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避免工業用地“曬太陽”,代表建議修訂《閑置土地處置辦法》
“作為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當前一些園區的工業用地還存在著‘曬太陽、養雞、種菜’的現象,甚至存在用工業項目名義圈地進行房地產開發的現象。”
工業園區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面對日益緊張的用地指標,對土地的集約化使用也成了未來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臻處獲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帶來了《關于大力促進我國工業園區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建議》。
“我國《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對閑置土地進行了明確定義。但現實中,不少用地企業圍繞相關指標打擦邊球,致使政府部門利用行政手段、花費大量精力仍舊無法收回土地,造成部分土地未真正完工、未實際產生經濟效益,仍然捂在一些懷揣‘圈地牟利’意圖的用地人手中。”魏臻表示。
據此,魏臻建議適時修訂《閑置土地處置辦法》,擴大閑置土地的認定范圍。如提高開發建設用地面積占應動工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比例、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比例等指標,審核建設內容與申請土地立項報告內容相吻合程度等。從法律層面,更加嚴格定義何為“閑置土地”,為地方政府依法合規處置“閑置土地”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向存量要發展增量。”魏臻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盤活低效工業用地的專項指導意見,進一步指導規范低效工業用地的處置標準、方法,督導地方政府進一步建立健全盤活機制。
魏臻還呼吁,要完善對工業用地的供后監管,引導各地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建立實施監管平臺,對工業地塊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跟蹤土地每個階段的使用進度。強化政府管理部門在監管中的職責與作用,定期審核企業運行指標,監督核查土地利用狀況,形成嚴格執行、責任追究、損害賠償的多部門監管聯動機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