我們常買來吃,有的同志嘗了一口就不敢吃了,據(jù)他說“太甜了,頭都甜暈了,我寧肯吃西瓜”。后來一調查,這種情況很多。你們看,瓜甜到什么程度?但是酷愛它的卻仍然不少,我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如果他僅僅是甜,那到不足為奇,偏偏它又有著濃厚的香蕉及菠蘿味,而冰涼的。說到水分之多,也可以引一位同志的話:“怪不得西北缺少水,原來水都跑到水果里面來了。”話雖然未免過火,瓜里面水多也是事實。
我們特地到城外幾里路的地方觀光,哈密王墓。在西北這種建筑總算是雄偉,有五六丈高,外面是砌的瓷磚(瓷器在西北是不可多得的,一個盤子都要買200元新幣,新疆幣一元等于人民幣450元)。聽說這些瓷磚是用驢子從別處馱來的,我們到里面去看過,有回王、王后、王子的墳,用泥做成多種不同的標志。本地人民很喜歡我們去看,認為這是他們的光榮,而不知道是封建統(tǒng)治。
這里的屋頂都是平的,一方面冬天好鏟雪,一方面好曬瓜,哈密瓜是越曬得久越好吃的。他們對于自己的瓜并不吝嗇,談得好的話他就爬到屋頂選個瓜送你。我們游王墓回來就碰見這么回事,我們堅持不受,但他也堅持送給我們。因為我們是解放軍,為了不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收下了,并付了錢。
在哈密我們休息了三天,住在招待所。這里有一個簡易師范學校,學生和老師都是維族人,有一次他們考試,我們去看他們的題目,恰巧是考數(shù)學加、減、乘、除四則,有許多咬筆桿子的,由此可見西北文化程度之低。這個學校的環(huán)境很好,有一條小溪,在校園內迂回的流著,白楊樹整齊的繞著校園。我們這幾天來所看到的只是黃土黃沙、大小石子,沒有看見過天連水、水連天的景象。沙連天,天連沙的情況都領略過了,很久沒見過樹和水。所以一看到這種環(huán)境就感到很驚奇,大家都有“一看到綠水就心里舒服”的感覺。這種味道你們是無法領略的。
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哈密。
十月八日我們到達了后漢時班超聲振四方平定西域的一個大國鄯善國,現(xiàn)已改名為鄯善縣。我們住在縣府隔壁,當?shù)卣谡匍_全縣第二次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特地跑去獻花,縣長對于我們的獻花感到非常高興,他代表代表們同我們講話(有翻譯),他說:“……獻花在鄯善是一件空前未有的事,我們非常感謝你們,這就充分說明了我們民族大團結……,讓我們來高呼民族大團結萬歲!毛主席萬歲!”雖然聽不懂話,但是我們的感情在流露,彼此能領略對方的心聲,他們的熱情使我們非常激動。晚上他們派代表捧來了五十個大瓜(本地出產與哈密瓜相似)送給我們,九點鐘的時候請我們去看他們的歌舞會,我們也參加了節(jié)目。他們不論大小都會跳舞,據(jù)專門研究舞蹈的同志說他們的藝術價值是很高的,我還是下了決心,有機會將新疆舞學好。
因為是冷天,我們走的是天山南路。
十月九日下午一時,在吐魯番吃的早飯。我們?yōu)榱诵熊姷姆奖悖洺?偸窍挛缫弧⒍r吃早飯,晚飯總是八、九時吃。吐魯番的葡萄的確是名不虛傳,有長的圓的兩種,長的有小指頭那么粗長,圓的比平日玩的彈子大得多。顏色有一種白的,還有一種深紅的,大概就是平日說的紫葡萄。還有一種小葡萄最好吃,沒有籽,它是用來曬葡萄干的。這里的葡萄像瀏陽買豆豉般的用大盤子盛,用麻布袋裝,原來只賣七元錢一斤(省幣),這下看見三百多人來搶著買,就漲成了八元。葡萄不管大小,都是甜得不亦樂乎,糖質的多可以使上下嘴粘住。同志們開玩笑說:“沒有葡萄吃的時候,舔試嘴唇也夠甜了。”
一來天氣很冷,到吐魯番就感到暖洋洋的。因為他是全國最低的地方,說來你也很難相信,它有渤海七個那么深,等于深到太平洋的底。但我們到了吐魯番時,卻不感到它是低洼之池,四面都有山圍著,形成了吐魯番盆地。唐朝玄奘去取經的時候足跡的確經過這里,《西游記》上指的“火焰山”也就是這里,后來也有人稱之為“火洲”,顧名思義,就曉得這個地方的確很熱。我們四十幾部車在這里走著都連爆炸了二十多個輪胎,這個時候才十月間呢!
