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暖到哭的章魚老師,用愛和信任治愈你丨專訪導演皮帕·埃爾利希
深海的章魚卻活成了能洞察人性,看透生活的大師,你信嗎?
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就向我們呈現出這樣一只充滿靈性的章魚。

在怒海狂鯊的南非風暴角,陷入人生低谷的主人公克雷格來到他童年時期那片最熟悉的海域。
他每天都潛入刺骨冰冷的海水中,嘗試通過海洋的力量,解開他人生的困惑。

在那片充滿未知、狂野而危險的海域中,克雷格發現海底下的另一個世界。
除了窺探到深海那些令人驚嘆的景觀和生物,他還與一只章魚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從它身上感悟到了人生哲學。

克雷格與章魚的初次相遇,從一團奇怪的東西開始。
外表被無數鮮艷的貝殼包裹,連路過的海魚都好奇地湊近。
突然,一只章魚從這團東西中飛竄出來。

他開始驚訝于這只章魚的偽裝技術,更詫異于這個偽裝者的智慧。
于是,克雷格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他開始每天深潛到海底,在海浪的裹挾中尋找章魚的蹤跡,嘗試靠近這只章魚,嘗試與這只章魚相處。
面對不速之客,章魚從害怕、好奇到主動伸出它的觸角與克雷格打招呼,甚至貼在他的身上,感受著人類的溫度。

而克雷格也見證了這只章魚如何用絕妙的偽裝術瞞過捕食者,以及后來的種種讓他印象深刻甚至影響他對生命看法的時刻。
章魚就這樣從一只普通的深海軟體動物成為克雷格的人生導師,對他的人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往后的日子,克雷格開始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潛入海底,感受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克雷格用這種方式引導兒子,讓他充滿自信,擁有一顆溫暖的心。

而章魚老師的精神,也似乎得到了延續,在人類的身上延續,灑落在深海的珊瑚中。
這段友誼跨越了藩籬,打破了隔閡,超越了種族,甚至讓我們見證了前所未有的動物智慧。
克雷格與章魚相處的點點滴滴匯聚成3000多個小時的素材,形成了這部紀錄片——
《我的章魚老師》

豆瓣評分高達9.4。
影片最近提名了第7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獎。
本片導演獲得了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導演”的榮譽,以及提名了2021年美國制片人工會獎最佳紀錄片制片人獎。
主人公克雷格每每回想起章魚老師,都會濕潤了眼眶。

這只章魚到底有怎樣的魅力?這部紀錄片的創作還有怎么樣的故事?
GZDOC邀請到導演之一的皮帕·埃爾利希進行專訪。
那么,一起走近這只充滿智慧的章魚老師,看看紀錄片背后的故事吧。
Q
A
GZDOC
中國(廣州)
國際紀錄片節

