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易商協會:去年中誠信國際等三家機構評級級別與違約率倒掛
交易商協會網站3月10日消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 “交易商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證券業協會”)就2020年第四季度債券市場13家評級機構的市場表現、業務發展及自律動態、合規情況進行了總結。現就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評級市場表現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公開發行主體共計3894家 ,同比增加215家。從主體級別分布看,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人AA級占比分別為29.13%、21.87%和 56.03%;AA+級及以上發行人占比分別為69.36%、63.41%和32.62%,同比分別上升3.04個百分點、3.25個百分點和3.20個百分點,級別仍呈現趨高態勢。
(一)四季度及全年評級調整家數同比均增加
四季度,評級機構共對35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增加6.06%,占總存續家數的0.90%,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正面調整11家,同比減少21.43%;負面調整24家,同比增加26.32%。
2020年度,評級機構共對286家發行人作出評級調整動作,同比增加7.12%,占所評家數的7.34%,同比提高0.08個百分點。 其中,正面調整共183家,同比增加0.55%,負面調整共103家, 同比增加21.18%,分機構來看(見附件1)正面調整占其存續家數比較高的有大公國際和遠東資信,分別為11.34%和10.00%;負面調整占比較高的有中證鵬元和中誠信國際,分別為2.93%和2.91%。

(二)四季度級別下調次數超過上調,全年近半數級別下調幅度超過3個子級
四季度,評級調整以級別變動為主,單獨的展望上調和展望下調分別為1次和3次。級別上調共10次,涉及發行人10家, 原級別為AA+級和AA級的分別有6家和4家;級別下調35次, 涉及發行人21家,原級別主要集中在AA級,占比 45.45%(見附件2),有9家發行人在季度內累計被下調10個及以上子級,占比 42.86%。

2020年度,級別上調共204次,涉及發行人178家。其中 大公國際級別上調次數最多,共47次,占所評家數的10.88%; 次之為中誠信國際,有39次,占所評家數的 2.99%;上海新世紀和聯合資信各27次,分別占所評家數的4.11%和3.49%;東方金誠和中證鵬元各25次,分別占所評家數的5.25%和 3.67%。級別上調的原評級主要集中在AA級和AA+級,分別占上調次數的53.43%和39.71%。
級別下調共127次,涉及發行人80家,被下調級別發行人的原級別涉及AAA級至CC級,其中AAA級、AA+級和AA級分別有5家、9家和43家,合計占比71.25%;AA-及以下級別占比28.75%。從下調幅度來看,有58次一次性調整3個及以上子級,占總調整次數的45.67%;12次調整10個及以上子級,其中一次性下調級別幅度最大的是大公國際,將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由AA+級一次性下調17個子級至C級。
(三)從具備評級的發行人來看,四季度新增9家違約企業,全年共新增23家,其中中誠信國際所評家數較多,且部分評級機構全年違約率倒掛
在四季度新增的9家違約企業中,大公國際和中誠信國際各3家,東方金誠2家,聯合資信和上海新世紀各1家。
2020年度新增23家違約發行人,從首次違約債項的市場分布來看,公司債市場13家,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和企業債市場分別有9家和1家。分機構來看,中誠信國際所評違約企業最多,有7家,聯合評級和大公國際分別有5家和4家,東方金誠、聯合資信和中證鵬元各3家,上海新世紀各1家。從跟蹤評級及時性來看,14家企業違約6個月前無評級負面調整 ;9家企業違約1個月前未有級別下調動作,其中中誠信國際3家,大公國際 和東方金誠各2家,聯合資信、上海新世紀和中證鵬元各1家。 從級別變動幅度看,有3家企業被一次性下調15個及以上子級, 其中大公國際2家、中證鵬元1家。
從各信用級別企業的1年期違約率來看(見附件3),多數評級機構所給級別與債券違約率呈反向關系,但東方金誠所評AA級與AA+和AAA級、大公國際所評AA級與AA+級、中誠信國際所評AA級與AAA級違約率發生倒掛。從機構間對比來看,各評級機構所評同一級別的違約率分化較大,其中大公國際、東方金誠所評AA+級違約率分別為1.31%和1.03%,東方金誠所評 AAA級違約率為1.96%,顯著高于其他機構。

(四)四季度更換評級機構后的級別高于原級別的發行人同比減少;全年來看,大公國際上調家數最多、遠東資信上調占比最高
四季度,共有187家發行人更換評級機構7(見附件4),16家發行人的新承做評級機構所給級別高于原級別1個子級,占比8.56%,同比降低4.29個百分點。2020年度,共有537家企業更換評級機構,其中50家企業新承做評級機構所給級別高于原級別,占比9.31%。在變更評級機構后級別上調的企業中,大公國際最多,共32家,占其新承接企業家數的26.89%;遠東資信4家,但調升家數占新承接家數的比最高,為 57.14%;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和上海新世紀分別有3家、2家和1家。