在夏天,吐魯番街上可熱死人啦。本地人白天都跑到山洞去住,晚上再回來點起燈做生意。《西游記》上的形容是有些近乎神話,說什么寸草不生……其實吐魯番的棉花是很有名的。在吐魯番我們只停留了一個鐘頭。
十月十日,我們到了迪化。做夢也沒有想到迪化有這么繁榮,建筑雄偉,馬路比長沙寬大。我們這一路所經過的地方除漢口外都比不上迪化,雖然迪化的貨物是由西安運來。
一、二、三中隊分批的住了下來,一中隊住在通訊團。在休息的時間,我們到街上逛了幾次。
王震司令員和我們談了幾次話,又看了幾次電影。我們參觀了“新疆省軍民生產展覽會”,他們的生產成績很可觀。南瓜一株長十四實,每實平均約四十余斤,白菜一株約十八斤四兩,包菜一株二十五斤,西瓜多為四、五十斤重一個,最大的南瓜有七十余斤,茄子長一尺多直徑三、四寸,糖蘿卜重十四斤。展覽臺上全布滿了大南瓜、西瓜,還有其它各種生產品。看了之后,我有這樣的感覺,解放軍真?zhèn)ゴ螅坏且恢?zhàn)斗軍,還是一支有力的生產軍。本來在新疆每一個解放軍都在加緊生產。
新疆駐軍有二十多萬(最近又大量增加)。本地解放有一年多久,但解放軍的一切費用,都是自己供給,沒有在人民政府處拿過一文錢,這和過去盛世才對少數(shù)民族的壓迫,苛捐雜稅,恰好成了一個對比。解放軍生產的收獲,現(xiàn)在平均每個人有一頭羊,三個人一頭牛,一年中每人生產可剩得二十幾塊光洋(光洋在新疆是公開用的),解放軍用來辦合作社。
最使人感到興奮的是迪化有一種欣欣向榮之氣,到處不象長沙那么沉寂,漢口那么囂張,西安那么死氣。到處在從事新的建設,這些砌房子的“匠人”就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過去盛世才時代,一棟大廈三年內沒建設好,解放軍兩個月不到就完成了,你們說偉大不?
新疆是和平解放的,這我想你們已經知道了,至于為什么會和平解放,你們一定沒有想過,現(xiàn)在把我所曉得的一點告訴你們。新疆的和平解放是被迫,是迫不得已(應為客觀形勢所決定,解放軍的巨大力量擺在前面)。北面是蘇聯(lián),南面是西藏,敵人逃到什么地方去呢?他們并不是對共產黨有所認識而光榮起義的,所以解放時特務是活動得相當厲害的,現(xiàn)在已經破獲了,他們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我們住在軍區(qū)司令部,沒有介紹信就不能進去!警衛(wèi)是很嚴的。
王震司令員對我們說:“以前漢人太對不起少數(shù)民族了,反動派殺少數(shù)民族的程度,直殺到少數(shù)民族一看見漢人就跪下,你們看多可恨,我們這次來是還債的。毛主席對少數(shù)民族代表說:‘我派王震到新疆去做好事,如果你們發(fā)覺他不好,馬上打電話告訴我,我叫他回來。’”由于解放軍的實際行動表現(xiàn),因此威信在少數(shù)民族中間是建立起來了,完全和反動派的軍隊不同。
新疆學院的學生都調到軍區(qū)來學俄文,新疆學院就專門訓練地方干部,(都是少數(shù)民族),自己的事就該由自己去管理,我們只有協(xié)助他們建設新的新疆。
新疆在三年中預算要開墾五千萬畝地,南邊八十里路有個地方叫沙灣,在五年內要建筑一個北京那么大的新城市,這種任務解放軍都會光榮完成的。
在草原上解放軍的開荒情況是這樣的。草原上的蚊子特別多,又大,如果一個人迷失了路途,在草原里去得太多的時間,那這個人就不能出來了,會被蚊子咬死。解放軍要在這些地方開荒,他們自制手套、頭套,一直拉下來把頸子也包過,全身僅兩個眼睛在外面看事。休息的時候,大家圍攏來燒一堆火并不是冷,而是把蚊子熏開。
西北的氣候是大陸性的,寒暑的溫度相差很遠。熱天他們睡也不能睡在地面上,因為溫度太高,濕氣又重,他們就挖洞,晚上睡在洞里。
解放軍是怎樣到新疆來的呢?解放蘭州后,繼續(xù)西進,由于國民黨的宣傳,老百姓逃了一些,渡黃河的羊皮筏子非常缺少。解放軍是會想辦法的,就用棉花包代替,上面也可以坐人,慢慢的劃到對岸。后面的看到前面翻了,并不畏縮,繼續(xù)前進,也許前面被淹的同志的旋渦未平,后來的又淹了,但是解放軍是終于渡過了黃河。損失當然是很大。
