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漲價潮引發一輪家電經營的亂局
一輪借助“漲價潮”引發的家電商業新營銷,雖然階段性很成功,但是帶給企業和商家的“后遺癥”也不少。很多廠商認為“只要敢囤貨,就能賺大錢”,就是其中之一。
華辛||撰稿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上真的是亂來、亂搞,拿漲價作噱頭和幌子,忽悠商家提貨壓貨囤貨,卻從來不講即使漲價了這些貨賣不出去,堆在倉庫里面也只是紙上財富”。
日前,一些家電經銷商向家電圈投訴稱,不少家電企業和代理商完全是亂搞,借著這一輪大宗原材料的漲價潮,紛紛向商家發出了漲價函,聲稱要從3月1日、3月16日等幾個時間節點開始漲價了,且漲幅都在10%-15%之間。但是,一些廠商本質上不是“真漲價”,而是借著漲價“炒作”忽悠商家提貨、壓貨。甚至,一些家電業務員還會告訴商家,到了5、6月份市場旺季一啟動,現在囤貨全都升值了,可以說是“躺贏”、“穩賺”。
對此,還有一些家電經銷商透露,現在的這一輪家電漲價潮,其實就是“三分漲七分炒”。一方面,家電的不少原材料確實都在上漲,但這些原材料都是有漲有跌,而且頭部企業通過對沖、套期、囤貨等方式,提前鎖定了原材料漲價的風險;真正成本上漲受沖擊厲害的,還是那些缺乏資金和倉儲等囤貨實力的家電企業們,只能看著原材料漲起來,出廠價漲起來。
另一方面,很多家電企業從今年以來,面向商家拋出了一招漲價營銷策略,意圖很明顯。有的工廠從春節前發出漲價函,有的工廠從2月開工后發函,有的工廠從2月底發函,有的工廠則是通知在3月16日后漲價,這一系列動作背后,就是典型的通過漲價預期推動工廠的渠道出貨和商家的主動囤貨。
這種局面的出現,家電圈認為:本質上還是家電企業在2021年開啟后,抓住了千載難逢的一輪“漲價潮”,率先面向渠道商家展開一輪漲價促出貨營銷,同時還順勢借助消費市場的“恐漲行情”幫助商家撬動一輪市場的增長。顯然,這種商業競爭手段并沒有錯,問題在于很難持續,而且會亂了市場和商家的心智。極端情況下,還會讓一些商家陷入“只賭漲價行情、無心終端賣貨”的心理認知泥潭中。
其實對于商家也好,消費者也好,在原材料上漲的通道上,家電產品的漲價將是大趨勢,屬于一輪全球性的經營新周期。所以,不要對漲價的階段性周期存在懷疑和擔心。但是,大家都需要跳出一輪“漲價潮”的經營亂局,努力回歸產業正道,即直擊家電市場經營本質,推動更多好產品、激活更多新需求,滿足更多用戶品質生活。
簡單來說,漲價潮對于家電廠商,是一輪很好修復產業價值競爭賽道的機會點,但絕對不是搶奪、撬動和提前鎖定用戶需求的商業點。短期來看,持續的漲價潮炒作已經讓不少剛需消費者迅速行動起來,趁著3月開局引爆一輪消費的熱潮。但是,對于眾多的家電企業和商家來說,趁著原材料上漲囤貨賭一把,邏輯沒有問題。但,如果只是忙于囤貨,而無視出貨和銷售,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面對最近半個月以來,漲價潮引發的市場經營亂局,家電圈認為各個廠商還應該盡快回到產業競爭的原點:如何在各種社會、產業和市場持續多變的通道中,找到持續激活用戶需求的手段和方法。漲價的確是吸引了一輪家電消費的上漲、并帶動了消費提前透支需求,但這還是屬于價格競爭的范疇。
嘗到了“漲價營銷”甜頭的家電企業們,必須借助“漲價潮”營銷,有效轉化為“購買潮”欲望,是接下來大家需要努力突破的方向。特別是,隨著套系家電的增多,智能家居的走熱,以及生活場景體系,甚至是生態資源跨界對接等一系列趨勢的出現,如何讓增值的服務、意外的體驗,取代上漲的價格,撬動原本低迷而多變的需求?新的課題,如今已經擺在了所有家電人的面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