(五)跨市場發行不一致率環比持平,在跨市場級別較高的發行人中,大公國際所評家數較多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有31家發行人評級結果不一致,較上季度末減少4家,不一致率為5.01%, 較上季度減少1.93個百分點。評級結果不一致的發行主體評級均相差1個子級,共16家發行人的交易所市場級別高于銀行間市場級別,其中中誠信國際、大公國際、東方金誠和中證鵬元各4家,聯合評級和上海新世紀各有1家;在銀行間市場級別高于交易所市場級別的15家發行人中,大公國際5家,聯合資信和東方金誠各3家,中誠信國際和上海新世紀各2家,中證鵬元1家。
(六)四季度各級別各期限債券信用利差變異系數環比下降
四季度,受高等級大型國企違約影響,債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市場流動性分層加劇、信用利差走闊,央行增加流動性投放力度 后,各期限基準利率及信用債收益率呈下行趨勢。綜合上述因素,四季度各期限各級別債項信用利差變異系數環比呈下降趨勢,但AAA級超短期融資券信用利差變異系數仍處于高位,反映出市場對超短期高等級發行人信用風險的看法存較大分歧。從分機構級別間利差顯著性檢驗結果來看(見附件5),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四季度6家評級機構共有18組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占總組數的34.62%,環比上升15.57個百分點,東方金誠、聯合資信 和上海新世紀檢驗未通過比率環比上升。

二、評級機構發展及自律動態
(一)四季度和全年評級業務量同比均明顯增長
四季度,13家評級機構共承攬債券產品3325只(見附件6),同比增加40.41%,涉及發行人1871家;出具評級報告的債項共3900只,涉及發行人1772家。2020 年,評級機構共承攬債券產品14119只,同比增加47.67%;出具評級報告的債項共15473只。從全年承攬債券產品只數來看,中誠信國際的業務量占比在30%以上,上海新世紀、聯合資信和東方金誠業務量占比在10%-20%之間,大公國際、中證鵬元和聯合評級業務量占比在5%-10%之間,其余各家評級機構業務量占比均不足1%。

(二)5年以上從業經驗分析師占比同比提高
四季度末,13家評級機構共有分析師1498人(見附件7), 其中,2020年新納入統計的信用評級機構有122人。從業經驗在3年及以上的分析師占比為60.28%,同比提高5.25個百分點,其中5年以上從業經驗分析師占比同比提高10.66個百分點。3年及以上從業經驗分析師人均業務量為9.53個,較上年末少3.39個,其中中證鵬元人均業務量最多,為15.68個;其次是中誠信國際、東方金誠和上海新世紀,分別為13.02、12.61和11.40個。

(三)評級機構持續完善業務規范制度和評級方法體系,積極組織行業論壇和投資者交流會
2020年,評級機構加大制度體系建設,共制定或修訂內部控制制度和評級業務制度150次(個);持續加強評級技術體系建設,對評級方法與模型的制定或修訂達168次(個)。共舉辦各種線上線下論壇、行業研討會和投資人交流會320次,在新冠 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對國家建設的引導作用、防范化解信用風險等方面作出分享交流,有利于投資人了解國家政策方針和市場行業信息,間接引導投資資金流入國家重點建設方向。
(四)交易商協會和證券業協會進一步推動跨市場自律管理統一
根據監管部門有關會議精神,推進跨市場信用評級業自律管理統一,交易商協會與證券業協會加強溝通協調,持續推進聯合 制定信用評級機構市場化評價標準、統一跨市場評級業務操作規范等工作。
(五)交易商協會開展對評級機構的調研和現場調查,對違規行為嚴格處分
四季度,交易商協會開展專題座談會,向信用評級機構調研關于提升評級質量的措施和行業建議。同時,交易商協會對東方金誠、中誠信國際、大公國際進行現場調查,抽查部分項目檔案資料并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針對東方金誠、中誠信國際存在的多項違反銀行間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交易商協會對其予以警告,暫停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3個月,責令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三、評級機構合規情況
從四季度的日常自律管理和現場調查來看,評級機構在合規監督審查、評級質量控制、內控機制建設等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未按照自律規則開展調查訪談、信息披露等相關工作,合規監督審查不到位
中誠信國際未按相關自律規則對個別受評對象開展實地調 查訪談;對受評對象異常情況,未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調查核驗,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風險相關信息。東方金誠個別評級項目組長未參與實地訪談,未保證評級報告及相關訪談記錄的準確性;相同評級模型下,同一主體部分指標得分不同,未保證信用評級業務開展的一致性;未在2019年度信用評級業務開展及合規運行情況報告中披露公司內部違規事項,未合規披露涉及多家主體、多期債項的跟蹤評級報告。
(二)評級質量管控不嚴,檢驗及反饋機制薄弱,評級業務制度和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有待加強
東方金誠個別項目的評級模型缺乏自洽性;中誠信國際不定期跟蹤評級的啟動標準不明確。大公國際評級流程缺失記錄,檔案資料管理松散;個別項目的評級模型未有效反映評級報告中提及的風險,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且評級質量檢驗反饋不足,存在未將檢驗情況反饋至評級人員的情況。 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2020 年在維護債券市場穩定運行、支持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推動國內經濟 復蘇和發展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隨著債券市場高評級違約 事件的增多,評級區分度不足、風險預警能力弱等問題較為凸顯。下一步,交易商協會和證券業協會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持續加強評級行業自律管理,優化對評級機構的市場化評價體系,推動評級自律規范的完善和市場約束機制的發揮,加強對違規行為的懲戒,促進評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特此通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