Pippa Ehrlich
《我的章魚老師》導演
GZDOC:我關注了你的社交軟件,我發現你本身是一位熱愛海洋的環保主義者和潛泳愛好者,這是你在發展愛好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和加入的項目嗎?
Pippa:是的,探索和建立與自然的聯結無疑是我人生中的主要動力。我很享受體悟身體在冷冽海水中的適應過程。
我與主人公克雷格·福斯特(《我的章魚老師》的主人公、旁白敘述者、同時也是該片制作人)的合作始于共同潛水的經歷。我和他一起潛水,同時也向他學習一些珊瑚森林生態系統的知識。
大概6個月后,他說正在考慮拍攝一部影片,并和我分享了與章魚不可思議的經歷。
后來我收到他的一份初步拍攝方案,讀完后,我忍不住趴在桌上流淚。我立即決定要加入這部影片的創作。
GZDOC:我注意到你的職業和頭銜是記者,可以分享一下你之前的作品經歷嗎?這是你的首部長片嗎?
Pippa:我之前制作過很多短片,但從來沒有制作過像這樣一部大型長片。這絕對是我人生第一個大型的電影項目。能參與這個項目我感到非常幸運。
之前我更像是單打獨斗,一個人完成從拍攝剪輯再到導演的所有事情。在我職業生涯開啟之前,我就開始從事與自然和環境保護相關的工作。因此,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一名關注環保領域的記者,然后轉為從事海洋保護,海洋生物學和海洋科學領域的記者,專注于研究鯊魚。我在一個組織工作了四年,這也成為了我為制作這部電影所做好的準備。
GZDOC:為什么影片能呈現如此完整的故事?是如何實現的呢?
Pippa:這實際上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當我們開始制作電影時,章魚其實已經死去了。我們是從海量的素材開始一切的。尤其就補充性的鏡頭而言,我們有點受限于當章魚還活著的時候所捕捉到的影像素材。所以我們用了所有章魚存在的鏡頭盡可能地講述這個故事。
不過一個很大的優勢在于,我們生活在處于休眠期的大非洲海洋森林上,有很大的自由去補拍鏡頭。
我們航拍了克雷格在礁石下尋找章魚蹤跡的鏡頭,還有珊瑚森林,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鏡頭特寫,這真是一個令人驚喜的項目,因為你永遠不會被拍攝局限。
我們在對影片進行剪輯的同時,每天也在潛水,和敘事環境保持著緊密的接觸。所以這大概就是為什么這部電影會有如此充沛且強烈情感的原因吧。
GZDOC:當你在潛水和進行水下拍攝的時候,有遇到什么挑戰嗎?
Pippa:最大的挑戰是你無法控制天氣。海洋是一種無法預測的環境。拍攝時最大的問題是環境的能見度。
在海灣外部進行水下攝影其實很困難,因為海水非常骯臟。當你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大晴天外出拍攝,有時候可能只是拍攝2小時,但我和克雷格就已經凍到幾乎沒法說話。
有時一些海域是人類從未踏足過的區域,我們必須要在未開發的海域里拍攝這些場景,那種拍攝經歷是十分嚇人的。
當然,對克雷格來說,其中的一個嚴峻的挑戰是學習尋找章魚的蹤跡。章魚是一種“隱形”的生物。
在影片里我們展示了追蹤的部分過程,但實踐中要更加困難以及花費更多的時間。正如你在影片中所看到的,它真的是一種很難以理解的極具挑戰性的生物。
GZDOC:你如何看待色彩在敘事中的作用?我注意到影片的色彩出現過幾次不同,比如章魚捕食龍蝦的段落,整體畫面的色彩是飽滿和鮮艷的,然而當最后鯊魚帶走章魚的時候,整個畫面顏色的飽和度降低了,變得十分灰暗,這是為了契合影片不同階段的情緒在后期進行設計的嗎?還是拍攝器材和現場光線的因素所導致的?
Pippa:我很高興你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也是我深思過的事情,并且與我們的調色師凱爾·斯托貝爾進行了溝通。在調色過程里我們也遇到了不少挑戰。
我們拍攝了許多不同的角色,用到了大量不同的攝影器材,顏色要適應這些不同的器材格式是極富挑戰性的。第二,拍攝環境時刻在發生變化,海水的顏色一直變化。所以這帶來了許多困難。
我很擔心呈現的效果。但是,當我和凱爾一起查看素材并進行探討時,我改變了主意: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我并沒有刻意去營造一種風格,讓一切都匹配得十分完美是很困難的。當下發生的一切被完整記錄,我也希望能夠在調色時完全反映出來。我很開心能夠讓你看到這一切。
GZDOC:這部電影敘事節奏的把握非常精準,很好奇作為一個新人導演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如何把控敘事和每個轉折點的?
Pippa:我們最初的目標是寬泛的敘事概念。它包含了克雷格的故事,非洲南部原住民的智慧的故事,以及這個環境里其他動物的故事。
當你真正開始制作的時候,你會開始減去一些東西。
我們在剪輯章魚的故事時越深入,敘事就變得越容易。我認為好故事會自己敘述。而且,我們又有章魚這個如此神奇、迷人有趣的小主角。
我是一個新人導演,但是我身邊有一群有著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藝的電影制作人。
克雷格有約30年的電影制作經歷。和我一起共同執導的導演詹姆斯·里德,他是一名非常有才華的電影人,擅長講故事。正是由他為電影帶來了這種驚艷的風格。
以及我們的剪輯顧問金克斯·加德弗雷,她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剪輯師之一,曾經擔任過《切爾諾貝利》、《萬物理論》和《走鋼絲的人》的剪輯師。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新人導演,我擁有一段非常幸運的經歷。我從一群非常有才華、經驗豐富和有趣的人們身上學習到很多。
GZDOC:你在之前的一些訪談中提到過《鯨騎士》(Whale Rider)這部影片曾經給你一些導演上的參考,請問這部影片給你創作《我的章魚老師》帶來了哪些啟發呢?
Pippa:是的,它經常給我帶來啟發。我記得《鯨騎士》主要講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的故事,我被這個故事所震撼。我認為它表現的是一些與自然世界內在的、固有的聯結。
也就是說,自然塑造了我們,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自然是一面折射出我們生活、社區和社會所發生的一切的鏡子。這就是《鯨騎士》的靈魂內核所在。
我想鯨群回應人類社區的方式是一個表現它們與人類和諧共處的標志。我一直受到這種概念的啟發。
而且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是這樣,定期沉浸于自然,與自然接觸能夠極大地充實自己,讓我源源不斷地吸收養分。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嘗試在影片中傳達的東西。
GZDOC:《我的章魚老師》會被送去參加更多的節展嗎?能跟我們分享您下一步的拍攝計劃嗎?
Pippa:首先很高興我們能來到中國參展。而現在片子也已經被報送至世界各地參加很多不同的電影節和獎項。影片提名了2021美國制片人工會獎(PGA)及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而比起獎項,但更讓我們開心的是全世界的觀眾看了紀錄片,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會被這個故事深深感動。今年晚些時候我會開始制作一部電影,它也與大非洲海洋森林有關。
GZDOC:受疫情影響,很遺憾沒能邀請獲得優勝的影片團隊來中國參加現場的頒獎儀式,現在可以請你簡單分享一下獲得“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導演”榮譽的感受嗎?
Pippa:非常感謝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這樣的方式獲得認可,我們感到非常榮幸。
我首先想要特別感謝的人是詹姆斯·里德,他與我聯合執導了這部影片,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和經驗豐富的電影制作人。
這是一個結合了眾多智慧結晶和協作經驗的項目:從向我們制作團隊如此坦率地講述這個故事的克雷格·福斯特,到我們的小主角章魚。
我們也非常感動,能收到來自中國、澳大利亞還有我們家鄉南非等一些觀眾對我們影片的認可和反饋。
這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相親相愛的故事。
我們有必要保護我們所熱愛的一切,我們的星球從未如此需要這份愛。
謝謝。
原標題:《暖到哭的章魚老師,用愛和信任治愈你丨專訪導演皮帕·埃爾利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