祁連山是幾百年沒人去過的地方,解放軍都走過了。因為反動派把殘余的匪軍集中在酒泉,不過解放軍卻偏偏包他們的后路去祁連山,結果酒泉的匪軍當然全部投降。
越過祁連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上沒有路,只有終年不融化的雪,平日我們在平坦的雪路上走,還感到困難,何況他們每人身上背負四、五十斤重的東西,還要跋涉在崎嶇的山上。
前面的同志走不動了,后面的接上來幫助他扛東西,扶著他走。在路上是停不得的,如果一停那就得凍死,即算是站在原地,也得踏步才行,但是畢竟是凍死了不少。其中有這么一回事,有兩位同志在祁連山上面對面的直立著,但兩個人都沒有氣了,他們是死了。你們一定不會知道他們?yōu)槭裁磿@樣死,原來是這樣的,前面的同志凍呆了,后來的同志發(fā)現(xiàn)后馬上解開胸襟,將身子靠攏去,將嘴里的熱氣呼給對方,結果兩個都完了。這是多么使人感動的場面,初聽時我流淚了,他們真正是發(fā)揮了階級友愛啊!
除水利、工程、農林這些同志分配了工作以外,其他的都參加學習,分成兩隊(技工隊、文藝隊)學習革命人生觀,學習情緒很高。
組織上對我們照顧得很周到,發(fā)了皮大衣,氈靴、皮鞋。中國人民解放軍符號及八一帽花,是照相后發(fā)的,不然你們可看看我這正式的八路了。
我們文藝隊有一百二十多人,共分十二個小組,三個小組成立一個區(qū)隊,我是第二區(qū)隊隊長,陸懋齡是第四區(qū)隊隊長,這也是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布置了一個圖書室,我經常在這里面自學,書籍雜志很多,總期望自己空空如也的思想箱子能添一些貨物和財富。我想你們都樂于幫助我,希望你們多來信,多寫些,也免得枉費了人民給我們的八百元(按:解放初期,人民幣改革前,100元相當于后來的一分錢,800元郵票就是后來的八分錢郵票)郵票費。總要在寫信中互相報告情況,交換意見、知識。
十一月四日,文工團協(xié)理員歐凡召集區(qū)隊長講話,報告我們將重新編隊。五日早上星期四沒出去。我們從今天也就正式編隊了,文藝隊大多是女同志,僅二十幾位是干文藝寫作及藝術工作的男同志,有八十多位同志編進了文工團,一部分學會計,學護士,拖拉機及俄文訓練班(三年)等。我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分配到軍區(qū)政治部直屬部隊工作部宣傳科工作(簡稱直工部)。雖然我想?yún)⒓佣砦膶W習但決不愿因個人的興趣和打算不服從分配。本來協(xié)理員還想爭取我在文工團,幾次與政治部組織科爭取都未允許。不過我現(xiàn)在到了工作崗位上很安心,一切很好。在這里與老干部一起工作,進步是無可限量的,他們的刻苦耐勞的精神及革命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決心將自己鍛煉成無產階級的思想及作風。
在這里每天我們早上可以學俄文及維文。因為目前維文需要,又實際,在工作上又方便,所接觸的都是維吾爾族人,所以我是學維文,晚上兩小時的學習。
目前學習時事,我在時事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少的新認識。
近日長沙情況怎樣?全國都在掀起反美帝援朝的運動,民心振奮,都痛恨美帝的無恥行為,愿獻出力量,一泄幾十年來的血海深仇。我們這里有很多志愿參軍的。你們的心情如何?請告訴我。
西藏快要解放了。我人民解放軍己解放西康西部通藏孔道昌都縣,藏民十分歡迎,這樣西藏的解放已在目前了,雖然美英帝企圖阻礙,但是他們都是無理的。
工作忙,下次再寫,這封信也寫了好幾天才完成。
希望你們多來信,多寫信可寄平信。
致
布禮!
美麗(按:關美麗,是作者參軍時的名字,參軍后改名字為關群)
1950.11.25 迪化
【家書背景】
作者關群,祖籍云南,193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湘雅醫(yī)院一個護士家庭,少年時代在福湘女中上學,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在新疆軍區(qū)政治部報社、宣傳科任職。1952年8月1日,關群與新疆軍區(qū)政治部組織科楊大彬結婚,后調入一軍坦克團任政治干事,隨一軍入朝作戰(zhàn)。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轉業(yè)到北京市昌平縣委辦公室任干事秘書,1957年任北京市拖拉機修配廠辦公室主任。1971年隨丈夫調湖北省咸寧地區(qū)圖書館工作,1974年起任咸寧地區(qū)科學技術委員會科長、副處長,1990年退休。
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疆和內地之間的通信極為不暢,關群從烏魯木齊寄給長沙家人的這封信,在路上走了大約一個月。這封信按照當時革命軍人的寫信習慣,在末尾寫了“致布禮”,就是“致布爾什維克禮”的意思。從西安到甘肅再到新疆,女戰(zhàn)士用新聞記錄的方式描述了一路的見聞:甘肅酒泉的灰塵和當?shù)氐氖鸵粯佑忻骄厣嫌幸淮缍嗪瘢参鞯娘L可以吹起你走;哈密瓜把頭都甜暈了,吐魯番的葡萄名不虛傳……語言非常形象生動,沒有親身感受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
關群在新疆工作三年,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冬天的時候很冷,早上出操的時候“手都凍麻了”。沒有大米吃,每天吃包包菜和茄子,沒有其他吃的。然而,在物質生活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關群卻認為“我們當時一點都不覺得苦”。而且,他們和當?shù)鼐S吾爾族群眾相處得很好。出于對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喜愛,關群給大女兒起名叫“關小維”,一直叫到現(xiàn)在。

關群 1951年12月19日攝于伊犁
1951年秋至1952年,楊大斌奉新疆軍區(qū)之命,率領千余人到位于烏市南郊的紅雁池興修水利工程。當時成立了新疆軍區(qū)紅雁池水利工程委員會,楊大斌任政委。楊大斌回憶說,工程異常艱苦,冬季寒冷,春秋多風。大風天的時候,房子的墻被風刮起的沙石擊打得千瘡百孔,單人根本不能在外走動,有可能被風刮跑,部隊常年頂風冒雪戰(zhàn)斗在工地上。但雖苦猶甜,因為關群和他一起參加了紅雁池水庫的建設。“那里還有我倆漫步時留下的腳印,有我倆充滿革命熱情的談話,有對偉大祖國充滿希望和美好的理想憧憬……”關群說。

關群和丈夫楊大彬、長女楊紅合影 1953年
1953年,楊大斌入朝作戰(zhàn),離開新疆。關群也隨后到了北京。此后,關群和楊大斌就再也沒有回過新疆。但無論在哪種報刊雜志上,只要出現(xiàn)有關新疆的報道,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關群說:“我們懷念新疆,懷念紅雁池,新疆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錢毓:《關群、楊大斌情定新疆》,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57-160頁)
關群當時寫了很多家書,但是保留下來的就這一封,現(xiàn)收藏于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這封家書雖然信紙已經發(fā)黃變脆,字跡褪色模糊,但生動記錄了一個新入伍的女戰(zhàn)士進軍新疆艱難而有趣的歷程,也見證了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到處呈現(xiàn)的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成為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寶貴史料。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 供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